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曾在长达1.5亿年的时间里不属于鸟类,而属于一些会飞的爬行动物,它们与非鸟类恐龙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直到6500万年前灭绝。那就是中生代当之无愧的天空霸主——翼龙!有史以来最大的飞行动物,比例奇特、体型巨大,重达250kg也能飞上天!

几十年来,古生物学家终于拨开笼罩在翼龙身上的神秘面纱,开始了解翼龙与其他爬行动物的关系、翼龙活着时的生活方式,以及在拥有使其他飞行动物相形见绌的体型下,翼龙是如何设法升空的……在此处,你可以探索翼龙行为和生态学的化石证据,了解翼龙骨骼和软组织的解剖学,思考关于翼龙的种种细节及其神秘起源的最新理论:飞行是翼龙的标志性行为,但它是怎么来的呢?它们一定有一个不会飞的祖先以某种方式飞上了天空。

翼龙如何成功起飞,又为何成功?

演化之路有哪些危险和艰难?

如此成功演化的类群又因何灭绝?

打开《翼龙:自然史、演化、解剖学》这本书,你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翼龙:自然史、演化、解剖学》

[美]马克·P.威顿 著

邢立达 来梦露 译

978-7-5760-5415-6

198.00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年1月

本书包含对130多种主要类群翼龙生态学和功能形态学的综述与分析。涵盖已知的主要翼龙物种和主要类群,按照演化史顺序,从翼龙化石入手,介绍了化石解读的各个方面,以及它们对动物社交、飞行、繁殖和饮食的启示,为填补翼龙生态位添砖加瓦。同时新增了关于北方翼龙科的生物力学和功能生物学描述,绘制约200幅包括原创插画和罕见化石照片在内的精美插图、一系列图表,尤其是细节解剖图对动物骨骼、长相、互动场景的巧妙复原,助力翼龙迎来“龙”生高光时刻!

作者简介

马克·P.威顿,朴次茅斯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古生物学家,曾担任《与恐龙同行3D》(Walking with Dinosaurs 3D)及其他许多影视作品的技术顾问。威顿为翼龙、恐龙和其他史前生物绘制过插图,作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出版物上。

译者简介

邢立达,青年古生物学者,詹姆斯·李·威尔逊奖得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自然资源部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库成员,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资助探险家。

来梦露,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目录

前言

致谢

1 胁生皮翼的鹰身女妖

2 飞行爬行动物入门

3 翼龙起源

4 翼龙的骨骼

5 软组织

6 飞行的爬行类

7 从天而降

8 翼龙的生活方式

9 翼龙的多样性

10 早期翼龙与双型齿翼龙科

11 蛙嘴翼龙科

12 “曲颌形翼龙科”

13 喙嘴龙科

14 悟空翼龙科

15 帆翼龙科

16 鸟掌翼龙科

17 北方翼龙科

18 无齿翼龙类

19 梳颌翼龙超科

20 准噶尔翼龙超科

21 枪嘴翼龙科

22 古神翼龙科

23 朝阳翼龙科

24 掠海翼龙科

25 神龙翼龙科

26 翼龙帝国的兴与衰

参考文献

索引

胁生皮翼的鹰身女妖

电视、电影和过度热心的网友教会我一个道理:史前世界艰险残酷,每天的生活都是生死之战。在这片现代人看来十分陌生的恐怖大地上,只有最大的、最阴险的动物才能生存下来。例如在地球上徘徊的巨鸟,它们生活的年代距今也不过200万年。这些大鸟比篮球运动员还高,小型哺乳动物根本无法招架它们的猛踢猛啄。宠物猫狗的祖先亮出了剑齿和可以咬穿骨骼的颌部,凭这一身本事猎杀起庞大的古象和犀牛。后者也装备着长牙和尖角,在它们面前,就算是最强大的现生亲属也要自惭形秽。而在这些鸟类和哺乳动物诞生之前的世界甚至更加凶残。中生代(2.45亿—6500万年前)是恐怖的爬行动物的天下,掠食者与猎物之间军备竞赛的激烈程度远胜冷战。肉食性恐龙成群结队地攻击其巨型植食性亲戚。它们用弹簧刀一样的爪子和可以穿透甲板的尖牙与猎物的尖刺、尾锤、盾甲和皮甲一比高下。中生代的海洋也上演着你死我活的争斗,水中遍布尖牙参差的巨型海生爬行动物,《白鲸记》里的巨鲸在它们面前不过是一只小海豚。在这个爬行动物的时代里,就连地球本身也脾气暴躁。愤怒的火山不知疲倦地喷出烟雾,大陆把自己扯得四分五裂,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它们抛向天空的尘埃和灰烬足以遮蔽太阳,灾难性的灭绝事件随之而来。


在这个可怕的时代里,天空也一样令人畏惧。天空霸主是一群身体瘦长的怪兽,它们仿佛是鸟类和蝙蝠的混血儿,但又明显带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大得过分的脑袋上要么长着凶暴的牙齿,要么长着凶残的喙,都能用来刺穿原始海洋中的鱼。它们的翼膜伸展开来之后翼展不亚于小型飞机,其下用来支撑的却是肌肉薄弱的四肢和小小的身体。它们是弱小脆弱的可怜生物,靠自身的话只能勉强移动,必须依靠悬崖和逆风才能起飞。落到地面会让它们威风扫地,它们使出浑身力气才能推着或拖着身子行动,要是肉食性爬行动物想嚼一口它们小树枝一样中空的骨头,它们也只能任由对方摆布。在后世优雅的鸟类和灵活的蝙蝠接管天空之前,古老的脊椎动物就是依靠这样摇摇欲坠的形态尝试飞翔。既然身体缺陷如此明显,这些被称为翼龙的生物都在中生代末期一股脑灭绝自然不足为奇,所有没能幸运地演化成鸟类的恐龙也和它们一起覆灭。

但都是瞎扯。

当然了,上文描述的世界和动物都像漫画一样夸张,这种场景恐怕只能去亚瑟·柯南·道尔的《失落的世界》或同类小说里寻找。原始地球充满暴力、和如今完全不同这种看法非常流行,但纯属瞎扯,是科普不力、媒体过度渲染和幻想小说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实际上和现生动物相比,远古动物同样高明聪明,也并没有特别怪异和野蛮。古生物学研究深入探究了许多远古动物的古怪特征,结果发现这些解剖结构和行为虽然是“极端”形态,但都能在如今常见的物种中找到踪迹。这些研究并没有抹去长颈蜥脚类恐龙或巨型兽脚类恐龙的光环,但它们确实不再像过去那样神秘莫测。


翼龙(Pterosaurs)一词来自希腊语的“有翼蜥蜴”(winged lizards),比起其他大多数动物,它们更容易被描绘成远古蛮兽。翼龙只留下了化石骨骼,展现出比例奇特的骨架,让人很难理解,研究者也时常为此争论不休。它被描绘成粗制滥造的生物悬挂式滑翔机,只能在空中停留,并无其他亮眼的能力。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误解,是因为翼龙能够飞翔,但解剖结构奇特、体型通常巨大,还有已灭绝动物天生不如现代物种这种陈旧思想作祟。人们总是毫无理由地将它们与鸟类和蝙蝠做比较,由此推论翼龙是演化失败的产物。它们代表着脊椎动物第一次大胆尝试动力飞行,但最终在后来身体结构更复杂的飞翔者面前沦为垫脚石。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态度在慢慢改变。大多数现代翼龙学家都认为翼龙是成功且多样化的动物,具有复杂有趣的生活史。本书会呈现出使研究者转变态度的证据。我们会看到,翼龙无疑是动力飞行高手,但它们也十分擅长步行、奔跑和游泳。它们生活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栖息地中,会以充满活力的独特方式捕捉猎物,好为活动水平颇高的生活提供动力。翼龙是早成性动物,衰老之前会为社交和求偶投入大量精力,有些翼龙还得在生病和罹患关节炎之前抓紧行动。我们将见识诸多的翼龙类群和100多个物种,它们的生活年代几乎跨越了整个中生代,包括三叠纪(2.45亿—2.05亿年前)的诞生,侏罗纪(2.05亿—1.45亿年前)的蓬勃发展,最后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灭绝。


本书将以三个部分介绍翼龙。首先是一般古生物学,包括解剖学、运动方式和其他生活方式的概述。随后从第9章开始逐章介绍翼龙学家已经发现的各个翼龙类群。最终,在最后一章会探讨它们的演化故事,还会推测现代天空不再和过去一样遍布翼膜爬行动物的原因。

——本文节选自《翼龙:自然史、演化、解剖学》

该内容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授权使用

《剑齿虎》

[西]毛里西奥·安东 著/绘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8.00元

978-7-5760-3053-2

2023年6月

《剑齿虎》是著名西班牙古生物学家、古生物艺术家毛里西奥·安东的名作,详细介绍了剑齿类肉食动物,包括丽齿兽类、肉齿类、猎猫科、巴博剑齿虎科、有袋剑齿类和有着最多种类的剑齿肉食动物的剑齿亚科的各种主要成员如蜥熊兽、狼蜥兽、鲁比奇兽、类剑齿虎、古剑虎、恐齿猫、始剑虎、桑桑剑齿虎等,并配有他自己所作的复原图,其中并有一批彩色的剑齿动物生态情景插图。本书解说了剑齿动物的类别、演化过程中剑齿动物有的没有一只家猫高而有的比狮子还大的原因、剑齿动物看起来像什么、剑齿动物最终灭绝的原因等问题,反映了至成书时剑齿肉食动物研究的成果。

《恐龙:写给全年龄段恐龙爱好者的百科全书》

[美]托马斯·R. 霍尔茨 著

[美]路易斯·V. 雷伊 绘

邢立达 来梦露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98.00元

978-7-5760-4998-5

2024年8月

这是一本真正的关于恐龙科学的书!搭建恐龙谱系树,理清恐龙演化史。梳理与恐龙相关的事实:恐龙的名字是怎么起的?恐龙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化石遗址的发掘工作如何?恐龙如何进化?恐龙是温血动物还是冷血动物?恐龙的骨骼和大脑是怎样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更重要:关于恐龙及其生存的世界,本书不只提供事实,更志在帮助读者知晓恐龙科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

制作:王晓蕾

关注并设为星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