1393年2月,南京诏狱。

阴冷的石壁上渗出水珠,蓝玉蜷缩在腐草堆中,昔日锃亮的鱼鳞甲早已锈迹斑斑。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手持烛台逼近,火光映出他手中卷宗上的朱砂批注:“凉国公蓝玉,私藏甲胄,豢养死士,图谋篡逆。”

蓝玉听完,猛然爆起,铁链哗啦作响,眼中迸出困兽般的凶光。数日前,他还在府中与义子痛饮,笑谈漠北风雪。

此刻,诏狱的刑架上已挂满血淋淋的供词。

七月流火,南京城万人空巷。当刽子手的鬼头刀落下时,狂风骤起,卷走蓝玉的头颅。民间传言,这位战神至死不肯闭目,怨气直冲霄汉。

而蓝玉悲剧人生的伏笔,早在那场震动漠北的捕鱼儿海大捷时便已埋下。



常氏荫庇下的崛起

蓝玉,安徽定远人。

1363年,定远青年蓝玉因姐嫁常遇春,得以投身朱元璋麾下。彼时常遇春已是横扫江淮的“常十万”,蓝玉虽未立显功,却在平江围城战中初露锋芒。

当常遇春率主力强攻张士诚时,蓝玉请缨突袭葑门。他命士卒背负柴草填平护城河,亲率三百死士架云梯登城。

元军箭楼上的弩机连发,先锋死士如割麦般倒下。

蓝玉左臂中箭,仍单手攀梯,以牙咬住刀背跃上城垛。混战中,他连斩七人,终在日出前插上明军战旗。

《明实录》载:“玉先登,矢集其身如猬,犹大呼陷阵。”此战虽非决胜关键,却让朱元璋记住了这位“常十万”的内弟。

不过,在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六公二十八侯中并无蓝玉之名。朱元璋视他为未来基石,将蓝玉、沐英安置于大都督府佥事之位,加以历练。

1371年,汤和伐蜀受阻于瞿塘天险。朱元璋急调傅友德自陕南入川,蓝玉任先锋。

在剑门关攻坚战中,蓝玉亲率三百死士,以铁钩绳索夜攀绝壁。至子时,忽见山顶火光冲天,蓝玉已炸毁元军箭楼。傅友德主力尚未抵达,剑门关隘已插满明旗。



漠北的终极辉煌

此后多年,徐达、李文忠病亡,沐英镇守云南,傅友德、冯胜退居二线,蓝玉逐渐成长为朱元璋麾下不可多得的将才。

1388年,蓝玉率十五万大军深入漠北。

然而,在漠北月余,粮草将尽却始终未见敌人的踪影。当时,蓝玉萌生退兵的念头,可副将王弼却力谏道:“若空手而归,何以复命?”

于是,蓝玉采纳王弼的建议,下令全军“穴地而爨,毋见烟火”,隐蔽行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