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学姐的口袋”,了解更多内容
文稿 | 学姐的口袋
视频 | 学姐的口袋
01
就在《哪吒2》票房破122亿的时候,网上一段视频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视频里,一位自称是“北大某妈”的母亲,分享了她的观点,上来第一句就是:“千万不要带孩子去看《哪吒》”。
02
原因有三,
第一,她觉得孩子们看多了这样的电影,会误以为自己也能成为英雄。
她提到,饺子导演在家啃老三年半,能够做到这一步,完全依赖母亲每月1000多元养老金的支持。
这是极少数幸运者的成功,所以他才能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
但普通人家的孩子做不到,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
她认为,这样的电影,给孩子们灌输了一个虚假的幻想,让他们错误地相信,自己也能成为英雄。
02
第二,她引用了周国平老师曾说过一段话:
人生有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当我们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
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03
第三个她反对的观点是,现在的电影有太多的主角,太多的英雄主义.
所以,她希望她的孩子在发现自己没有法力,没有能力,是连名字都不被记住的小喽啰的时候,也可以挺起胸膛,为她的英雄朋友们鼓掌。
基于以上观点,所以,她建议家长不要带孩子看《哪吒》,要教孩子接受自己的平凡,不要让他们迷失在英雄的幻想中。
这里提一句,我看网上有不少网友说,她不是北大的,是因为孩子名字叫北大,所以叫北大某妈。
我查资料的时候,看到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在北大学的就是传播。
这是我查到的资料,或许不全面或不正确,也请大家帮忙指正和补充。
回到正题。
04
乍一听她的结论,很多人都会认同,觉得没毛病,包括我。
是的,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要面对和接受自己的平凡,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
但对于她的论证过程,我实在是不同意,甚至可以说,她根本没有说清楚问题的关键。
05
观点一:这位母亲的第一个担忧是,孩子看了《哪吒2》后,会误以为自己也能成为英雄。
她认为,英雄故事可能让孩子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而这些幻想会阻碍他们接受现实,最终让他们觉得自己无法改变命运。
其实,这个担忧是基于一个误解。
06
真正的英雄故事,从来不是为了给孩子们上成功学课,告诉孩子“你一定能成为英雄”,而是让他们理解“英雄之路”是怎样的一条路。
英雄之旅并不是一个光鲜亮丽的传奇,而是一个充满挫折、失败、迷茫、痛苦和成长的过程。
07
就像《哪吒》里的哪吒,起初并不被大家理解,甚至被视为怪物。面对父母的不解,面对外界的排斥,甚至面对自己命运的捉弄。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韧,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英雄之路”。
这种成长的力量,才是《哪吒》背后最打动人的部分。
真正的英雄,并不是天生强大,而是在不断的失败和挫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
08
至于饺子导演的成功,虽然他的路径非常独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幸运的个例。
这与一个孩子是否来自普通家庭并没有直接关系。
一个孩子如果能从《哪吒》1和2中,学到面对挑战时不轻言放弃,学会坚持和努力,那就是成功的教育。
09
观点二:
接下来,这位母亲提到了所谓的人生“三次成长”,
她希望孩子能从小接受自己的平凡,学会为身边的英雄鼓掌,而不是追求成为英雄的幻想。
这段话的迷惑性在于,它将“平凡”与“失败”错误地等同起来,仿佛一开始就让孩子接受,自己无法改变世界的命运,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可她却忘了,平凡并不等于失败。
10
事实上,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
在这个世界上,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万人瞩目的英雄,但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家庭中、在社会里贡献力量。
成功的标准从来不是“出人头地”,而是看你如何在平凡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对于孩子来说,我们需要教会他们的是:面对人生的挑战,无论多么渺小的努力,都有意义。
英雄主义的核心,不是追求虚无的伟大,而是坚持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做出自己的选择。
11
观点三:如果《哪吒》不能让孩子看,那什么能看呢?
如果按照这位家长的逻辑,那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哈利·波特》中的哈利、《复仇者联盟》中的钢铁侠,漫威里的英雄,难道也应该被列入禁书单吗?
我们从小就看西游记,从来不觉得自己会72变……
事实上,所有文艺作品几乎都有主角,且这些主角大多数情况下都自带光环。
12
我想说的是,这种超越现实的幻想,恰恰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一部分。
我们做大人久了,往往会忘记一件事——孩子的世界,需要梦想。
他们需要一个广阔的梦想空间,不应该被迫从一开始就活在现实的泥潭里。
教育,不是一味地让他们早早懂得“世态炎凉”,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
13
有一点我非常想强调:
文艺作品,特别是像《哪吒》这样的英雄故事,恰恰是能够让孩子拥有梦想的力量。
英雄故事并不是让孩子,不切实际地幻想自己,会变成神奇的超人。
而是通过这些角色,教会孩子如何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如何面对失败时勇敢地站起来,如何在平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非凡。
14
家长的职责并不是把文艺作品“封禁”起来,而是要学会如何去引导孩子,去理解和解读它。
每一部经典的文艺作品,都有它丰富的内涵,它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看得见的”英雄,更多的是看不见的:那些“心理力量”和“精神养分”。
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孩子从一开始,就生活在“现实”的钢铁丛林里,而是要学会在面对现实的复杂性时,依旧保持梦想的能力。
15
或许有一天,孩子们会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要放弃追求更好的自己。
正如《哪吒》里的哪吒,在成就自己的英雄之路后,他依然是那个敢于挑战命运的少年。
不管你是否能成为英雄,至少你敢于做自己的英雄。
16
另外,2月18日,也就是昨天,《哪吒2》已开始在香港上映,排场拉满!
2月19日也就是今天,将在在澳门举行首映仪式。
《哪吒2》延长上映至3月30日。
那些唱衰中国电影的高知们,《哪吒2》或许还不是最好的,但它一定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17
最后,分享一段我很喜欢的《哪吒2》中的片段:
父王让你肩负了太多的期望,
却不曾倾听你的想法,
父王对不起你。
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
为你谋个幸福,
但现在看来,
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
未必全对呀,
你的路还需你去闯,
今后,
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吧!
文稿 | 学姐的口袋
视频 | 学姐的口袋
图片 | 网 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