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开年以后,最火的电影无疑就是《哪吒之魔童闹海》了。票房是一路走高,不断创造新的纪录,据说已经从国内火到了海外,还走进了联合国。
对此,老徐认为这是好事,好的产品就应该赢得市场,消费者的选择是最民主的,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老徐虽然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我想,这部电影应该是一部好电影,是值得一看的一部电影。
我们的电影市场,应该有这样的一部作品的出现,我们的电影工业和电影人,也应以饺子导演为榜样,尊重观众,用心去打磨作品,不要总想着用爆米花式的作品来糊弄消费者。
电影是一门艺术,不是圈钱的工具。
02
电影火了,票房涨了,连带着资本市场的相关股票也爆了,大家都赚得盆满钵满。对于已经疲软甚至惨淡了好几年的电影市场,是件好事,一派皆大欢喜。
但是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也有一种言论,竟然直接将电影票房的成功与文化自信挂起钩来,说电影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说电影的出海与海外观众的认可,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
这就引发了老徐的思考,如果说《哪吒2》的成功,增强了我们电影市场和电影从业者们的自信,我还很是认同,可是一旦戴上了“文化自信”这个帽子,老徐就觉得怪怪的。
难道,我们的文化自信还需要依靠一部电影来证明和增强么?
难道,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不应该一直就是满怀自信的么?
03
平日里,对于那些“哈日崇韩,言必称欧美”的社会现象,老徐虽然认为是其个人的自由,但内心里一直是有些蹙眉的。对于我们的文化,老徐也是一向都是自信的。
虽然,在我们的传统历史文化中,的确有一些糟粕的存在,这不容否认,但老徐认为,这终究是瑕不掩瑜。
对于历史文化,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应取之精华,弃之杂质,老徐始终认为:我们悠久而璀璨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必然能为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全面复兴提供源源不断且持续的内驱动力和活力。
放眼寰宇世界,纵观历史上下几千年。我们的文化,也是傲立于全球民族之林的。
因此,我们的文化应当自信,我们的胸膛理应挺起,并不需要靠一部电影来增强。
04
或许是因为自1840年以后,我们的民族,经受了太多的苦难。或许是因为当我们被坚船利炮叩开了国门,开始放眼看世界之后,在西方强大的器物和科技面前,顿然也觉得民族整体上都矮化了。
因为总是挨打,所以最后居然认为自己的文化都有了原罪。
因此,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的民族或许是失去自信力的。不仅是别人觉得我们不行,就连我们自己,也觉得自己不行。以至于,甚至认为连外国的月亮都是比中国圆的。
的确,脊梁骨一旦弯下去,就很难再直起来。虽然,今天的我们,已经真正意义上地站了起来,可崇洋自卑的心理,仍然如一颗烙印,隐藏在许多国人的灵魂里。
05
文化自信,不仅关乎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更关乎凝聚力和发展的驱动力。
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本就应该自信起来。如果多读一些书,多了解一些东西方的文明,你一定会为我们文化绵延不绝的生命力,为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吐故纳新而赞叹。
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多是建立在唐诗宋词,建立在诸子百家,建立在红楼和西游,建立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那些厚重而璀璨的积淀之上。
《哪吒2》只是一部电影而已,不足以承载文化自信之重。
退一步说,哪怕《哪吒2》的电影质量不是那么好,票房不是那么高,我们也应对我们的文化自信起来。所以,当把《哪吒2》的高票房与文化自信牵连起来,恰恰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另,本篇纯属个人观点,与电影无关。老徐对《哪吒2》电影还是保持敬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