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一点,没问题‍‍


PIAGET伯爵破纪录、伯爵再破纪录、伯爵又破纪录……每一到两年就会有这样的新闻登上钟表媒体的首页醒目位置。这个频率有点高,搞得像奥运会年年都有一样。不过有时我会想……伯爵会不会还没尽全力?


PIAGET伯爵Altiplano至臻超薄系列Ultimate Concept陀飞轮腕表150周年纪念版,下面简称“伯爵 AUC 150周年版”

就比如他们在2003年推出了当时最薄陀飞轮机芯 600P,厚度仅有3.5毫米。结果你猜怎么着,它居然被放进了9.6毫米厚的 Polo Emperador 里,作为整表也确实没有打破超薄纪录。可能当时业界对“超薄狂热”的兴致不像现在那么浓厚,也可能伯爵知道将来破纪录的机会还有许许多多。


搭载 600P 机芯的 Polo Emperador 腕表‍‍‍‍‍‍‍‍‍‍‍‍‍‍‍‍

现在22年过去,“超薄陀飞轮腕表”的权柄果然还是被伯爵捏手里,600P 倒是已经很难争夺这个头衔。不过故事才刚开头,他们用642P 机芯(600P 的改款)杀入了当红的高级休闲运动表赛道,新品不仅是一块防水100米的健壮表款,还搭载了超薄飞行陀飞轮天文月相,同类中罕见。


PIAGET伯爵Polo系列飞行陀飞轮月相腕表

表壳:钛金属表壳,圆模雕刻装饰

尺寸:44毫米×9.8毫米

防水:100米

机芯:PIAGET伯爵自制642P手动上链超薄飞行陀飞轮机芯‍

振频:21,600次/小时

动储:约40小时

表带:橡胶表带,附赠可替换鳄鱼皮表带

售价:810,000元

时/分/1分钟飞行陀飞轮/天文级月相

01

指针月相,理性男之选‍‍‍‍‍

我可以有很多个角度描述这块 Polo 飞行陀飞轮月相腕表,哪怕只看它身上的“第一”,就有两项值得关注: 它是新一代 Polo(2016年推出) 的首枚钛金属壳腕表;也是第一块采用 642P 超薄机芯的新一代 Polo——这意味着 Polo 自此有了月相款。

先说最具决定性的机芯。642P 是 600P 推出两年后的作品,它将后者6点位置的动储显示改成月相,上下两个完整的小表盘会有更突出的对称感。另外,月相为指针式,这在今天是罕见的,但它拥有窗口式月相所不具备的优势。


如果你去到荷兰北部的弗兰讷克小镇,你能在王立埃萨·艾辛哈天文馆(Royal Eise Eisinga Planetarium)看到一面“月相钟”,它正好是指针式 的。这座建于1774-1781年间的天文馆是至今还在运行的天文馆里最古老的存在。它的同类在你远眺德国格尔利茨市政厅钟楼、斯图加特市政厅钟楼时也能看到。‍‍‍‍‍


埃萨·艾辛哈天文馆,上排右一是月相钟‍‍

单独做一面月相钟,不仅是天文学的直观反映,还能指导现实生活。19世纪电灯发明以前,夜间出行有时要考虑月光是不是够明亮,这是现代人被夜间过量的光污染熏烤后很难理解的意义。有一面月相钟,就能安排今后的行程。另外,月相也影响潮汐,对航海影响巨大;下地耕种如果考虑月相的不同,收获似乎也不一样。


月相影响生活,这就造成了指针式月相和窗口式月相有不同的侧重。

“指针式”展示了月相的整个周期,方便人们提前规划日常活动;“窗口式”用更加艺术化的方式体现月亮当下的状态,对“还有几天到下个阶段”的问题就模糊处理了。某些窗口式月相是带刻度的,从0到29.5,对应月相完成一个循环要用的天数。这样确实更方便,但“月亮对准了哪个刻度”依然不够直观。所以论实用(当年的实用),哪怕加了刻度的窗口式(有刻度没指针)也不过和没刻度的指针式相仿,仅此而已。


而论结构,两者没有太大区别。600P 机芯正好也有窗口式月相的改款——640P,和 642P 对照下来原理相同,都是通过月相轮的旋转来变换月相,只不过 642P 在月相轮上多一根指针以及一块夹板来更好地固定,这或许是 642P 比 600P 和 640P 多了0.5毫米厚度的原因,也由此换来了当今少见的月相形式。别忘了,这同样是每122年才需要调整1天的天文级月相。


手表上做月相,各家历来看重视觉表现,但这不过是月相的一半价值,另一半功能性几乎被不闻不问。Polo 这枚新作的月相貌似新颖,其实细说起来门道不少,故事性分毫不缺。这种月相我觉得适合两类人:买过窗口式月相,已经解毒,力求尝鲜。或者喜欢把握全局、强调一个前瞻性,看不到将来的发展路径就浑身不舒服的性男。做什么事都该给个进度条以示尊重,Polo 新表在这方面的考量足够厚重。


02‍

偏心陀飞轮,超薄的理由‍‍‍

月相有特色,而陀飞轮则是伯爵一贯的看点。新作采用偏心式飞行陀飞轮,简单说来“飞行陀飞轮”就是取消了陀飞轮上靠表盘这一侧的支撑桥板,仅靠底部支撑。好处显而易见,陀飞轮上少了一圈遮挡,欣赏起来更加畅快,这才值得做更多的修饰和美化,比如框架上醒目的“P”字。而偏心”,也形象又好记,就是整个陀飞轮的旋转轴心和摆轮的轴心并不重合。


这些属于伯爵陀飞轮的标配,也是各种类型的陀飞轮里,符合伯爵“机芯超薄化”目标的方案,思路清晰明了。偏心式陀飞轮和传统同轴式各有利弊,但它让零件错开一些,避免堆叠,厚度比同轴式纤薄了不少。所以,你猜最薄的陀飞轮腕表“伯爵 AUC 150周年版”是靠什么做到仅2毫米厚的?肯定要感谢偏心式布局的贡献。


150周年款的陀飞轮‍‍

陀飞轮+月相,这对经典组合在正装表上已经反复证明了能让复杂性和对称的美感双双满足。但运动休闲表才是现在的当红炸子鸡、“一表多戴”是最广泛的需求。当作运动休闲表来看的话,新 Polo 的陀飞轮让盘面活泼,却并不一味地古雅,指针式月相也没有窗口式雕龙画凤的小家碧玉气质,反而直白又大气。做高端表要怀揣匠心,做休闲表要避免匠气。

再加上材质和设计的调整,新 Polo 甚至有点重剑无锋的感觉了。


03‍‍

设计,不存在痛点‍‍‍‍‍

44毫米的钛金属表壳,这个尺寸加上材料本身的灰色调,想要让它在手腕上秀气起来那还真是挺难的,它天生就是休闲表的料。前几年,休闲表在材质上换过好几波风向,陶瓷、青铜、蓝宝石玻璃,哪个都让人以为只要买了它们,就是首先吃蟹的人,结果……成了最后接盘的侠,大概率如此。现在我看只有钛表是能长期热销的存在。

毕竟钛表继承了精钢的衣钵,除了钛金属偏灰一些,观感上它们非常相似,看上去就有亲和力,不需要适应期。但重量却极尽轻盈,这是精钢和贵金属等传统材料都未曾带来过的体验。表做大了,嫌重?用钛啊!Polo 系列从这块飞行陀飞轮月相开始搭上“钛金属”这班车,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尺寸和风格都合适。


钛壳明显看得出偏灰一点‍‍‍‍‍

表盘上我特别注意到四个月相标识,质感喜人,浓郁的蚀刻般的纹理在表盘上格外吸睛。说到底,正装表的月相才应该铺金带银,休闲运动表就该来点粗砺的氛围。我抬头望月时看到的是环形山和宁静海的自然古朴,而不是一轮金灿灿的铜镜。


而表盘及侧面的圆模雕刻装饰也值得留意,它让腕表成为整个系列里最具运动气质的存在。现在有一块细分市场觉得70年代冒头的那些休闲表已经不是终点,他们要气质更硬朗的表款来衬托自己。而具体做法上,除了把表做大,最重要就是要混合多种质感来制作表壳。“混搭”,就是揉杂出不羁的感觉,新 Polo 的圆模雕刻装饰极大丰满了表壳在形状、层次感、色彩上的表现,之前 Polo 推出橡胶表带款是在“混搭”上的第一步,现在新款让它味道更加纯正。要是“混搭”的面积再大一些、表壳轮廓再复杂一些,按照行业规矩,单独为它辟一条新系列也是值得了。


圆模雕刻装饰是钛金属加蓝色PVD镀层,如果能用橡胶做,混搭的感觉就直接拉满

我重申一遍,这块表没有刷新纪录,它的机芯距离当年的成绩还差了0.5毫米。但也正因此,它得以解决了超薄腕表、休闲运动表一直以来的痛点。超薄腕表经常被人诟病说结构强度太低,难保不会被掰弯;休闲运动表则在硬汉造型、穿戴舒适性、复杂功能之间顾此失彼。

为什么买这类表款时要做妥协呢?Polo 系列飞行陀飞轮月相腕表抛出了非常周到的解答。它够复杂,尺寸纤薄却又不会让人担惊受怕,100米的防水甚至可以逼退很多同类表款的竞争,让“混搭”设计不只是装点门面,真正结实好戴。看似大胆不羁,骨子里却面面俱到,张弛有度……这就是 600P 系列机芯最好的归宿,它永远不会腆着脸卖弄超薄的天赋。学会收敛,可能也是一种成熟的优雅。


张工

球迷、摄影票友。周六在街头神出鬼没

表态互动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点击下图 加入「表态网读者沙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