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娱乐圈中,部分明星的文化素养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们的表现常常令人惊讶,甚至引发笑料。
央视对这些“文盲”明星进行了严厉批评:他们目不识丁、洋相百出!这些明星凭什么能红?
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周也
周也,因在《少年的你》中扮演魏莱一角而崭露头角,又因《山河令》获得更多关注,近年来人气不断攀升。
然而,她的成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争议一直伴随着她,尤其是“文盲”的质疑让她备受指责。
在与侯明昊共同直播宣传《护心》时,周也的文化短板暴露无遗。她竟然将“忏悔”误读为“歉悔”,并且连续四次出错。即使侯明昊和网友多次提醒,她一开始似乎毫无察觉,最后仅以紧张激动为由进行辩解。
这种低级错误与她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毕业生的身份极不相符。对于演员而言,阅读剧本、理解角色是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如果连基本的识字能力都不过关,又怎能深入理解剧本中的复杂情感和台词呢?
这不仅让人对她的文化水平产生怀疑,也对她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质疑。
此外,在一次访谈中,当被问及对所扮演角色的理解时,她的回答空洞无物,只是简单重复角色的表面特点,对于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完全没有深入分析,这也让观众和业内人士对她的文化底蕴和思考能力产生了更多质疑。
周也还曾在央视活动中对工作人员的招呼不理不睬,被指责为“小牌大耍”。这一事件引发了网友对她人品和职业素养的热烈讨论,她过去的一些负面经历也被重新提起,“文盲”质疑愈发激烈。
王一博在2019年凭借《陈情令》迅速走红,成为众多粉丝心中的偶像。然而,随着人气的急剧上升,他在文化知识方面的不足也逐渐显现。
在多个场合,他多次出现文化错误。在写“到此一游”时写错字,节目中将“瓮中捉鳖”误说为“放手捉鳖”,采访中面对简单问题也是一问三不知。
例如,在电影宣传活动中,面对观众关于角色理解和作品看法的提问,他竟然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由于年少时专注于舞蹈训练,之后又前往韩国做练习生,长期缺乏系统学习的时间,导致他文化底蕴较为薄弱。
不过,值得称赞的是,被批评后王一博积极做出改变。
他开始主动参与各类文化讲座和培训,在日常工作中也更加注重对剧本的研读和对角色的深度理解。
他参演的《热烈》获得金鸡奖提名,展现出从“绝望的文盲”到努力提升的坚定决心。这种知错能改的态度,也让不少人对他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虞书欣
郭德纲曾说:“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文化。”在当今娱乐圈,这句话的分量愈发凸显。
虞书欣通过《青春有你2》成功出道,她凭借甜美可爱的形象和直爽的性格收获了大量粉丝,在娱乐圈中迅速站稳脚跟,演艺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影视资源源源不断,综艺邀约也是接踵而至。
然而,在一些综艺和采访场景中,她的文化素养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在某档文化类综艺节目中,涉及对古诗词的解读环节。当被问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代什么时,虞书欣一脸茫然,完全回答不上来。这本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作为公众人物,这样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
还有一次在直播中,她与粉丝互动,被要求介绍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她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一本完整的书名,只是含糊其辞地提及一些模糊概念,这让不少粉丝也对她的知识储备产生了疑问。
不仅如此,在一次采访中,当谈论到一些历史文化常识时,虞书欣也是一问三不知,场面十分尴尬。
尽管虞书欣一直靠“可爱人设”走红,粉丝们也常以她的单纯天真为卖点进行追捧,但在文化素养方面的欠缺,还是让她遭受了不少批评。当明星仅仅依靠外在人设而忽视内在文化修养的提升时,一旦人设崩塌,其演艺事业也将面临巨大危机。
结语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应当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用优质的作品和言行影响粉丝,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而娱乐产业的各个环节,从制作公司、经纪公司到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影视投资方等,都应齐心协力,营造一个重视文化、尊重知识的行业氛围。
粉丝作为娱乐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转变观念,理性追星。不要仅仅关注明星的外表和流量,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在品质和文化修养。只有当粉丝对明星的要求更加全面和理性时,才能促使明星不断进步,推动整个娱乐圈朝着更加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有文化、有内涵的明星活跃在荧幕上,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为观众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文化上的熏陶,让娱乐圈真正成为传播文化正能量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