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顿顿只吃面包喝牛奶,每到饭点他就看不到首长吃饭的身影,白求恩就问警卫员:“为什么吃饭时看不到你们的首长,他们是不是躲起来吃好的了?”
警卫员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白求恩拉着警卫员就往聂荣臻的房间走去,警卫员劝他不要去,还说:“他喜欢一个吃饭,我看还是不要去打扰他了!”
白求恩不信,还是推开了聂帅的门,他看到聂荣臻面前放着几块地瓜,还有一碗玉米稀饭。白求恩问道:“你就吃这个?为啥不给我也吃这个,这是没有把我当战友!”
聂荣臻说道:“我们吃这个习惯了,你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每天那么辛苦地工作,怕你吃不习惯我们这里的饭菜,才从县城找来的面包师傅。”
白求恩气愤说道:“你这是没有把我当战友,我也是战士们当中的一员,以后,士兵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1938年10月28日,山西广灵县邵家庄,八路军359旅719团在此打了一场伏击战,成为我军经典战例之一。
此战,虽然我军胜利了,但抗战初期日军的枪法给指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717团3营特派员李桂莲虽然名字偏女性,但打仗勇猛,战友称他为“李猛子”。他在战斗中手执指挥旗,被日军狙击手打穿了胸膛,负了重伤。他命令一排长接替指挥。不一会儿,一排长的嘴巴被打穿,不能说话了。他又命令二排长代理连长,没多长时间,二排长的耳朵被打掉了。尽管指挥员先后受伤,但都坚持战斗,给战士极大鼓舞。
在我军战史上,大多资料记载的是719团团长贺庆积一线指挥这场战斗,为何717团的李桂莲带领一个连参加了此战?
1938年10月的一天,八路军359旅717团3营特派员李桂莲,接到老首长旅长王震(李桂莲曾经当过王震的勤务员)的命令,立即到山西灵丘县上寨旅部报到。
到了旅部,除了王震旅长,还有郭鹏、王恩茂及719团团长贺庆积、政委陈文斌。
“部队要打仗了。”王震开门见山,他指了指在座的贺庆积团长,“719团要打一个伏击战。但是,719团刚从冀中平原一带过来,战士多是河北人,山地作战还不熟悉。为了让他们尽快取得山地作战经验,你带717团一个连,你当连长,这个连由旅部直接指挥,配合719团在灵广公路上的邵家庄至冯家沟,打一个埋伏战,粉碎敌人进犯晋察冀边区的图谋。”
王震旅长停了一下,笑着说:“这个仗一定要打好,打不好,提着脑袋回来见。你有什么意见和要求?”
李桂莲小时候为避免别人抢走“顶嗣”,父母特意给她起了个女孩名字。参加红军队伍后,他想改掉这个名字,任弼时让他留着,说有纪念意义,就一直用这个名字。
李桂莲对伏击地点那一带的地形很熟悉,暗暗为首长选择的地点叫好。邵家庄与冯家沟都在两山峡谷中,打伏击是一个理想的战场。
李桂莲对王震旅长提了要求,说自己带的连队担任突击连,要按他的考虑进行部署,以他的枪响为信号发起战斗,枪响之后由贺团长指挥,他带突击连冲上去拼刺刀。
王震旅长问贺庆积团长的意见,贺庆积表示:“我们一定协同打好这一仗,取得这场伏击战的胜利!”
按照预定方案,部队拂晓前进入阵地。李桂莲把自己带来的连队埋伏在公路两侧的壕沟里,这些壕沟是日军为防备抗日军民夜间破坏公路挖的,他们抓百姓挖了一米多宽、一人多深。李桂莲把公路边上百姓秋收后谷场上的秸秆、谷草先填在沟里,然后战士们埋伏到沟里,再把秸秆、谷草盖住人,只留几个瞭望孔,秸秆、谷草把沟都填平,不留痕迹。
机枪排隐蔽在邵家庄高处的几家窑洞里,火力可以控制邵家庄到冯家沟这一段公路。因为战场不大,719团派一营直接参加战斗。1连埋伏在公路两侧的窑洞或物件后面,紧挨着717团路沟里的9连。2连3连埋伏在邵家庄的山后面。其余两个营担任警戒打援。
突击连的战士被秸秆、谷草包裹着,不能动弹,有的大小便只能憋着,觉得时间实在漫长,难受极了。有的新战士没有经验,忍不住动了起来,李桂莲下令:“没有我的枪响,谁也不能动弹一下,谁要暴露了目标,就地正法。”
9点多钟,随着轰轰轰的声音,从广灵来了20多辆军车,日军终于来了!
日军军车开到峡谷口外,除了一辆车,都停了下来。第一辆车是搜索探路的,慢慢开了进来。日军虽然看见窑洞口老人在晒太阳,小孩在嬉戏,公路边上的打谷场上有老乡在铡草、翻晒粮食,但还是很担心埋伏,车上的日军还不时对着山梁打枪。
日军一打枪,老乡慌了,想逃离现场。打扮成老乡在晒场与老乡一起忙活的李桂莲,悄悄地地跟老乡解释:枪不是朝我们打的,这是日军在探路,现在千万不能乱跑,一跑,日军就朝你们开枪了,一定要沉住气。
李桂莲事先对这里的老乡说,要在这里打鬼子,老乡都盼望八路军给他们报仇雪恨,因为日军经常到村里杀家禽、牵牲口,找“花姑娘”。听说要打鬼子都拍手称快,但有人想收拾细软扶老携幼离开。李桂莲给他们做工作,要他们留下来配合一下,等战斗过后再离开。老乡们深明大义,答应留了下来。
搜索车上的日军见一切平静,便给后面的车队发信号,后面的车队随即开进了峡谷。搜索车开到邵家庄的公路上停了下来,像往常一样休息打尖。车上跳下了几个日军,向打谷场上的人问道:
“这里八路的有?”
“没有!”
“花姑娘的有?”
“大大的有!”听了老乡的回答,日军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