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沙城区的巷战中,哈马斯武装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优势,频繁伏击以军。自11月1日以来,以军地面部队在加沙城区遭遇超过320次有组织的伏击行动。
在一次针对地下隧道网络的清剿行动中,以军戈兰尼旅特种突击队在谢杰耶区遭遇哈马斯精锐部队伏击,一支12人特种小组全部阵亡。哈马斯武装充分利用加沙地带复杂的地下通道系统,还在城区建筑中预设大量伏击点和火力点。
加沙地带的地下隧道网络总长度已超过500公里,约40%分布在加沙城区,最深处达到地下40米。这些隧道不仅用于物资运输和人员转移,更被改造成完整的地下作战体系,包括指挥所、弹药库和医疗点等配套设施。
哈马斯武装还在城区建筑中部署大量狙击手和反坦克导弹小组。以军情报部门评估,仅在加沙城北部,就有超过200个预设反坦克导弹阵地。这些阵地经过精心伪装,能够有效规避以军无人机侦察。
在近期的一次交火中,以军第401装甲旅在推进过程中遭遇哈马斯反坦克导弹连续打击,3辆梅卡瓦主战坦克被击中,其中1辆被完全摧毁。
自地面进攻开始以来,以军已确认消灭4127名哈马斯武装人员,这一数字是10月7日冲突爆发初期的4倍多。其中,超过1500名武装人员在地下隧道中被消灭。与此同时,以军的伤亡也在不断攀升。
自11月1日展开地面行动以来,已有52名以军士兵阵亡,其中包括4名军官和2名特种部队指挥官。另有超过280名士兵受伤,其中89人伤势严重。这种伤亡比例在现代城市战中并不罕见,即使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在面对熟悉地形且准备充分的防御方时,也难以避免重大损失。
自10月7日以来,加沙地带已有251437套住房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其中超过40%被完全摧毁。加沙地带的基础设施损毁率达到31.8%,包括137座发电站、89处供水设施和42所医疗机构。
加沙城区约75%的建筑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在持续的轰炸和交火中,加沙北部已成为一片废墟。截至目前,已有超过82000名加沙北部居民被迫举白旗南逃,其中包括大量老人、妇女和儿童。
以色列被多个国际人权组织指控在军事行动中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特别是在使用白磷弹和将平民区作为军事打击目标等问题上。美国作为以色列的主要盟友,其地区影响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在这场冲突的舆论战中处于明显劣势,超过80%的阿拉伯媒体对美国的立场持批评态度。同时,美国驻埃及使馆在给国务院的备忘录中严厉批评拜登政府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处理方式,认为这种做法将严重损害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长期利益。
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支持率已降至17%的历史低点。自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超过15个阿拉伯国家爆发大规模反美示威活动,参与人数累计超过200万。在埃及、约旦和黎巴嫩等国家,示威者围攻美国使馆的事件频频发生。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前的政策立场,其在中东地区数十年来积累的外交资本可能在短期内严重贬值。
目前加沙地带有超过150万人处于流离失所状态,其中约70%居住在临时避难所中。这些避难所普遍存在过度拥挤、卫生条件恶劣等问题,多种传染病开始在难民中蔓延。
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呼吁各方立即采取行动,确保人道主义援助能够安全、持续地进入加沙地带。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