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494

她,俯视巾帼,压倒须眉,被称为中国“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诗词,清丽雅典,动人魂魄,始终是中国诗词天空最绚丽的绽放。

她的一生,少女时代阳光明媚,婚后相思情浓,中年跌宕起伏,晚境凄怆孤寂,但她始终散发着桂花的幽香,真正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天然无邪的“真”,黯然神伤的“愁”,形影相吊的“寂”,相伴了她的一生。她七十一年的情感生活、内心世界、悲欢离合、家国情怀,用诗词的艺术形式,串联起一条生命轨迹。

这种直面现实的真情告白,打破封建礼教镣铐的心曲坦露,在中国文坛凤毛麟角,在女词人当中,更是绝无仅有。她,就是“自是花中一流”的易安居士李清照


李清照出身于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生母王氏是宰相王珪的长女。自幼生活在文学浓厚的家庭氛围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造就了她性格双面性,既有青春少女的天真烂漫,也有大家闺秀的端庄优雅。

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王灼的《碧鸡漫志》曾有记载,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从“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楚楚含情,到“争渡争渡,争起一滩鸥鹭”的逸兴雅趣,再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伤春悲秋……豆蔻年华的李清照,面如玉,粉似霞,宛如池塘里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是迤逦清新的宋代封面人物。

去济南,闲逛“小泉城”章丘,百脉泉公园里,梅花泉、龙泉、漱玉泉,群泉竞涌仪态万千,争奇斗艳,我却久久站在墨泉边,凝视着泉水如浓墨般汩汩奔涌流泻。

我心想,李清照就是蘸着这口妙泉,灵感喷涌,蔷薇朵朵,写出一首首婉约到断肠天涯,写尽一阙阙豪放到感天动地的咏叹词调吧?墨泉不远处,就是李清照故居。


芳华十八,李清照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结缡后,两人志同道合,伉俪恩爱,赌书泼茶,吟诗填词,生活幸福甜蜜。

赵明诚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时常为仕途奔波,负笈远游。夫妻聚少离多,清照一人独居深闺,难免心中寂寥,思夫之情日益深浓,便以闺怨词吐露心声,抒写离情别绪的词作不断从她的笔底流溢出来。

夜深人静,万物沉睡,捧读李清照的婉约词,让一颗多愁善感的情,唤醒另一颗柔情似水的思,在纷扰里寻觅片刻安宁,寂静醒着。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我爱不释手的一首,在反复吟诵里,很有一种相思情重愁更愁的凄凉感叹: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多么化不开的相思愁啊。万千愁绪,在微蹙的眉间,缠络心头,按捺不住,按下葫芦浮起瓢,顾了这头,顾不来那头。


袅袅升起的相思,回荡在月满西楼的秋日夜晚,却没有两全其美的妙法,没有一举两得的锦囊妙计。辗转反侧的李清照无处诉说自己的深情渴望,万千心事,愁肠飞结,忧心忡忡,唯有悄然起身,提起笔墨,蘸着清凉的月光,写下无尽的相思,满腔的惆怅。

多情自古伤离别。李清照的诗词,充满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意,是内心世界与情感生活真实的轨迹和赤诚坦露,看似信手拈来,平淡如寻常话,却梦呓一般喃喃自语,美得令人陶醉,感慨万端。

望断天涯,深愁笼罩,不忍离别的愁绪,还有“征鸿过尽,万千心事谁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悲伤愁情,惆怅满襟,唯美缠绵,凄婉哀绝,撩动人最隐秘的心弦。

毕竟,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流传千年,女子纵有卓越才情,也只能在“庭院深深深几许”里,柔情回荡,不能与男子并肩外出应酬,饮酒风流,更不可能逍遥官廨,纵横沙场。

在李清照寄给丈夫的词作中,《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最被世人广为传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与这首词相连的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伊世珍在《琅嬛记》写道:“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李清照的才情超群拔俗,于此可为一证。

北宋是党争激烈的时代,风雨飘摇,人生如晦,波涛起伏不定。返回青州乡里归来堂,是赵明诚和李清照夫妇最平静幸福的时光,明诚研究金石,李清照相夫治学,安然度过了十余春秋……

诚如诸多夫妇一样,他们也经历过情感危机,起因是赵明诚所在的江宁知府发生叛乱事件,他弃城而逃,事后被朝廷革职查办。

赵明诚的胆小懦弱,临阵脱逃,让李清照对丈夫失望之余,开始逐渐疏远起来。原本晴天,空变得阴沉沉,尘土飞扬,浑浊不清。

转眼,到了1129年,金军入城。赵明诚夫妇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曾经琴瑟的夫妇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十分尴尬。

行至乌江,李清照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不禁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目睹国家社稷的重大变故,她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悲愤之作《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在乱世中,不能驰骋疆场的女词人,发出了气势磅礴的不屈呐喊,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爱国热情,跃然纸上。

赵明诚站在李清照的身后,肃然起敬,对她刮目相看,更为自己的行为深深自责,愧悔难当。从此,赵明诚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身染重疾,病逝于建康(南京),年仅49岁。

国破家亡,寄居江南的李清照,独酌闷酒。满腔愁浓,开始了凄伤的寡居生活。

一个精神世界如此细腻,情感如此丰富的女词人,既要承受着无依无靠的孤独,又要品尝孤身奋战的艰辛,李清照大病一场,继而,受骗再嫁张汝舟。

遇人不淑,所嫁匪人。她毅然状告张汝舟,不惜为自己的错误选择埋单。按照宋代刑律,妻告夫,虽得实,也需服刑两年,她不惧身陷囹圄,果断诉离。

幸亏赵明诚的表兄綦崈(qí chóng)礼施以援手,李清照入狱九天得获释,但再嫁风波,让李清照付出了沉重代价,身心每况愈下,“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正是她坎坷经历的自我写照。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赵明诚早逝,李清照无儿无女,年近半百,又遭骗再嫁,却是孽缘一段,各种非议、嘲讽和谩骂,可想而知。


饱受身心重创打击的李清照,没有顾影自怜,青灯孤影,魂梦幽怨,依旧时刻关注时局变幻。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酒东山一抔土”,她的诗词更加雄浑悲壮,一字一句,仿佛心在流泪,能闻到文字的呼吸。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物质世界,一个精神世界,李清照唯有把满腹惆怅寄托于精神世界,用诗词与自己的内在世界链接,进行对话与交流。

人生无常。从生活的优渥,到境遇的孤苦,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光阴,那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着人们一步步艰难前行,把命运彻底改变。生活,把柔情似水的李清照磨砺得至刚至强,她已不忧不惧,早已不是那个酒后荷丛荡舟,误入藕花深处的天真少女,经历了世间沧桑,柔软的心已变得坚硬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也不再是空谈的誓言,已成了她行为的规范。《声慢慢》被誉为李清照绝唱的秋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句两用十四叠字,风神气格,冠绝一时。“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满纸鸣咽,肠断心碎,动人魂魄。

梁启超对此词的情感内涵,曾给予极高的评价:“那种茕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一世风雨,一世孤独。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但她颠沛流离的传奇一生,何曾“易安”过?何曾安逸悠闲过?那不过是窗外绚丽云彩,内心的殷殷憧憬罢了,她丰沛的生命之树,在孤寂中开始凋落枯萎。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里的咏桂词,她何尝不是一枝“天香云外飘”的桂花?她坚守内心,倔强前行,活成了自己梦想的模样,让自己成为了一道光,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

无论纯真芬芳的少女时代,颠沛流离的中年,还是凄怆孤寂的晚年,傲骨迎霜,幽香如桂,李清照无愧为“千古第一才女”。

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正式为水星上的环形山命名,其中15个用了中国人的名字,李清照是唯一的女性。


镜花水月,清净虚空,仰望星空,绚烂璀璨,我的心底总幻化出一幅神奇的画卷:月色之下,天地一片空阔清明,七十老媪,满头银发,一身素衣,风骨清逸。

深知人生苦乐的她,看破红尘是非的她,正襟危坐于书斋,青灯相伴于黄卷,煮一壶清茶,看岁月更迭,绵绵悠长,回忆着曾经绚丽绽放的青春,无数个峥嵘岁月,风霜过往……

她的灵魂是否依然在吟唱?此刻,我愿将天地间一盏清酌,捧至李清照身前,深情款款地道一声致敬!


作者简介

傅彩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潍坊市首届签约作家,潍坊市奎文区作协副主席。在全国多家报纸开设过个人专栏、担任栏目嘉宾主持。作品见《光明日报》《文艺报》《山东文学》等,著有小说集《方向》,散文集《芸窗漫笔》《彩霞正满天》。

来源 | 《神剑》2023年第1期

作者 | 傅彩霞

图片 | 网络

专栏主笔 | 姚杜纯子

组稿编辑 | 刘心继

对 | 杨阳

主编 | 张文军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