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其在国际舞台上立足和发展的根本支撑,其中军事发展作为国家国防实力的核心体现,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对关键战略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维度,深刻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在军事领域,海、陆、空各个维度的军事装备一直是各国竞争与发展的焦点。众多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投入资源,钻研战机、舰艇等先进装备,力求提升自身的军事力量。然而,军事装备的范畴广泛,不仅包括备受瞩目的海空装备,像坦克等陆战装备在陆地作战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尽管在现代战争理念中,海上作战和空战的地位日益凸显,对坦克等陆战装备的关注度相对有所下降,但陆地战作为国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无法被忽视,而坦克等装备更是陆地作战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武器。在二战期间,坦克就作为重要的陆地作战力量,深受各国陆军的高度重视和青睐。



在国际战略资源领域,稀土、煤炭、矿产等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资源不仅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原料,更是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各国都在积极寻求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加强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保障本国产业的持续发展。

辽宁舰作为中国海军的重要装备,其动态一直备受关注。2023 年 2 月,辽宁舰返回工厂进行维护保养,令人意外的是,12 个月过去后,它仍未下水出坞。回顾辽宁舰以往的返厂经历,2014 年 4 月,在其服役 2 年后首次入坞维修,耗时仅 4 个月;2018 年 6 月,辽宁舰进行第二次维修和升级,也仅用了 8 个月的时间。此次辽宁舰返厂为何耗时如此之久?美媒给出了一种解释 —— 等待歼 35 上舰,并且美媒宣称中国已在辽宁舰上对歼 35 进行测试。

美军方曾表示,中国会继续使用歼 15 在两艘滑跃甲板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上执行作战任务,通过实践积累宝贵的航母作战经验,然后过渡到能力更强的航母(如福建舰),并配备先进的舰载机联队,其中包括隐形战机歼 35。然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歼 35 出现在辽宁舰上这一事实表明,解放军的规划不仅着眼于 003 型航母及其后续航母,对于 001 型(辽宁舰)和 002 型(山东舰)航母,解放军也在积极探索提升其战斗能力的方法。

美媒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他们拍摄到了歼 35 的全尺寸模型被放置在辽宁舰上。按照我军的惯例,在航母舰载机正式上舰之前,海军通常会在航母甲板上放置全尺寸模型机,以此来测试舰载机的重量、尺寸与航母升降机、机库以及甲板调度之间的适配性。此前,国产歼 15 舰载战斗机、直 8 舰载直升机等战机的全尺寸模型也曾出现在航母甲板上,而如今这两款飞机已成为中国海军现役两艘滑跃甲板航母的标准配置。由此类推,歼 35 全尺寸模型登上辽宁舰,很可能意味着歼 35 将登上辽宁舰,甚至山东舰。



美媒的这一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因为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中国有计划将歼 35 部署在辽宁舰和山东舰上。对于航空母舰而言,其战斗力的核心体现就在于舰载机。如果将航母比作一门大炮,那么舰载机就如同炮弹,而大炮发射炮弹的速度和效率直接反映了其战斗力水平。目前,对于常规起降的固定翼飞机,在航母上的起飞方式主要有弹射和滑跃两种。像美国 “尼米兹” 级这样的大型航空母舰采用的是弹射器起飞方式,而我国的 “辽宁” 舰由于是在 “库兹涅佐夫” 级的基础上改建而来,因此采用的是滑跃起飞方式。

滑跃甲板的特点是将航母舰艏甲板设计成弧形上翘的结构,战机沿着后部上抛的曲线跑道起飞,从而获得向上的动量。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弹射器,但对战机的推重比要求较高,同时也对飞行员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此外,滑跃甲板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为了确保战机能够成功滑跃起飞,往往需要减少燃料、武器及其他物资的携带量。

实际上,歼 35 上舰辽宁舰和山东舰,看似意外,实则在情理之中。英国的 “女王” 级航母依靠滑跃甲板能够放飞 F-35B,日本的 “出云” 级和美国的 “黄蜂” 级航母凭借全通平甲板也能实现 F-35B 的起飞,那么拥有滑跃甲板和拦阻系统的辽宁舰,完全有能力适配类似的舰载机。

根据我国军事专家的研究分析,如果新型舰载机(歼 35)空重预计达到 20 吨,携带 11 吨机内燃油并内置 1.5 吨武器后,正常起飞重量将达到约 33 吨,这一重量已超过 F/A-18E 的最大起飞重量,与苏 - 33 相近。若在此基础上,再携带 4 个 1800 升的副油箱满载起飞执行远程防空巡逻任务,其最大起飞重量将接近 40 吨,远远超出了现有弹射器所能弹射的重量范围,无法通过弹射起飞方式起飞。但由于歼 35 采用了大推力的涡扇发动机,其起飞推重比仍可维持在 0.8 左右,能够在 190 米的长跑道上通过滑跃起飞方式起飞。这也就意味着,歼 35 在辽宁舰上,甚至有可能在不牺牲燃料、武器和其他储备的情况下起飞,其配置可与弹射航母上的舰载机相媲美。



由此可见,歼 35 既能实现弹射起飞,又能进行滑跃起飞,这充分表明该飞机在结构设计和气动设计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准。目前,人们更为关注的是歼 35 在辽宁舰和山东舰上的具体运作方式,比如是直接沿用歼 - 15 的相关操作模式,还是会有新的规划和调整。由于官方尚未公开其飞行甲板的相关信息,这一问题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揭晓。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中国致力于实现三艘航母舰载机的统一性,歼 15B 和歼 35 高低搭配的模式有望成为中国航母的常态配置。此外,空警 600 也有可能在辽宁舰和山东舰上实现滑跃起飞。从技术角度来看,固定翼预警机具备从滑跃甲板上起飞的可能性,美国海军的 E-2A 预警机在陆地机场仅需约 132 米(440 英尺)的距离即可起飞,而 “库兹涅佐夫” 号航母的后起飞点跑道长度超过 190 米,因此 E-2A 级别(类似空警 600)的预警机完全有能力从滑跃甲板上轻松起飞,不过技术难点在于如何确保其推重比满足起飞要求。

这一系列的发展意味着,未来中国三艘航母的载机将实现统一。这不仅能够大幅提升两艘滑跃甲板航母的战斗力,还能在战时航母遭受重创的情况下,为舰载机提供更多的降落选择,确保舰载机能够在其他航母上正常出击,从而最大程度地保存作战力量,发挥出航母战斗群的整体战斗力。

与此同时,在国际战略资源领域,中国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立场。以稀土资源为例,美国一直对稀土有着强烈的需求,试图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稳定的稀土供应。美国与蒙古签署了稀土相关协议,妄图绕开中国实现稀土的运输和获取。然而,中国的一系列举措让美国的稀土计划屡屡受挫。美国试图通过飞机将蒙古的稀土运往美国,却遭到中国领空新规的拦截,美运输机被困在乌兰巴托,中国领空新规发挥了关键作用。在铁路运输方面,蒙古的铁路轨距问题成为运输瓶颈,且想要通过铁路运输稀土必须经过中国,中国的态度和相关规定使得美国的稀土运输计划在中国门口受阻。印度曾试图插手中蒙稀土贸易,精心谋划的三条运输路线最终全部失败。美日韩争抢蒙古稀土,但中国牢牢掌控着运输命脉,无论是港口运输还是陆地运输,都让美国的稀土计划难以顺利推进。美国要求中国开放天津港用于稀土运输,遭到了中国的坚决拒绝。

在其他战略资源方面,中国也不断取得突破。双鸭山褐煤的煤变油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使战机摆脱了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这一成果震动了五角大楼;通辽铀矿的发现,让美国核潜艇的燃料缺口难以弥补;百年焦作铝矿的逆袭,使得波音公司不得不采用中国生产的飞机蒙皮;四川钛矿的发展让空客的 A350 在使用中国钛材时成本大幅增加。此外,四子王旗的萤石影响到了美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平顶山煤矿的煤炭资源吸引了美国电厂纷纷求购。中国在资源领域的不断突破和强大掌控力,让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实力。

中国在军事装备发展和战略资源掌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坚定决心。未来,中国将继续稳步推进军事现代化建设,加强对关键战略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中国也将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姿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