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电动二轮车
成为了大家出行代步工具
为求便利
一些未到达驾驶法定年龄的未成年人
也开始骑车上路
甚至搭载同学和朋友
但掌握骑行技巧不等于拥有了安全驾驶的能力
青少年对危险的认知 及自我保护能力相对欠缺
骑行过程中极易遭遇交通事故
案例一
2024年8月26日07时03分,当事人小雷(化名,未满15岁)驾驶无号牌电动摩托车由明源市场方向往昭平镇中方向行驶, 当行驶至昭平县城明源路92-5号门前路段时,与前方由李某驾驶实施左转弯的贺州00***号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李某受伤及两车损坏的道路交通事故。
事故发生后,昭平交警迅速赶往现场处置。经调查发现,小雷无驾驶证、未按规定戴安全头盔驾驶无号牌摩托车,行经容易发生危险路段时未降低行驶速度确保安全驾驶;李某驾驶电动自行车横过机动车道时未下车推行。
警示案例二
2024年12月31日20时03分,小陈(化名,13岁)驾驶桂J83***号普通二轮摩托车搭载黎某、陈某某(三人均是初中生)由北陀镇秧地方向往北陀镇街道方向行驶至县道河口至马江线3公里+200米处时,车辆刮撞横过道路的行人曾某,造成陈某、曾某受伤以及普通二轮摩托车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
事故发生后,昭平交警迅速赶往现场处置。经调查发现,小陈无驾驶证、未按规定戴安全头盔驾驶摩托车,超员载人且在夜间行驶未降低行驶速度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真正的“骑行隐患”
是对骑行安全知识的缺乏
对交通规则的无视
因此家长务必尽到教育和监护的责任
禁止未达到法定年龄的孩子骑电动车上路
同时告诫孩子
避免搭载或搭乘
其他未成年人的自行车
未满16周岁,不可驾驶电动自行车
未满12周岁,不可驾驶自行车
而驾驶摩托车
需要年满18周岁
并依法取得相应车型的驾驶证
未成年人驾驶二轮车
为何危害很大
一、心理
很多学生骑二轮车,是出于好奇、攀比的心理,贪玩及虚荣心作祟,盲目跟风,这样很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
二、制动
电动车速度比自行车快,但稳定性和刹车系统的安全性能较差,本身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学生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变能力不够,不能及时采取正确处理方式。
三、速度
学生性格比较冲动,骑行电动车一般车速很快,远远超过电动车骑行规定的车速,容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四、载人
部分学生骑电动车经常搭载同学或朋友,车身重量增加,在危险时保持车辆平衡和刹车更加困难,增加危险性。同时,如若因骑车带人引发了安全事故,还会发生不必要的经济矛盾纠纷。
五、炫技
部分学生骑电动车时喜欢在路上玩漂移、打角度、急速拐弯、比赛超车,做出一些非常危险的动作,既危及了自己也危及到他人的安全。
六、交规
学生往往不熟悉交通法律法规,经常出现超速、超载、逆行、带人、随意占用机动车道、随意变更车道、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等违规行为,造成极大的危险。
七、意识
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骑行电动车时往往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如戴头盔)。一旦发生危险,易酿成惨祸。
前车之鉴,就在身边
请所有家长、学生、司机务必牢记以上几点
牢牢把交通安全的主动权
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贺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宣传科编辑
版权声明:“广西贺州交警”所发表的文章,欢迎读者分享给好友和朋友圈。原创微信中的图文版权属于贺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和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私信留言,其他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