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我提干回家探亲。记得那天回到家,天已经开始暗了。火车站前人来人往,大家都忙着从各个方向回家,回到自己温暖的家。
我背着那只老旧的帆布包,心里满是激动和不安。六年了,六年没见父母了,心里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也有很多地方想和他们一起走走。
想到能在家里待上一段时间,我就忍不住笑了,哪怕是累得腰酸背痛,也无所谓。
刚进村口,就见到熟悉的老乡们站在路边看着我,纷纷打招呼。
大家的眼睛里都有些惊讶,毕竟六年没见,谁也没想到我提干了,穿上了军装,还是部队的排长。
那时的军装对我们这些农村娃来说,代表着一种荣耀,也让人感到自豪。毕竟,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
我走进家门,母亲正忙着在院子里收拾着农具,父亲则坐在屋里抽着烟。看见我回来了,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久违的温暖与期待。
回到家里的那天晚上,天已经完全黑了。母亲忙活着做饭,我坐在院子里一边抽烟一边和父亲聊着这些年部队的事儿。
话说回来,我这次回家,母亲和父亲早早就开始安排事情了,特别是母亲,她已经开始给我张罗相亲的事。
她那阵子的话特别多,一会儿说村里哪个姑娘不错,一会儿又说哪个家庭条件好。
我听了直摇头,心里有点儿烦,只是嘴上没敢说什么。
我不禁笑了笑,摇了摇头:“妈,您又开始了?我才回来几天,您就忙着给我找媳妇?”
母亲笑着,指了指院子里,低声说:“谁不想看你成家立业呢?你都这么大年纪了,妈也希望你能找到一个人过日子,咱家也就你一个儿子,不能总让你一个人扛着。”
“那也得等我回去适应适应吧!”我撇撇嘴,心里想着,这些年我在部队忙着训练,哪里有时间想这些事?
倒是王婶,她总是特地跑来给我出主意,我都知道她的心思,反正就是催着给我安排一个合适的对象。
我心里虽然有些无奈,但也知道,母亲都是为我好。
毕竟,农村的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早早定下来,特别是我这种一直在外面忙碌的,家里总觉得我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
说着说着,我发现母亲开始有点儿不对劲,她突然停下了手里的活儿,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严肃。
我问她怎么了,她只轻声叹了口气:“王婶今天又来找我了,说是有人给你介绍个姑娘。”
我瞪大了眼睛,心想:“王婶又来了?”
我这还没休息好,怎么就又开始忙这些了。心里有些不太情愿,但也知道她这人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撮合的机会。
没多久,王婶果然来了。她一进门,就不由分说地跟我母亲打招呼,脸上挂着那种知道自己成功的得意神情。
“泽平啊,我给你挑了一个姑娘,今天特地带过来了照片,你看着选,合适的就定下来。你也不小了,老是这么拖着,总不行啊。”她说话的语气一如既往地直接,甚至有些急切。
我愣了一下,瞅了瞅母亲。母亲的眼神看似平静,但我知道她心里已经默认了这件事。
王婶看着我,掏出几张照片:“看看吧,这姑娘好不好,选一张,没事,晚点就定下来。”
我有些尴尬,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心里有些反感,但又不敢直接拒绝。
于是我拿起照片,随便瞄了几眼,指着其中一个看起来长得还算清秀的姑娘说:“嗯,这个还不错。”
王婶一听,立刻眉开眼笑:“好,泽平选得好,明天我就去跟人家说一声!”
她笑着起身,准备离开。我心里有些愣住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定下来。
等王婶走后,母亲终于放松下来,笑着对我说:“这姑娘是家里条件不错,家里做生意的,王婶说了,合适的话,咱们就可以定下来。你也别心急,先见见面再说。”
我沉默了片刻,心里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父母为我做的这些,我心里明白,但我真有些不想这么匆忙。
回忆起那段曾经和李彩霞在一起的时光,我的心里有些动摇。那时候的我才是真正的年轻,情感也最纯粹,而如今,眼前的一切似乎让我感到有些困惑。
我没多说什么,只是点点头。
“好吧,妈,反正我都回来了,见见她也无妨。”其实,我心里并不是真的想这么简单就定下来,只是碍于父母的期望和王婶的催促,我只能顺着她们的话走。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里一直回想着那个照片上的姑娘和李彩霞的身影。
那个熟悉的名字和那个久违的笑容,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到底该如何选择?我自己也没办法回答。
第二天早上,我起得特别早,太阳刚刚升起,天边透出淡淡的光。我赶紧把父母的农具收拾好了,帮着父亲修理了一下院子里的柴火堆。
母亲一大早就开始忙活做饭了,见我忙前忙后,她也笑着说:“你啊,还是这么能干,回家几天就把这些事都打理好了。”
我点点头,心里却想着王婶今晚要来安排见面的事,心里有些乱。
临近中午,王婶终于如期而至,她带着那个姑娘的父母一起来了。
看到她们的那一刻,我心里一阵慌乱。虽然照片上的姑娘看着还不错,但真见了面,我才发现她长得和照片有些差距,感觉上还差那么一点。
她笑着跟我打招呼,声音甜甜的,但我总觉得有点儿别扭,不知道怎么说话。母亲忙前忙后,热情地招待着:“小泽,快坐下,大家一起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