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6日,克里米亚半岛的军事设施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精确打击。在当地时间23时,萨基空军基地上空传来剧烈的爆炸声,随即火光冲天,浓烟笼罩整个基地。与此同时,距离不远的奥库涅夫卡地区也发生连环爆炸,弹药库发生殉爆,爆炸声持续数小时。
萨基空军基地是俄军在克里米亚的重要军事据点,部署有多套先进预警系统,包括ELM-M型米级远程预警雷达。这些军事装备在袭击中遭受重创,其中约4部高精度雷达系统被命中,完全丧失作战能力。
同时,基地内的7辆防空导弹发射车也在爆炸中被摧毁,这削弱俄军在该区域的防空网络。基地的指挥控制中枢——KU RLK指挥车也在此次袭击中被摧毁,这不仅导致基地指挥系统瘫痪,还可能影响到整个克里米亚南部的防空协同作战能力。
执行任务的战机群包括米格-29战斗机和苏-24战斗轰炸机,这些战机并非直接从乌克兰本土机场起飞,而是采用一种复杂的多点中转作战方案。参与行动的战机从波兰境内的空军基地起飞,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选择波兰基地作为起始点有战略考虑:这确保战机得到维护保养;波兰基地的地理位置为整个行动提供更大的战略纵深;这种布局也增加俄军防空系统的拦截难度。
战机从波兰基地起飞后,飞抵乌克兰境内预先设置的中转机场。这些中转站不仅承担加油补给的功能,还负责武器装备的检测、更换和弹药补充等任务。完成中转准备后,战机随即转场至前线机场进行最后的战前准备。
这种多点中转的作战方式解决战机航程限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变换位置,规避俄军的防空网络和电子侦察系统。当任务完成后,战机再次通过乌克兰中转站返回波兰基地,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显示出战术素养。
此次军事行动中使用的武器装备值得关注。最新改进型的米格-29战机已具备携带8枚美制GBU-39小直径炸弹的能力,这种精确制导武器虽然重量仅有130公斤,却能穿透1.8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壁。
为突破俄军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和“山毛榉”防空网络,乌军战机采用超低空突防战术。飞行员利用先进的数字化地形匹配系统,在复杂地形间穿梭飞行,规避雷达探测。
乌克兰战机对波兰等北约国家机场的依赖,加剧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紧张关系。面对局势升级,俄方已采取军事反制措施。俄军正在克里米亚地区增派“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系统。
同时,俄方还准备使用包括Kh-59MKM型钻地弹和Kh-59MK2型钻地弹在内的新型精确打击武器。其中,Kh-59MKM型钻地弹重达320公斤,采用侵彻战斗部设计,能在命中目标后形成高能金属射流,具有穿透能力。
俄军可能考虑动用图-22M3超音速轰炸机,这种战略轰炸机能够搭载重达9吨的FAB-9000型滑翔制导炸弹。如果消息属实,意味着俄方准备在军事行动中采取更具威慑力的手段。俄军这种武器配置的调整,既是对乌克兰方面军事行动的直接回应,也是对可能存在的北约军事支持的战略威慑。
随着克里米亚军事设施遭受袭击,俄乌冲突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乌克兰军队展现出越来越强的精确打击能力和战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俄罗斯的军事反应也在不断升级,战争烈度可能进一步加大。这种军事对抗的升级很可能带来地缘政治影响,需要国际社会保持关注。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俄乌冲突可能进入一个新的更具挑战性的阶段,各方都需要审慎应对,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