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在县城里当了个不大不小的官。每逢饭局,他总要特意叮嘱服务员:"鱼头朝东,鱼头朝东!"这已经成了他请客吃饭的固定开场白。
记得去年,市里来了个考察团。老李在县城的饭店里订了个包间,特意点了一条三斤重的黄河鲤鱼。服务员上菜时,鱼头正对着主宾位。老李的脸立刻拉了下来,拍着桌子吼道:"这鱼头怎么摆的?懂不懂规矩?"服务员吓得赶紧把鱼盘转了个方向,让鱼头朝东。
老李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对着主宾位上的领导谄媚一笑:"领导,您看,这鱼头朝东,寓意着咱们的事业蒸蒸日上。"领导微微颔首,老李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今年春节,老李带着全家去海南旅游。在一家海鲜酒楼,服务员端上来一条清蒸石斑鱼。老李习惯性地又要开口,却见鱼头正对着自己。他刚要发作,儿子突然说:"爸,您看,这鱼头朝您,说明您就是今天的主宾啊!"
老李愣住了。他看着桌上那条鱼,鱼眼圆睁,仿佛在嘲笑他的执念。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些年来,为了一个鱼头的朝向,不知发了多少脾气,得罪了多少人。那些所谓的规矩,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游戏罢了。
从那以后,老李再也不在意鱼头的朝向。有时候,他还会特意把鱼头转向年轻人,笑着说:"来,你们是未来的希望,这鱼头该朝你们。"饭桌上的气氛反而轻松了许多。
只是,老李发现,县城里其他饭局上,鱼头依然固执地朝着某个固定的方向。每当这时,他就会想起海南那条石斑鱼,想起它那双仿佛看透一切的眼睛。
鱼头的故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餐桌礼仪,但它却如同一面放大镜,将山东某些地区官本位思想的严重程度暴露无遗。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人们对权力的盲目崇拜,对地位的过分追求,以及对公平和尊重的漠视。这些现象不仅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也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其实啊,在山东的很多地方,餐桌上流传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鱼头所向,必是尊位。这一看似简单的饮食习惯,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地社会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
鱼头朝向的选择,本应是出于礼貌或是对某位宾客的尊重,但在这里,它却被异化成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鱼头所向,不再是简单的尊位,而是权力的象征,是官本位思想的直接体现。
在这样的餐桌上,人们似乎忘记了美食本身带来的愉悦,而更多地关注于如何通过一个小小的鱼头来展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那些没有“资格”让鱼头朝向自己的人,即便心中不满,也只能默默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因为在这个官本位思想盛行的社会里,他们已经习惯了将自己的意见和感受放在次要位置。
网上有网友调侃道,山东有“deepdrink”却没有“DeepSeek”。
或许,只有当人们真正意识到官本位思想的危害性,开始彻底反思并努力改变这种不公平时,鱼头的故事才能成为过去,餐桌上的礼仪才能真正回归到尊重与和谐的本质上来,进而当地的营商环境才能更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