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演员王安宇抵达昆明参加活动时
忍不住感叹
“很羡慕在昆明常住的各位”
“希望下次有比较富裕的时间来这里
能够在这里多待一段时间”
图源:@王安宇buss
除了王安宇
前段时间
演员梅婷、张月在云南拍戏之余
到昆明篆新农贸市场、斗南花市等地
体验“春城”的美好生活
一边逛吃体验“没吃过”的美食
一边疯狂采买实现鲜花自由
云南不是“景点打卡地”
而是能让你“住进生活”的旅居天堂
这里的一切都在诠释——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无限魅力
2月19日
中国新闻网发布稿件
《服务升级业态成长 旅居渐成中国人生活新潮流》
关注广大游客在云南开启诗意旅居生活
报道全文如下
中新社云南丽江2月19日电 题:服务升级业态成长 旅居渐成中国人生活新潮流
中新社记者 韩帅南
候鸟式旅居曾是许多中国老年人青睐的养老生活方式。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交通和通信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旅居一族中,旅居渐成中国人一种生活新潮流。
家在上海、从事动画制作的詹士杰最近决定将旅居丽江的时间再延长3个月,因为“住在丽江办公效率更高”。
去年,来自中国各地近390万人像詹士杰这样旅居云南。据今年云南省两会上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云南旅居人数同比增长20.7%,力争今年旅居人数达600万;中国旅游研究院2024年发布的《中国旅居市场需求调查报告》显示,20岁至40岁旅居者约占60%,表明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旅居出行之中。
2024年12月13日,游客在云南省丽江市白沙古镇漫步。中新社记者 韩帅南 摄
位于抚仙湖畔的云南省澄江市,因风光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成为旅居热门目的地之一。当地一家成立于2023年的康养旅居基地,现已接待各地游客5000余人次。
该基地的服务主打“陪伴”,不仅有完善的居住条件,还开设茶艺、花艺培训,甚至陪游客到云南各地游玩。
该基地负责人李龙表示,在旅居兴起初期,旅居地一般仅能为游客提供长期居住的客房;服务升级后,旅居地开始与旅行社合作推出周边游服务。
“随着旅居机构不断涌现,服务进一步升级和丰富,现在既能为游客提供物质性疗养,还能提供心灵抚慰。”李龙称,他们的基地下一步将细分服务,比如推出面向一线城市年轻人的旅居项目。
2024年12月18日,吸引众多游客旅居的云南省澄江市右所镇马房村风光宜人。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旅居结合型旅游目的地逐步成型。同时,旅居热潮下,中国一批乡村立足当地资源不断孕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让游客将乡村作为优选旅居地。
根据云南官方出台的《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到2027年全省将培育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
近年来,云南丽江、大理,浙江湖州安吉等地相继打造艺术家小镇、数字游民空间等,满足年轻人将旅行、居住、工作与游玩融为一体的综合需求。
丽江市普济村近年持续改扩建道路、拆除违规建筑、开展美化绿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走进村里,白墙黛瓦的纳西族民居错落有致,村道旁的绿树红花生机盎然。村中有客房上百间,一到旅游旺季就一房难求。
24岁的普济村村民和欣蓉一年前放弃在外打工,回村开起民宿。她将自家院落改造成风格新潮的客房,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旅居。
云南曲靖土瓜冲村则致力于盘活因村民外出务工、搬迁新居而闲置的土地、房屋,让“空心村”变身旅居村。文山六郎城村建设石斛观光长廊,让农文旅融合发展。普洱曼海村将竹编融入研学和乡村旅游,成为旅居云南生动样本。
“乡村环境变好,不仅游客留得住、住得久,很多年轻人也愿意回村创业。”和欣蓉说,旅居改变的不仅是游客的生活方式,旅居地和相关从业者也因此发生变化。(完)
云南
素来是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
随着旅居康养热潮兴起
许多游客在云南放慢脚步
小住上十来天,甚至几个月
细细品味“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2月15日,昆明气温宜人,市民和游客来到翠湖公园游玩,盛开的郁金香吸引游客。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从“欢迎来”到“留下来”
旅居云南开启新生活
在云南省各地州,旅居人群聚集、旅居形态多样,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在参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北京)新闻发布会时表示:“旅居云南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牵手,是美与好的回眸,是一抹挥之不去的乡愁,是一段逾越山海的邂逅。旅居云南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叠加,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中明确提出,到2027年,云南将培育3000个以上乡村旅居重点村,引培一批旅居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旅居云南样板房。
云南的多样性让游客在每个州市区县都能以旅居的方式发现精彩。以乡村旅居为例,云南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旅居民宿、户外露营、农家餐饮等,因地制宜推出乡村休闲游、文化创意体验等特色乡村旅居产品,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消费体验新场景。
2024年7月28日晚,云南民族村景区欢庆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来自各地的游客参与其中。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2024年以来,民族风情浓郁的云南频频火爆出圈,泼水节、目瑙纵歌节、火把节……民族传统节日成为旅居客的乐园,也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聚会。
在云南,民宿、民居等住宿方式多样,有些还提供包吃服务,选择更趋多元。白族庭院是“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传统建筑形式;土掌房是彝族人民创造出来的穿斗式榫卯结构民居建筑;高悬地面的傣族吊脚楼既通风干燥也能防潮、防虫,体现了傣族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既为旅居客提供了丰富的居住体验,也向更多人展示推介了当地的传统文化。
图为2024年5月1日,参加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电音泼水狂欢Party的民众及游客尽情歌舞。黄兴鸿 摄
云南还积极发展城镇旅居、医养旅居、养老旅居等,打造本地居民与旅居客群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建设旅居社区“15分钟生活圈”……一系列行动和举措,让“旅居云南”品牌深入人心,“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正在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体验。
“旅居好不好,看游客是否留得住、住得久。”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看来,要让更多游客到云南来,服务是根本,“扫榻以迎,以游客、旅居客为中心,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是硬道理。”他说。
来源:云南新闻网、中国新闻网、云南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