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前夕,外出打工的人陆续返乡,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镇三元村里也渐渐热闹起来。

在村卫生室,每周三下午总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福洪镇卫生院副院长、主治医师李杰,他耐心地为村民们看病,也为大家量血压、测血糖。


每周三下午,李杰坚持坐诊

时光为尺,这份温暖的守候,已悄然持续了15年。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际行动,从一名年轻的支医志愿者到扎根山区的乡村医生,再到如今的乡镇卫生院“顶梁柱”,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给了农村山区、献给了基层卫生事业,书写着自己的医者仁心,先后荣获青白江区优秀共产党员、群众最满意医生等荣誉。

“我最初是以支医志愿者身份来的,最后选择留了下来。”李杰与卫生院的缘分,要追溯到2010年,那一年他24岁。

福洪镇卫生院人和分院,是青白江最偏远的卫生院,与大医院不同,这里的医生上午坐诊,下午则需要外出进行巡诊。

崎岖的山路成为了李杰面临的第一道挑战。人和片区位于龙泉山脉,有些道路,汽车甚至没法通行,只能步行。而李杰9岁时的一场车祸导致左腿高位截肢,从此佩戴义肢行走。

“路不好走,我就慢慢走,还好当初伤的是左腿,这样我可以开自动挡的车。”山路崎岖,义肢常常磨得截肢残端处疼痛难忍,但李杰从未放弃。

这些年,他走遍了人和片区的沟沟坎坎,山上大部分年轻人在外务工,面对片区982位留守老人和孩子,他全部认得,谁患过哪些大病或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要打什么疫苗,他都记得清楚。

在南岳村,这个青白江海拔最高的地区,李杰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2018年盛夏,青白江遭遇连续强降雨天气,该村按要求把地处地质隐患地带的村民接到村委会集中安置。“当时,进村的路沿途都有山体滑坡,可以说,李医生带领团队是冒着大雨和生命危险,上门为老人小孩送医送药,指导大家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真的非常令人感动。”

扎根山区15年,李杰共诊治28000多人次,抢救危重患者390余人,不仅为辖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也提高了山村群众慢性病、癌症等疾病的早筛率。

随着青白江区被纳入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福洪镇卫生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人和分院新址投用,医疗专家定期来院坐诊……

春去秋来,李杰亲眼见证了基层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他的岗位也在不断变化,从门诊医生到住院部主任、质控科科长,再到如今的副院长。

然而,岗位在变,在李杰心中,那份对山区百姓的牵挂和责任从未改变,他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坚持每周坐诊至少2次,还担任陈家湾社区家庭医生团队长,服务着1300多名社区居民。

与此同时,为推进山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李杰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在业务技术上精益求精,在工作运行上目标化。他大力推动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实现一体化管理,并身体力行地定期到三元村卫生室坐诊。

“我以前经常去医院,年纪大了路又远,非常不便。现在好了,李医生定期到村里来看病,真的很方便。”对此,三元村王大爷深有感触地说。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更懂得为别人撑伞。李杰特别关注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情况,他用心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声音,用爱温暖每一个家庭。

坚守农村,是李杰的选择。他说:“大医院不缺我一个,乡亲们更需要我,当好他们的‘医’靠,我觉得我的青春挺有意义的,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罗冬梅 四川工人日报记者邓霞 文/图)

来源:中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