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一天,毛主席正坐在菊香书屋的客厅里看一张表格,忽然他指着表格上的名字发了火。
这是一张军衔自定表格,表格上姓名一栏填写的名字正是陈奇涵。
那么,陈奇涵在表格上到底填写了什么,惹得毛主席发了火呢?
原来,55年大授衔,是通过集体评分和个人自定等几个环节最终评出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5人......然而陈奇涵竟然对集体评分不满,最后在个人自定填表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填了个中将。当毛主席看到陈奇涵自定中将时,这才发了火。
毛主席说:“这个陈奇涵,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自己给自己定了个中将,这是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他不是想要中将吗,给他上将。”
那么,毛主席看到陈奇涵自己定了个中将为什么要生气呢?是陈奇涵给自己定衔定高了吗?
大家都知道,55年大授衔,是我国军事上一大重要事件,毛主席、周总理等都高度重视,由彭老总挂帅,专门成立了评衔小组。毛主席特别交代彭老总,无论是元帅还是将军,一定要从资历、战功、级别、德才、军队系统等多个方面来综合打分评定,
陈奇涵1926年参加红军,参加过赣南农民运动,走过长征,这是资历。参加过南征北战,冬季攻势和辽沈战役等,这是战功。先后任辽宁军区司令员、江西军区司令员等职这是级别等等......
综上所述,陈奇涵自己给自己定了个中将一点不算高。
既然陈奇涵定衔不算高,毛主席看到后为什么要生气呢?
其实,毛主席是嫌陈奇涵给自己定衔定低了。
原来,评衔小组在综合评分的时候,给陈奇涵评的是上将分。当陈奇涵看到给自己评了个上将分,说什么不接受,要求降一级。他说:“我年纪轻,资历浅,根本驾驭不了上将军衔。”
可彭老总不答应啊。他说:“分数是大家综合评定出来的,大家心中有数,你说不接受就不接受。”
没办法,陈奇涵只好在自定军衔填表的时候,给自己填了个中将。
陈奇涵自定中将,说自己驾驭不了上将,其实是谦虚,是在让贤。
说起陈奇涵让贤,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陕北时期,有一次组织上考虑让他担任红15军团参谋长,他力辞不受,最后担任个副职。直到一年后,组织上再次找他谈话,他才出任参谋长一职,协助徐海东参加东征和西征。
抛开感情不说,人性都是自私的,陈奇涵能够不计个人名利,屈居人下,让人称赞。
其实,在这次大授衔中主动让贤的不止陈奇涵一个。像徐向前、粟裕辞元帅,徐海东、谭政辞大将,许光达、陈奇涵、李聚奎、徐立清等也都纷纷力辞军衔。在大授衔中为全军将领树立了楷模,做出了榜样。
再说毛主席,后来干脆让人把陈奇涵找了来,笑着对他说:“奇涵啊,这次定衔是综合考量的,给你个上将,你说不要就不要了,你自定中将我不同意。”
陈奇涵说:“毛主席我还年轻,资历不够,军衔定高了我怕驾驭不了。”
毛主席说:“奇涵,你对革命的贡献大家都看在眼里,从赣南的农民运动到跟着红军南征北战,再到长征,抗日战争......你哪一步不是踏踏实实走过来的,为革命你做了多少牺牲,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授你上将都不为过。”
毛主席把话都说到这份上,陈奇涵沉默不语了。
后来,在军委的多次斟酌下,最终还是授予陈奇涵上将军衔。
授衔仪式结束后,陈奇涵没有丝毫懈怠,马上全身心投入到祖国建设大业中。
1981年,陈奇涵逝世,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