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哪吒2》票房已经过百亿了,你参与“百亿项目”没?

我看了两遍,里面最打动我的,莫过于殷夫人临死前给哪吒的那个拥抱,作为一个妈妈,被虐到狂飙泪。


当哪吒被穿心咒(万箭穿心)击中,和父母(殷夫人、李靖)被困天元鼎时,无量仙翁对哪吒说,只要你吞下灭魂丹,就能救他们于水火。

哪吒救母心切,不假思索就想牺牲自己。

但殷夫人一把夺过灭魂丹,扔到了岩浆里。

随后,她完全不顾哪吒满身竖起的尖刺,和身后熊熊燃烧的三昧真火,紧紧抱住了儿子,大声说:

“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

“最后了,娘只想再抱抱你,娘不能陪伴你长大了,今后的路你要自己走。”

就这样,殷夫人保全了哪吒,自己却一点点化作了烟雾。

这一幕,精准戳中了每个妈妈的软肋,影院中的呜咽声此起彼伏。


为了孩子,奋不顾身,可以说是每个妈妈与生俱来的能力。

这让我回想起了在《哪吒1》里,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拥抱:

一出生就是魔丸的哪吒性格暴戾,四处搞破坏。

殷夫人想阻止,却被小哪吒狠狠咬了一口。

她没有推开儿子,也没有怪罪,而是紧紧抱着哪吒,安慰道:“别怕,娘在这。”


这两个拥抱,看似简单,却蕴藏着殷夫人用生命托举孩子的智慧。

这不是简单的护犊子,而是一种“无条件的接纳”。

这样的拥抱是亲密关系中最温暖的力量,无声胜有声,仿佛在说:

“孩子,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妈妈永远在你身边。”

这种无条件的接纳有多重要呢?就像你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爸妈的一个拥抱,就是你最温暖的避风港。

我之前还写过一篇推文,是《哪吒》的导演饺子,啃老三年,用妈妈的养老金去自学三维动画,最后大获成功。

其实,绘本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故事,拿来跟孩子一起读,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彼此的内心深处,让爱流动起来。

绘本1

《小篮和小黄》


小蓝和小黄混在一起,变成了绿色,爸爸妈妈一开始没认出来。可后来呢?他们还是接纳了“绿色”的小蓝和小黄,告诉他们:“不管你变成什么样,我们都爱你。”这不就是亲密关系里的无条件接纳吗?爸爸妈妈可能需要一点时间去适应孩子的变化,但爱永远不会变。

绘本2

《亲爱的小鱼》


这本书里,猫爱着小鱼,小鱼也爱着猫。猫为了让小鱼自由,让它回到大海,但小鱼还是回来了。这种爱,是放手,也是接纳对方的自由。就像父母对孩子的爱,既希望他们自由成长,又永远在背后支持。

绘本3

《黑兔和白兔》


黑兔说:“我希望永远和你在一起。”白兔答应了。他们一起生活,展现了爱的承诺和陪伴。这种承诺和接纳,就像父母对孩子的爱——无论孩子变成什么样,父母都会接纳和支持。比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犯错、会变化,但父母的爱永远不会变,会跟你一起面对生活的血雨腥风。

绘本4

《爱的魔法线》


孩子不想和妈妈分开,妈妈就说:“无论我们相隔多远,爱的魔法线都会连接。孩子好奇地说:“这根线根本看不见啊!”

妈妈回答:这是一根用爱编制的线,要用心去感受;爱无处不在,它把亲人、朋友、宠物连在一起。爱的魔法线不会因为争吵而消失,只要心中有爱,这根爱的魔法线就会永远存在。

绘本5

《刺猬医生》


刺猬医生用爱治愈了每一个小动物。无论是生病的小熊,还是受伤的小熊猫,刺猬医生都用心照顾。这种爱,是接纳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生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如果你的孩子生性羞涩,就用这本书去为走进他的内心深处,一起褪去自我封闭的幕布。

作家劳伦斯·科恩曾经在他的代表作《游戏力养育》中写道:


“接纳,是如其所是地看到孩子,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看完电影《哪吒》跟这些绘本后,让我更加明白: 原来一切的教育难题,答案都藏在妈妈那个没有退缩的拥抱里。


真正的治愈,从来不是纠正孩子的错误,而是在他失败、犯错、走弯路后,第一时间接住他最不堪、最狼狈的样子。

在所有人否定、放弃他的时候,给予最后一份托底。

毕竟,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无瑕的人。

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无条件的接纳”去铸造一个温暖的港湾,让孩子在里面舔舐伤口,修补羽翼,最终能在广阔的天空再次自由翱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