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是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和群众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新形势、新挑战,莱河镇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决策部署,围绕“发展是主题、平安是基础、稳定是责任”的社会治理工作思路,以“四个强化工作法”为抓手,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社会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强化综合治理网格化建设创新力度。莱河镇共辖20个行政村,5.8万人口,为积极探索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依托“百姓管家”平台和“一站式”纠纷化解平台,将平台建设与网格化管理有机整合,在全镇建设7个网格化服务站,每个服务站配备工作人员2名,专职做好信息采集、矛盾化解工作,从而搭建一条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掌控信访矛盾、畅通信访诉求的“绿色通道”。同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优化资源配置,按人口、地理位置对79个综治网格进行重新划分,由村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由村干部充实进网格员队伍,建立网格居民微信群百余个,有效织牢综治网络,实现无死角全覆盖。为进一步强化政法综治队伍。莱河镇非常注重加强基层综治工作人员特别是村级网格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综治队伍政治业务素质和运用把握法律政策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和信息化设备应用能力。

强化诉源治理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在县法院的指导下,莱河镇全面开展诉源治理工作,2024年共受理案件3起,化解成功2起。同时与司法、信访等部门紧密联系切实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并且将其作为综治工作的重点,做到以预防为主,及时化解。为巩固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着力提高信息预警能力,提高预防、发现和解决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并做好敏感时期和重大活动及节日期间的维稳防控工作。2024年以来,镇矛调中心共接访各类矛盾纠纷23起,成功调处23起,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村级矛调工作站上半年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42起,切实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强化“四源四进”工作力度,做好重点人员稳控。莱河镇综治办与镇信访、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教委、安监等部门联合开展“四源四进”工作,镇党委共组织召开“四源四进”联席会议两次,传达相关文件精神,确保工作落到实处,2024年以来,开展进乡村、进医院、进学校、进企业排查活动共5次,累计排查出各类社会风险隐患5起,并全部化解完成,开展重点人员排查工作3次,重点掌握了38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21名涉毒人员的人员状况,采取“1+1+1”模式,即一名包村干部加一名村级干部加一名网格员的模式,层层压实责任,将脱管风险降到最低。

强化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平安建设和法治氛围。莱河镇综治办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抓”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镇干包村、村干包组、组干包户的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创的良好氛围,不断推进“双提升”工作和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2024年以来,借助“法治宣传周”“扫黑除恶宣传月”等活动,通过拉横幅、“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定期推送宣传短信、入户走访、村广播、微信QQ等多种形式开展平安建设、法律、扫黑除恶、反邪教等宣传共6次。依托辖区法治广场,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其中,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确保人人知晓,并结合平安建设集中宣传月开展入户集中宣传,不断拓展宣传的覆盖面。截至目前,全镇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开展民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讲座3次,出动,张贴宣传材料2000余张,在全镇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通过“四个强化”工作法的系统推进,我镇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发力”、从“粗放管理”向“精细服务”的转变。2024年,莱河镇先后解决了莱河电磁线残疾职工医保、养老金欠缴,华英禽业、袁中旺养殖债务纠纷,鸿奥燃气、袁堂村民田地排水纠纷,胡翠英房屋受损争议案,张会来兄弟房屋宅基地纠纷等15件信访积案,信访总量下降40%,信访形势整体稳中向好,12345热线满意率上升至98%。下一步,莱河镇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基层治理更智慧、更温暖、更高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坚实根基。

(大众新闻 郭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