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黄佳佳 钱影桦
2025年2月11日,海宁市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徐和平主任带领团队应用三维指导下脉冲消融技术,成功治疗一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该技术系目前国际上领先的房颤消融技术,亦是该技术在嘉兴市县级医院首次应用,代表着海宁市房颤治疗的又一重大突破!
脉冲消融是目前国际上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消融的最新技术,有效性与传统技术(射频或冷冻)相似,但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脉冲能量具有可穿透性及可叠加性,能有效消融病变区域,且具有组织选择性,避免毗邻组织损伤,大大降低了传统射频消融术因过热导致的心房食道瘘、血栓形成及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风险,更为安全高效。
徐和平主任首先在三维指导下进行了左房建模,对右侧肺静脉肌袖及口部进行消融,后对肺静脉前庭消融,验证右侧肺静脉电隔离后,前往消融左侧肺静脉,流程同右侧,上腔静脉亦行脉冲消融电隔离,消融完毕后检查双侧肺静脉均无电位恢复,并起搏验证实现双向阻滞。患者全程清醒可耐受,体验良好,全程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手术圆满结束。
此例患者为女性,步入医院时,她的面容难掩疲惫与不适,心悸症状十分明显,让她备受煎熬。经过一系列检查,她被确诊为持续性房颤。徐和平主任团队应用三维系统和脉冲消融技术成功为患者实施了房颤消融治疗。整个手术时长仅约一小时,与普通消融手术通常需要两到三个小时相比,时间大幅缩短。更为关键的是,此次手术几乎无需X射线照射,这大大降低了患者因辐射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而且,手术全程在局麻下进行,患者始终保持清醒状态,能够实时与医生沟通感受。整个过程中,患者体验感良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手术结束后,患者的心悸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中国房颤患者近2000万,但房颤危害极大,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导致中风、心力衰竭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能极大地改善房颤患者预后。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房颤的治疗由药物治疗转为房颤消融时代。
海宁市人民医院在历届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及上级医院专家亲历帮助指导下,心血管内科介入技术紧跟时代发展,其中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技术在浙江省三级医院DRG排名稳居前20名,最好排名在第16位,位居浙江省县市级医院首位。2020年,建立房颤中心;2023年,通过房颤中心再认证;2024年,建立全国首家县市级医院“绿色电生理中心”。房颤消融从二维时代到三维时代,从有射线到无射线,从热消融冷消融到脉冲消融,技术革新带来生产力巨大发展。
海宁市人民医院吴英院长介绍,脉冲消融是一种全新消融能量,是一种脉冲能量,通过对组织打孔技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但组织结构框架仍完整,能更好地保护心脏的正常结构。而且脉冲消融能够选择性地对心肌组织进行损伤,而不伤及邻近的非心肌组织,更加精准的定位病灶。与传统的基于热能的消融技术相比,脉冲消融术不依赖于热效应来破坏组织,避免了因过热导致的血栓形成、肺静脉狭窄、食管损伤等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次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海宁市人民医院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卓越实力,也为更多的房颤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相信在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将会有更多的患者受益于这些先进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