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清作为中国封建王朝中最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它是由满清建立,和蒙古的骑兵一样,在满清手中也有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八旗子弟。可以说大清得以实现统一,就离不开这些八旗子弟。
说到八旗就不由地让人想到在影视剧中出现的旗主,旗主是整个八旗最高的领导者,拥有绝对的权力,旗主真的有这样厉害吗?
一、八旗发展
要是想解释旗主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权力,还要从当年努尔哈赤起兵说起,那还是在万历年间,努尔哈赤凭借着祖父和父亲留下的十三副甲胄开始建立女真,并通过战争等不断地壮大自己的权力。
最开始努尔哈赤能用的人也不多,最信任的就是他的亲弟弟舒尔哈齐,当然最开始他麾下的人也不多,经过六年时间的发展后,努尔哈赤的势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他就将自己的部队分了一半出去给弟弟舒尔哈齐。
此时就已经能够看到八旗的雏形了,努尔哈赤自己麾下的军队是以红色的旗子为旗帜的,舒尔哈齐最开始是以黑色,后改成了蓝色。这样的军队划分持续了四年的时间,四年后努尔哈赤再一次对自己麾下的军队进行划分。
他将自己的红旗改为了黄旗,并且还效仿了当年金国的制度,其实也不能说是效仿,毕竟他也算是金国的后代。下一次出现变动的就是在吞并了哈达部后,得到了哈达部,他麾下的士兵肯定是要区分开的,努尔哈赤将他们放在一起组成了白旗。
最开始白旗是有两位旗主的,一位是他的长子褚英一位是哈达部的原首领吴尔古代。可以想象吴尔古代的这个位置能坐多久,不久后,白旗就都落到了褚英的手中。这些年中努尔哈赤也在不停的征战,手中的兵力也越来越多,是以他就分了一部分给他的次子代善。
但这一小部分若是想要单独的成一旗还是有一些勉强,就将他们编入了蓝旗中,当前代善也成为了蓝旗的一位小旗主。在舒尔哈齐被幽禁后,蓝旗也迎来了新变化,努尔哈赤将蓝旗中一部分交到了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的手中,剩下都给了次子代善。
此时的代善手中的势力已经很大了,完全能够独立出来,自此正红旗诞生了,接下来出现变故的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了。众所周知褚英此人在政治上是完全没有长处,也因此说出了很多影响他处境的话,最后和他的叔叔一样被囚禁。
褚英被囚禁后他麾下的正白旗也进行了重新的划分,和之前舒尔哈齐的处理一样,一大部分给了皇太极,一小部分给到了褚英的长子杜度的手中。现在最初四旗的雏形已经出来了,但随着征战,势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增长。
也就是在此时努尔哈赤认识到了一个问题,四旗中人数太多了,是以将四旗扩充为了八旗。他自己是正黄旗和镶黄旗,代善的红旗分为正红、镶红,交给了代善的两个儿子。皇太极的手中是白旗,并且努尔哈赤还将自己自己的第八子阿巴泰放在了杜度的镶白旗中。
阿敏手中是蓝旗,但正蓝旗的旗主却成为了努尔哈赤的第五子,八旗中几乎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剩下的也都是和他关系极近的亲属,这样的划分也是努尔哈赤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最开始起事的时候努尔哈赤手中也没有多少土地,这也就预示着他不能用土地去安抚这些大臣们。
既然如此努尔哈赤就应该找一个好办法来拉拢臣子,将大家的积极性调到最高,这种情况之下努尔哈赤就想到了划分旗,设立旗主。简单来说赏赐不了土地那就赏赐人口,在努尔哈赤的这一制度下,旗主对于下属的佐领是有着绝对的支配权。
就拿白旗来说,在整个白旗的内部,他们只听从旗主的吩咐,即使是贵为大汗的努尔哈赤都没有办法去指示他们,就连最高统治者的大汗都没有办法越级指挥,更不要说其他人了。这些人都是宗室旗主的私有财产,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过问。
就像是大汉初期的藩王一样,这些旗主在自己旗中也就是一位“土皇帝”的存在,上到官职的调动,下到嫁娶都是要经过旗主同意。
相信大家也能够看出弊端来,他们不听从最高统治者的话,只听从旗主的话,若是这两人不和呢?当年是因为没有办法,努尔哈赤要收买人心,等到局势稳定下来了就不是这样的了。
二、中期发展
八旗在大清早期的变故是很大的,毕竟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他的儿子皇太极在逝世前都没有留下继承人,直接就导致了因继承人问题产生的斗争。在少数民族中向来都有“幼子守灶”的传统。
镶黄旗交给了他最小的儿子多铎,正黄旗则是给了多尔衮和阿济格。值得一说的是这三个儿子都是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大妃所生的孩子,是以在临终之前努尔哈赤也不由地想要为这三个孩子多筹谋一些。
但这对于下一任的大汗皇太极来说就不是这样的了,是以在皇太极上位后有又开始进行了调整,将正黄旗和镶黄旗改为了正白和镶白旗,上文也说了皇太极所统领的是正白旗,但身为大汗的皇太极又怎么能够允许正黄旗在其他人手中呢。
入关后对于这八旗又进行了划分,其中正黄正白和镶黄这三旗是属于皇帝的称为上三旗,其余的被称为下五旗。真正稳定下来是在顺治帝亲政后,虽说在后世的口中提到顺治帝时很少有对他政治方面的描述,但坐上皇位后的顺治还是推行了不少政策的。
其中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对于八旗的调整,从顺治帝开始整个八旗就不再像之前一样旗主对于旗人有着完全的管理权,在这出现了一个新的官职“都统”,很多工作都交到了都统的手中,很好地巩固了皇权。
三、衰败
八旗子弟在大清的前中期一直都是战功赫赫的,在乾隆年间还能在战场上为大清立功,都说大清是从乾隆中期就开始衰败,实际上不仅是国家就连八旗也是在乾隆中期开始丧失战斗力和积极性。
在乾隆中期的时候八旗子弟的战斗力甚至和一些普通兵种差不多,乾隆逝世后,嘉庆年间八旗兵的战斗力更是没有办法看,众所周知在嘉庆一朝的时候爆发了一场影响重大的起义,值得一说的是在这次镇压起义任务中八旗几乎是没有亮眼的表现。
因为规定不能让他们从事工商业,没有工作的八旗子弟只能是每天游手好闲的。生活环境早就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正朝廷会养着他们的,既然这样谁还会愿意工作,这不到了后期八旗甚至还出现了吃不起饭的情况,想想也是很让人唏嘘的。
长时间的散漫让他们也没有了往日的雄心,甚至出现了避战的心理,不愿意上战场就算了,他们的生活也是让人看着就皱眉的。虽说朝廷会养着他们,但大清后期国库也不充裕,给到这些八旗子弟只会很少,虽说口袋里没有银子,但他们却依旧贪图享乐,相互攀比。
因为八旗子弟的不给力,大清不得不依赖其他的兵种,也给大清又增加了几分财政负担,遗憾的是即使是后面几代皇帝再怎么谆谆教诲都没有能让八旗子弟重新刚强起来,后期的他们甚至成为了大清的累赘。
结语
等到了清末之际,大家在提起八旗子弟的时候纷纷皱眉,这些八旗子弟简直是丑态百出,其中还有不少吸食鸦片的……不过随着清朝的灭亡,八旗也随之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