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在苏共代表明确提出建立协调中心的建议之后,对外政策部工作人员在1947年9月2日之前准备出了长达8页的分析材料《关于苏共的国际联系》。

这份材料号召解决“完全现实的任务建立国际协调中心,或至少建立情报出版机构;这一机构在争取和平和发展民主的斗争中,在制定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组织共同路线和策略方面,将扮演积极角色。”



这份材料说明,苏联领导人希望在9月波兰各共产党会议上成立协调中心,在这一计划遇挫的情况下,至少要同意建立国际共产主义出版机构。显然,苏联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在建立协调中心问题上可能会遇到阻力。

1、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为了减轻这种阻力,苏共中央在会议的日程问题上不能不有所考虑,因而,对外政策部所准备的材料和报告草案中,原有的主题思想——对东欧各国共产党进行的批评到日丹诺夫在会议上最终发言时已所剩无几也不是偶然的了。

在会议上,苏联代表把批评的矛头对准了法共和意共,而对其他共产党所犯的种种错误则只字未提,莫斯科显然是想通过对法共和意共的批评,来使其他共产党吸取教训,避免对所有各党都提出批评造成会议的紧张气氛,给建立协调中心的努力带来障碍。同时,对应邀与会的西欧两党的批评其实也暗含着对东欧各党的批评。这种批评方式为苏联共产党今后对其他各党的内政进行干涉开了先例,使苏共可以对那些“犯有错误”和“背离正确路线”的政党进行裁决,促使他们从所犯的错误中汲取教训。

会议上,苏联代表在提出建立协调中心的意见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在会议的第一天,马林科夫在报告苏共中央活动的时候就声明说,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建立各党之间的“经常联系”,他认为这种联系的目的之一就是“协调行动”。



在日丹诺夫、马林科夫每日就会议进程相关问题给斯大林的密码电报中,报告了同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和保加利亚共产党代表就成立情报局问题进行座谈的情况。正如密码电报中所说的,上述四个代表团都同意成立具有协调职能的情报局。

不过在与哥穆尔卡协商时却出现了麻烦。在会议上,波兰方面就成立协调中心问题提出了“怀疑和反驳意见”。从日丹诺夫和马林科夫给斯大林的一份密电中可以看出,哥穆尔反对建立协调中心,不愿把波兰作为共产党情报局常驻机构的所在地,他不愿拿波兰的利益冒险,因为“在华沙建立情报局将被看成是共产国际的复活”。

按照波兰人的意见,这首先会使波兰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复杂化,并且可能会使波兰工人党和波兰社会党合并成统一的党遭受困难。但是,哥穆尔卡最终还是妥协了。9月27日,哥穆尔卡在会上做了简短报告,以个人名义建议成立情报局,而且其职能不仅是交换经验,同时“在必要的时候”,“按照自愿的原则”,协调各共产党的活动。

1947年,苏共制定的政策构想的基础就是统一的地区集团。这一构想取代了反法西斯人民民主的概念,摧毁了这些国家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取而代之的是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国家,也就是说,社会政治对抗应该是今后社会发展的另外一种趋势。

2、两大阵营理论的提出

战后初期,随着苏联和美英矛盾的发展以及意识形态斗争的加剧,苏联的对外政策逐渐开始向对抗的方向发展。在共产党情报局建立以前,一个分裂的世界的假设就早已牢牢扎根于苏联领导人的头脑中了。

在内部工作层面上,对抗的征兆已经是非常明显了。在给斯大林的报告和给出席1946年巴黎外长会议的外交部代表们的报告中,莫洛托夫就不断地提及“我们的敌人”——“英美集团”遭到苏联代表团的“抵制”。

共产党情报局第一次会议上,日丹诺夫在大会上作了关于国际局势的报告,其中提出了两大阵营的理论,把国际关系解释成为两极前景——这就不可避免地放弃了莫斯科曾提倡的东欧各党的人民阵线政策。

这一理论的提出也意味着联合政府中共产党所追求的既接近西方,又接近苏联的政策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是要求情报局其他成员放弃联合政府政策,要求东欧各党把最后一部分反对派清除出国家政权。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日丹诺夫的演讲不仅是针对马歇尔计划的,而且也向东欧资产阶级民主及资本主义残余发出了进攻的信号。同样,日丹诺夫有关国际局势与国内局势的不可分割地相联系的理论,也使法国或意大利共产党想返回参加政府的希望彻底破灭。



会上,日丹诺夫对法共和意共的错误路线进行了批评,批评两党领导人“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揭露杜鲁门-马歇尔计划——一项美国奴役欧洲,尤其是奴役法国的计划”,要求两党必须与他们过去的联合政府政策决裂,直接投入到防止马歇尔计划得逞的行动中来。

日丹诺夫两大阵营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苏联开始放弃斯大林自二战后期以来所一直坚持的联合政府政策。

但从根本上说,斯大林的这一对外战略的转变仍然是防御性的,其主要目的是应对苏联在东欧地区面临的挑战,确保东欧各国政权掌握在共产党手中,并使东欧各国领导人对苏奉行友好的政策,打消这些国家的独立倾向,把这些国家的对外政策纳入苏联的战略轨道,加强苏联在东欧、中欧已经取得的阵地。

同时,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主要是法共和意共),使其发挥支持反帝阵营“基地”的作用,用日丹诺夫报告中的话来说,使他们承担起“领导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计划进行抵抗的运动”的作用,使美国无法实现其把包括西德在内的所有西欧国家,结成一个由华盛顿领导的统一集团的计划。但这种运动显然不是社会主义的。

因此,在日丹诺夫的报告中,对当时正在进行的中国和希腊革命只字不提。因为,苏联领导人首先关心的是为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最为有利的条件,而条件之一就是国际的和平环境。在日丹诺夫报告的前几天,维辛斯基在联合国大会上说,苏联政府认为,“在现在的局势下,任何战争都势必发展成为世界大战。”另一方面,那些正在进行革命斗争的共产党,都没有受邀参加共产党情报局成立大会,包括中国和希腊的共产党。

这就说明,斯大林的目的并不是发动世界范围的反对美帝国主义的革命斗争。他的战略目标依然如故,只不过战术已有所改变。无论是日丹诺夫的报告,还是九国共产党在会议最后发表的宣言都没有涉及为社会主义进行斗争的问题,甚至没有联系眼前的目标,把这个问题作为一项远景目标提出来。



很明显,斯大林仍然没有放弃他掌权以来的战略基石。他为国际共运制定的政治路线仍然偏重于利用帝国主义之间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而不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因此,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是为苏联的对外政策服务的,是对苏联的对外政策在欧洲受到的诸多挑战作出的反应,而不是新阶段革命乐观主义的表现,这一点从情报局在成立后给法共和意共领导人的任务中可以明显看出。

这些任务是:动摇这些国家的稳定,猛烈冲击其“心脏地区”,在法国,要尽量帮助戴高乐重掌政权,“为开展一切民主性质的行动,尽可能创造完备的有利条件。”这一进攻战略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要“破坏美国向欧洲的渗透”,不让美国卷入欧洲。

3、共产党情报局的作用

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过程也表明,苏联的对外政策本质上仍然是防御性的,共产党情报局第一次会议是仓促召开的,虽然早在马歇尔计划之前,为应对在欧洲面临的诸多挑战,苏联就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但是,当时并没有考虑建立协调中心,只是在认识到马歇尔计划的挑战之后,8月中旬,苏联领导人才提出了建立协调中心的要求。即便如此,苏联领导人在建立共产党情报局问题上,仍然是非常谨慎的。

在共产党情报局第一次会议前夕,苏共中央对外政策部对出席会议的苏共代表下达指示,其中提出了会议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反对马歇尔计划;关于德国的国家制度和经济制度;关于各国共产党对苏联和苏共的态度;关于共产党行动的协调和相互提供情报的形式。

苏共中央认为,这些问题是当代国际形势中最重要的决定性问题,应该成为会议的中心问题。此外,对外政策部还反对季米特洛夫提出的关于成立为反对法西斯主义和战争危险而斗争的国际委员会的建议,认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国际形势复杂化,并且会对现有的国际民主组织(工会、青年、妇女联合会)的作用产生怀疑,因为它们的使命就是为和平、民主而斗争。

从对外政策部的这一指示中可以看出,国际共运问题不是会议的重点,并且,在苏联领导人看来,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不应使国际局势复杂化,不应该削弱国际民主组织在为和平、民主斗争中的作用。



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不能被简单视为是共产国际的复活。斯大林的主要战场是在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被局限在欧洲的地理范围之内。应该说,斯大林在某种程度上吸取了共产国际的教训,即“经验表明,不能有包括所有国家的国际领导中心。…也许,应该建立地区联合组织。”

并且,在成员的选择上,斯大林也是非常谨慎的。

斯大林强调指出,“出席共产党情报局会议的应该只是那些在群众中有重大影响和在法律范围里活动的党”,那些尚未得到西方国家承认的共产党显然不在邀请之列。此外,苏联还拒绝了南斯拉夫提出的关于邀请希腊共产党的要求,显然,这是因为,根据战时与英国达成的协议,希腊不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出于同样的考虑,对于比利时和芬兰共产党,也没有发出与会的邀请。考虑到南斯拉夫共产党与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的特殊关系,邀请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更不用说了。此外,共产国际是一个审议机构,除苏联共产党外,其余成员都是弱小的或被政府取缔的党。情报局代表们所属的党则是在行使实际权力或在国内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党。情报局也不是一个审议机构。

事态的发展表明,情报局的任务是充当苏联共产党强制命令的传达渠道和执行助手。只要共产党人尚未掌握政权,他们的联席会议只能以协商和制定政策为限,但在一旦取得政权后,就可被莫斯科利用来采取行动了。莫斯科需要有这样一个组织,借助它来指挥和协调各成员的行动。

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根据斯大林的设想,这一新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坚定不移地促进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集团的统一和团结。

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在共产党情报局建立不到一个月,1947年10月14日,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了向苏联外交部下达关于同东欧国家缔结相互援助条约的指示,按照这一指示,外交部应“保障东欧各国之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签订相互援助条约,然后在苏联和上述国家中尚未同苏联签订这种条约的国家之间签订相互援助条约。”

指示中说,将要签署的这些条约的出发点应是,各国必须“给予相互援助,反对来自任何国家、而不只是来自德国和奉行侵略政策并同德国联合在一起的国家的侵略”。假若不能在所提建议的基础上达成协议,那么,则建议“特别研究关于签订相互援助条约,反对来自德国或其他直接或以其他某种形式同德国联合在一起的国家的侵略问题”。



为贯彻这些指示,从1948年春天开始,建立作为东欧安全体系基础的条约构架在加速进行,东欧大多数国家之间相继签署了同一模式的友好、合作和互助条约,在经过相应磋商之后,这些国家同苏联也签署了条约,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产生了影响。

4、对中共的影响

在共产党情报局建立之前,根据联合政府政策,东欧国家存在由其本身历史所决定的发展趋势。但是,受苏联对外政策转变的影响,共产党情报局会议之后,这种发展趋势发生了转变。在大会上,日丹诺夫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两大阵营的命题,以及加强民主阵营同帝国主义阵营对抗的方针受到了包括东欧各共产党在内的所有与会代表的赞成和支持。

即使反对建立协调中心的哥穆尔卡,在大会上也同其他人一样,在两个阵管对抗问题上完全支持日丹诺夫。哥穆尔卡在发言中甚至说,“在现在的国际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国际问题制约着整个事态进程,因此应该确定共产党内部的政策。”

根据这一方针,会后,东欧各国共产党加快了消灭议会中反对派的进程,把最后一部分反对派清除出了国家政权。在这一过程中,寻求政治解决问题和达成妥协的途径,越来越被采取暴力的手段所取代。

在东欧国家,共产党通常都掌握着强力部门,创建了警察局,并利用这些工具来改变局势,如伪造选举结果和组织一系列“揭露阴谋”的活动,通过强力部门对反对派进行迫害,从政治上搞垮其领导人。解密档案材料也表明,在此方面苏联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在波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西方国家对伪造的选举结果的抗议也没有产生任何积极的效果。如果说,在1945-1946年苏联使馆同所有的政党都保持着联系的话,那么,到1947年上半年特别是在1948年随着共产党逐渐垄断政权,苏联同非共产党首先是同反对派的联系缩小了,并且退居了次要位置。同时,苏联与东欧各国之间的关系事实上纳入了苏共与东欧各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的轨道。

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以及两大阵营理论的提出,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路线产生了影响。在共产党情报局建立之前,以共产党为首的中国民主阵营,进行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但是,这种斗争并不具备公开的政治目标——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国民党制度和把西方势力驱逐出中国。

只是在九国共产党会议之后才提出了这个目标。中共中央在1947年12月25日召开的会议上,讨论了毛泽东关于“目前局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这一报告给党指定的任务是:

“密切结合欧洲九国共产党会议,向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发出的关于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斗争的号召,勇敢地、坚定不移地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革命。”

在九国共产党会议召开之后,中共军队加大了对国统区发动军事进攻的规模,“这些行动变得更加积极,政治目的更加明确了。”在九国共产党会议召开之前,中国存在着第三势力,而在九国共产党会议之后,小资产阶级的和平主义幻想破灭了。“第三势力”在中国失去了一切根基。

情报局会议有助于更加明确地划分出两大阵营力量的界限,加强了民主阵营,削弱了反动派的阵营,促进了民主阵营的力量向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阵营发动进攻。

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对苏共与其他国家共产党的关系产生了影响。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意味着严格统一共产主义运动意识形态基础的开始,而各国共产党走不同于苏联的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被苏联领导人看作是降低苏联影响的危险的道路。而且,在情报局会议之后,苏联共产党的经验重新成为各国共产党实践中统一的信仰标准,苏联模式重新成为东欧各国共产党遵循的社会发展模式。

共产党情报局第一次会议之后,东欧各国开始了一个长期的阶段,即“以民族主义道路转入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失去吸引力和被抛弃的一个足够长期的阶段”。东欧国家发展道路的转变导致了党内斗争的激化,苏联利用这种党内斗争,支持忠诚于莫斯科的领导人,对那些具有独立倾向的领导人进行清洗,这既保证了苏联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和控制,同时也确立了苏共与这些国家共产党之间的等级模式,对苏共与这些国家共产党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西方的反应

成立情报局的决议公布后,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强烈反响。但总的看来,在西方一些人士的心目中,共产党情报局主要是苏联对马歇尔计划作出的反应。



在1947年10月8日进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美国副国务卿洛维特在谈到共产党情报局时宣称:“支持这一纲领的党和政府清楚地表明,他们的意图是:如果可能的话,要阻止欧洲经济复兴。”

美国驻苏大使史密斯认为,“以共产党情报局的形式重建共产国际,是克里姆林宫对马歇尔计划的回答。”

《纽约时报》声称:共产党采取的这个步骤本质上是“明确地宣布了政治战”。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新的共产国际机构的成立使美国援助西欧的计划更为迫切。英国《泰晤士报》也就共产党情报局的成立发表评论说:“人们可能发现这一新步骤的含义是想有效地抗衡马歇尔计划和美国对西欧16国的领导,加强不参加该计割的东欧人民间的团结的感情。”

据约瑟夫·科尔贝尔的分析:

“1947年9月,共产党情报局成立,这也可能是斯大林在7月份看到俄国的东欧盟国显然有意参加马歇尔计划而迈出的一步。这似乎促使斯大林作出不惜任何代价,把这些国家置于他的控制之下的决定。”

对于西方世界对建立共产党情报局的评论,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在10月10日发表的社论中作出了回应。《真理报》一方面对西方世界关于“共产国际复活了”的观点进行驳斥,声称共产党情报局会议发表的文件表明,这一机构的建立并不是要重新设立一个世界范围的像共产国际那样的有集中领导权的机构。另一方面宣称,共产党人有权利“抵抗美国奴役欧洲国家的计划”,并且指出这是共产党情报局的主要目的。



之后不久,斯大林也就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向西方作出解释。10月14日,在索契接见英国下院工党议员时,斯大林把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看作是各政府合作的一种尝试,其目的是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和保卫情报局各成员国的独立自主。在斯大林看来,情报局的活动和俄国与任何其他国家的关系完全无关,并且他表示,他一如既往地迫切希望改善这些关系。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