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对我们说得最多一句话就是:

“等你长大了,有出息了,爸爸妈妈也就省心了!”

然而有些父母总是抱怨孩子没出息、不成器,却忘记了,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

你在纸上画花,他就开花;你在纸上画草,他便成草。

就像家庭治疗大师萨提来说的这句话: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他们习惯和人格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我们要做了榜样,率先垂范,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滋养。

一个家庭里,如果儿女没出息,父母大多有这4个“穷习惯”,一点点消耗孩子的未来,看看你有几个?

“薅羊毛”的习惯

你身边有这样喜欢“薅羊毛”的爸妈吗?

去超市,让孩子试吃各种散货、水果,却没不花一分钱买过;

带孩子吃海底捞,只点免费的清汤锅底,只吃不要钱的水果和小吃,一顿饭下来只花了10块钱……

当孩子从小看着爸妈为了蝇头小利,费尽心思薅羊毛的模式,长大后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我有一个朋友说:

“看到我妈买棵青菜也要顺走几棵葱,小时候的我心里很是羞耻。可是,长大后的我,却也变成了我妈那样的人。”



父母投机取巧,孩子就会唯利是图;父母贪得无厌,孩子就会索取无度。

别让眼前的“小便宜”,毁了孩子将来的人格和三观。

爱抱怨的习惯

带孩子在露天游乐场玩,突然下雨了,看到这样一幕:

妈妈在埋怨爸爸:“你出门也没看下天气预报?怎么没带个伞?”

爸爸又反过来指责妈妈:“你自己怎么不带?就知道说我?”

接着,俩人又把矛头指向旁边的小女孩:

“都怪你非要吵着出来玩,现在好了,大家身上都被雨淋湿了,说不定还会导致感冒……”

一个家庭最怕的就是这样,遇到事情只会互相抱怨、推卸责任。

一个人若是浑身怨气,只会传递负能量。那他就像一个“黑洞”一样,会吸走身边人的能量。



父母整天怨声载道、愁眉苦脸,只会让孩子深陷负能量的泥潭,失去热情和希望。

爱刷手机的习惯

看过一个采访,记者问孩子们:爸妈回到家第一件事是做什么?

孩子们的回答出奇一致:玩手机。

一个小女孩说,我爸经常借口说去上厕所,其实就是坐在马桶上给别人疯狂点赞。等我睡觉了,爸爸就躺在旁边玩,时不时发出“哈哈哈”的笑声。

另一个小女孩说,我父母特别喜欢玩手机,做饭玩、上厕所也玩。我写作业的时候,我妈在旁边刷视频、打游戏。

有些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不够进步,爱玩手机。但其实是自己就没做好榜样,一下班就会拿着手机。

父母态度上的懈怠,行为上的偷懒,孩子都会全盘复刻到自己身上。



我们希望孩子是什么样,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先成为那个样子。从今天起放下手机,做孩子自律的榜样。

爱面子的习惯

有些父母打着“为你好”的口号,对孩子提一些不合常理的高要求。

如果孩子没做到、没做好,就会各种打击、嘲讽孩子。

一个只看重面子的父母,无疑是在摧毁孩子的自尊,增加孩子的痛苦。

朋友圈里有一位妈妈,特别喜欢攀比,她为了面子,不断给女儿施加压力。

甚至还逼近女儿背诵圆周率到后1000位。

要求女儿门门100分,要求女儿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来满足她的虚荣心。

在这位妈妈攀比压力下,小姑娘变得抑郁、焦虑起来。

听说,前段时间,小姑娘休学了在家了。



爱面子,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所作所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所以为人父母,我们一定要约束好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正面积极的影响。

正向的思想教育,是孩子自信一生的底气。

父母的言谈举止,就是一本贯穿孩子一生教科书。

为人父母以后,我发现我们都不自由了,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种种自律。有些真心觉得辛苦,但这也是咱们做父母的修行,不是吗?

为人父母,是一门需要用心的学问,我们要常反思自省,因为我们一个小小的行为,就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养出优秀的孩子,是家长爱而有方。愿我们以身作则,把孩子培养成出息、有担当,能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



不要以为只有你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

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在爸爸妈妈不在场的时候,都是教育。

要想孩子长大后出息,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做一个好榜样。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的未来。

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最直接的学习样板,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果想要孩子变得更优秀,那我们先从戒掉这些穷习惯开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