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上瞄准儿童群体的产品日益增多,只是传统婴童群体已经无法更好地满足增长需求,像儿童彩妆、口腔护理产品甚至不少营养品其实主要消费人群是中大童,开拓中大童市场、寻找增长机遇成为了不少品牌和渠道的关注重点。

这部分人群的消费需求正在不断觉醒,同时也变得更加多元和细分,都为品牌提供了不少的进入机会,只是在以中大童为重点时,还需要真正把握他们所需对产品进行针对性设计。

更多品类瞄准中大童,成为主要目标群体

在如今的母婴消费品市场中,婴童固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群体,但是从品牌所瞄准的产品品类以及发展较快的产品品类来看,中大童已经逐渐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重点。而且中大童群体也为品牌打破增长瓶颈、实现新的增长提供了帮助,同时中大童群体似乎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为品牌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思路。

就拿比较热门的儿童牙膏、儿童彩妆等品类来说,这些品类的主要消费群体可能还是集中在中大童身上。这与这部分消费人群的需求不断增加、日益细分有关,而且随着二胎政策的推进,中大童群体的活跃度也在进一步增加,相对来说围绕中大童群体进行产品开发也减少了更多的限制因素,有助于品牌找到增长机会。

比如对于儿童彩妆这一品类而言,本身与婴童的契合程度就比较低,一方面是家长们不会给皮肤相对来说更为脆弱的婴童使用化妆品,另一方面则是婴童群体在“美”的意识上也还没有更多的唤醒。但是中大童群体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局面,这一群体本身就在逐渐觉醒美和变美的意识,也会主动寻求实现方法,相对来说儿童彩妆就更容易打动他们。

换句话说,目前市场上比较热门以及发展迅速的儿童产品,都与中大童群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品牌也是看到了这部分群体的消费需求才会推出相关产品,以便更好地挖掘这一群体的潜力。在跳脱出传统的婴童群体之后,可能也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发展机会,毕竟中大童群体的需求更为多样,新生代父母的育儿观念变化也带来了帮助。

在未来的发展中,无论是从产品品类拓展,还是目标群体需求来说,中大童依旧会是品牌的关注重点,这其实为品牌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思路,而且通过探索中大童群体所需也能够帮助品牌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成长,从而实现新的增长。

中大童群体基数庞大,相应需求也比较可观

虽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出生人口统计显示,相比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增加了52万人,但是不容忽视的重点是前几年国内出生人口率接连下滑,导致新生儿人口基数不断下降。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不少品牌将关注重点转向了儿童,其中中大童更是重中之重,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中大童的群体基数。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0-14岁人口约为2.53亿(2020年),其中6-14岁中大童群体占比约60%-70%,即约1.5亿-1.7亿人,是儿童消费市场的核心人群。而且有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儿童消费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其中中大童消费占比约40%-50%,即2万亿-2.5万亿元。

可以看到中大童群体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消费上来看,都蕴含着较大的潜力,与此同时中大童群体也面临着消费需求进一步细分的现状。叠加科学化育儿、精细化育儿等需求,都为瞄准中大童群体的细分产品带来了发展机遇,像儿童彩妆、儿童牙膏等产品的快速增长就印证了这一情况。

主要是对于中大童群体来说,虽然年龄有所增长,但是所需要的产品还不能完全用成人品类来代替,这与中大童群体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换句话说,成分品类也不能直接应用到中大童群体之中,这也就催生了类似产品瞄准中大童群体进行具体设计和研发,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细分品类来更好地满足中大童群体的需求。

另外面对中大童群体不断觉醒的消费需求,也要求品牌针对性地推出相关产品,像之前提到的儿童彩妆、儿童牙膏、口腔护理等产品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而在这些产品之外,瞄准中大童群体的产品也在不断增加,这背后都离不开需求的增长和开发,品牌通过锁定中大童所需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消费机遇。

在围绕这一群体进行产品设计时,品牌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和特点,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够更好地符合消费需求,尤其是在安全性、功能性等方面也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

需求较为细分和多元,带来不少的发展机会

对于中大童群体来说,在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时,生理、心理及社会交往等方面都会出现独特的特点,从而使其需求更为多元和细分,这其实为品牌提供了不少发展机会,品牌可以针对性地推出一些产品来更好地适应这部分群体,同时也能够帮助品牌找到新的可进入空间。

正如上面提到的那样,中大童群体的消费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被唤醒,但是完全按照成人品类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还不合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催生了不少品牌专为中大童群体设计产品的想法,既能够与成人品类形成区别,又能够满足中大童群体所需,相对来说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比如在口腔护理赛道,牙膏是其中一个细分品类,对于中大童群体来说需要培养日常刷牙的习惯,但是如果使用成人牙膏可能会出现氟含量超标的问题。我国牙膏新国标中规定,成人牙膏的含氟量为0.05%-0.15%,儿童牙膏含氟量为0.05%-0.11%。从目前市场上的儿童牙膏来看,氟含量基本都在0.08%左右。

单从儿童牙膏这一个品类中就能够看出,儿童产品与成人产品存在明显的区别,儿童产品需要更多地考虑儿童群体的特点进行设计,更何况这部分群体还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安全性、天然成分的需求可能也会更为明显,家长们也更愿意为这些卖点买单。不过这也说明,从中大童群体所需出发能够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实际上目前市场上针对儿童群体设计的产品,消费主力军基本上都是中大童,这就要求品牌针对中大童的多元需求,开发更多具有创新性和专业性的产品。还可以根据中大童不同的需求维度,进行更精准的定位和市场细分,以推出更具创新性、差异化的产品,从而更好地应对来自同类竞争者的挑战。



应用分龄较为常见,对目标人群进一步细分

在目前围绕儿童群体推出的产品中,分龄、分阶较为常见,其实主要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群体进行具体细分,这一策略通过精准匹配儿童成长阶段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已经成为中大童消费市场的核心方法论之一。从洗护、护肤到童装的多个领域,都能够看到品牌进行科学分龄设计,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建立用户信任。

比如在生理层面,6-9岁的儿童皮肤屏障较弱,需要温和清洁,而10-14岁的儿童皮脂分泌增多,洗护品需药平衡清洁力与保湿,这就使得不同年龄阶段的清洁需求出现了不同,洗护产品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也需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目标人群。

至于在心理层面,6-9岁还比较依赖于家长决策,自身相对来说更偏好卡通IP、趣味包装;但到了10-14岁,随着自主意识逐渐举行,可能更追求“类成人化”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产品的包装设计以及产品类型的开发,相应地也促使儿童产品进一步细分和多元。

其实这与儿童群体的年龄跨度较大也有关系,毕竟从刚出生的婴儿就已经开始了分龄,婴配粉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所需要的产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无论是出于生理还是心理上的变化可能都需要品牌针对目标群体进行细分。而且在推出某一类产品时,品牌也得考虑是否适合或者有相关需求。

对于中大童群体来说这一特点可能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也比较常见具体的年龄划分,比如儿童牙膏有些是针对6-12岁儿童,有些是针对2-5岁儿童等,主要是根据产品设计来划分具体的目标群体,但也能够体现出品牌的精细化特点,同时在年龄划分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培育专业的品牌印象,从而帮助品牌更好地脱颖而出。



中大童群体提供机遇,需要头部玩家的带领

面对年龄跨度范围较大的中大童群体,相对来说也意味着较多的发展机遇,毕竟围绕年龄进行产品细分时,同一类产品就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细分品类,从而为品牌提供了更多的进入空间。即便原有品类中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优势品牌,但是如果能够把握机会进行精细化发展,或许能够找到的新的切入点。

比较重要的是,品牌需要充分把握中大童群体的生理科学、消费心理等特点,与自身的供应链能力进行深度融合,这样才能开发出更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而且随着个性化、多元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可能会逐渐演变为更深层次、更立体化的产品细分,品牌也需要更好地建立起专业壁垒。

不过在发展不同的细分品类时,可能较早入局的品牌更容易获得优势占位,而且在头部玩家的带领下也能够吸引更多品牌的进入。毕竟某一品类要实现发展壮大,单纯依赖几个品牌很难实现。从目前市场上相对来说比较具备代表性的儿童产品来看,基本上都有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品牌。

比如儿童牙膏市场的兔头妈妈、grin,儿童洗护市场的贝德美、艾维诺,儿童彩妆市场的红色小象、莱索兔等,有些品牌可能相对来说比较新兴,但是在充分把握中大童群体的需求和偏好时,也能够从中挖掘到发展机遇,成为“吃螃蟹”那一批人,在推动品牌逐渐发展起来时也吸引了更多品牌。

换句话说,在面对中大童群体时,品牌可以从更细微、更多元的方向入手,持续发掘某一品类的潜力,如果能够做好产品、把握需求,就比较容易获得正向的回馈,从而推动这一品类的持续发展以及为自身带来更多的助益。



渠道对中大童的重视度也在提升,视为新增长

不仅是品牌看到了中大童群体的潜力,母婴渠道也逐渐摆脱了只针对传统婴童群体开发、服务的思路。这一点其实与之前提到了新生儿人口不及预期,但中大童群体存在较大的机会有关,对于母婴渠道而言在当下也面临较大的困难,寻找利润增长点也是尚未退出市场的母婴渠道正在做的事情。

就拿宝宝树来说,在一开始成立时主要是服务女性从备孕到孩子三岁阶段的核心用户群,在此过程中宝宝树不仅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体也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只是在出生率持续下行、孕产人群收缩的大背景下,宝宝树面临的困境也不言而喻,再加上国内二胎政策的推出,都促使宝宝树将目光放到了更多的人群之中,其中中大童就是一个重点。

在转型过程中,宝宝树也发现了中大童群体在教育、社交、健康等方面的显著需求,这使得宝宝树针对这部分人群进行了业务细分,布局了分龄营养赛道。不仅是宝宝树在围绕中大童群体发力,另一个母婴渠道代表孩子王同样十分关注这一人群。

孩子王从门店设计上提升中大童交易比例,主要通过供应链优化、品类扩充、开设专馆、场景改造等方式来实现。比如孩子王开创了全龄段儿童成长服务新业态,推出儿童生活馆,从儿童生活馆的logo到产品、服务均进行了升级,以1-3岁婴童为基础人群、以4-6岁儿童为核心人群、以7-14岁儿童为重点人群。

可以看到,传统母婴渠道大多将中大童群体作为了新的增长机会,这来源于中大童群体的庞大基数,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通过深入把握这部分消费人群,不仅是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是在为自身突破发展瓶颈而努力,同时也充分说明了中大童群体可挖掘潜力。

就当下的母婴消费市场而言,无论是品牌还是渠道,都应该更多地关注到中大童群体所需,从自身出发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创新,为吸引目标人群而努力。在此过程中,其实也是把握中大童群体机遇、挖掘中大童群体潜力的一个体现,能够带来更多新增量。



是否真正聚焦和细分?考验投入度和重视度

虽然中大童群体蕴藏着可挖掘的潜力,现阶段也有不少品牌关注到了这部分群体的需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品牌是否真正聚焦于这部分群体进行产品设计和创新,还是只是单纯打出了“儿童”的旗号来吸引消费目光?从这方面来看对于品牌还是不小的考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品牌的发展。

从市场上的儿童产品来看,有些是从成人品类细分而来,比较具备代表性的如儿童彩妆、儿童洗护、儿童口腔护理等,很多品类果然存在一定的消费需求但也并不是非有不可,品牌正是抓住了需求和空白推出了相关产品。在这些针对儿童的产品中,并不是成人品类低龄化就能够实现的,而是要真正把握消费需求。

而且从目前品牌推出的儿童产品来看,虽然大多瞄准的是中大童群体,但是他们也尚未达到可以使用成人品类的要求,毕竟在生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品牌也需要充分考虑的目标人群的特点和需求,这也能够帮助品牌进行产品设计。

就拿儿童彩妆来说,需要按照儿童化妆品要求来进行生产研发,而且在一些成分使用上的要求可能更倾向于天然和安全,毕竟儿童的皮肤屏障相对来说更为脆弱,权威机构提供的安全认证可能为产品增加了更多的信任度。这也说明推出儿童彩妆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品牌需要充分考虑其配方、安全、颜值等多个层面。

其他儿童产品品类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要从目标人群的需求和特点出发,在进一步划分成更加具体的年龄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可能也会进一步增加。中大童群体为品牌提供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能够充分把握目标人群并考虑消费需求的品牌,才能够更好地在同类竞争中实现突围。

行业思考:随着人口出生率放缓,传统的婴童群体可能面临着较大的增长挑战,这也使得不少品牌和渠道将目光转向了中大童群体,相对庞大的人群基数和不断觉醒的消费需求,都带来了较大的可挖掘潜力。目前市场上瞄准儿童的产品,大多也是在围绕中大童群体入手,逐渐多元和精细的消费需求为品牌提供了很多机会,但也要充分从目标人群所需出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