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北京青年报》发文对本次中国足坛冬季转会窗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北京青年报》首先认为:在前巴西国脚奥斯卡离开海港俱乐部后,新赛季中超联赛再无外援“超巨”身影。全联盟转会冬窗引援投入总额还不及“小金人”一人身价。由此不难判断,新赛季中超各俱乐部之间外援间的实力差距明显减小。外援虽然依然“主打”,但并不一定能够“包打天下”。
这实际也是本土球员,特别是具备国字号球员实力的球员交易比较活跃的原因所在。比如,现役国脚吾米提江、吴少聪、刘殿座、陶强龙、韩鹏飞,前国脚明天、尹鸿博、廖力生、孙国文、李可,国字号球员经历丰富的艾菲尔丁、刘若钒、童磊、何小珂等球员,都在这个窗口期内完成了转会,且他们中绝大多数都以“零身价”加盟新俱乐部。
该媒体还指出:仅仅依据这些现实还很难作出“当下国内职业足坛转会已成买方市场”的评判,但各俱乐部在引进本土球员方面态度比以往更加谨慎,能少花钱便少花,甚至尽可能不花转会费引援。
中国足协近年来为助力职业联赛人才流动,为更多球员创造就业机遇,取消了普通本土球员转会名额限制。如此一来,往季人力储备资源过剩的俱乐部,就不得不缩编以减负,特别是要尽可能甩掉沉重的薪酬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球员原属俱乐部就不得不在人员输出问题上大幅让利。
此外,当一些国脚级球员的顶薪或次顶薪薪酬要求无法在原属俱乐部得到满足后,他们就会选择放弃续约,从而转投那些资金充裕或环境稳定的大俱乐部。这其实也是多名国脚能够“零价格转会”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