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章、立牌、手办、盲盒……小小的物品让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愿意花大价钱购买。

近两年,二次元“谷子经济”迅速发展,年轻人“吃谷”“买谷”成为潮流。“谷子”,是由“Goods”(商品)音译而来,通常指动漫、漫画、游戏等IP为原型制作的周边,其中最常见的“谷子”包括“吧唧”(马口铁徽章,由日语音译而来)、立牌、钥匙扣、镭射卡等,销售这类产品的商店则被玩家们称为“谷店”。

然而在消费者狂热“吃谷”的同时,“谷子”交易过程中的乱象也层出不穷。围绕“谷子经济”带来的各种情况,记者展开了调查。

1

现状

一边吃“谷子”,一边走“弯路”

“什么时候才有哪吒的周边啊?”“今年春节的‘谷子’根本吃不完!”春节期间,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爆火,系列周边也遍布各大“二次元聚集地”以及线上购物平台,又一次使“谷子经济”燃起来了。

根据《中国二次元内容行业白皮书》数据,2023年二次元用户规模达4.9亿人,二次元IP周边衍生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5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024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2.7%,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次元市场。而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显著增长,2024年“谷子经济”相关企业注册量首次突破300万家,可以说是“谷子经济”爆发元年。

大二学生曼曼是这场二次元狂欢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这是我新买的一套‘吧唧’,从过年前就开始等了。”说到自己的“吃谷”经历,曼曼滔滔不绝地向记者分享,比如为了买到当下热门的日本动漫《蓝色监狱》《排球少年》周边,她通过各大购物平台、二次元微信群等方式进行预订,也会为了第一时间拥有千里之外漫展的“物料”,选择找人拼单代购。

“在这期间,我也走了不少‘弯路’。”曼曼告诉记者,高中时期由于没有防骗意识,被一位网友忽悠,将自己的“谷子”高价卖出,结果不仅没有收到钱,还接到了自称是某某法院的“起诉电话”。

曼曼的朋友小明也是一个二次元爱好者,而他在选择代购时遭遇了一场“真实版狼人杀”。据小明介绍,为了购买国外一款知名IP的“谷子”,自己在聊天群里添加了一名代购,对方称即将从国外回四川,可以帮小明买到他想要的周边。“我刚刚交了150元的押金,群里又有一个人说自己是‘代购’,要加我为好友,还让我千万不要给押金。”摸不着头脑的小明决定不用代购,并向第一个代购索要押金,没想到早已被对方拉黑。

2

调查

“谷子”虽火热,甄别有难度

2月12日,记者先后来到成都天府广场、建设路的“二次元聚集地”进行实地探访。成都“天府红”商场作为一个二次元购物中心,人流量十分巨大,商场内不少二次元爱好者身穿cos服正在进行打卡拍照,还有很多消费者背着大大小小的“痛包”穿梭于各家“谷店”。


消费者正在挑选谷子

在商场4楼,记者看到一家店铺门口摆放着《哪吒2》中东海龙王敖光的人形立牌,几名粉丝正在与立牌进行合影。而店内的《哪吒2》系列周边已被一抢而空,商家还在货架上标注“暂时全售罄,补货会通知,请加上新群”……

位于建设路附近的成都印象城也是一个“二次元聚集地”。记者在现场看到,相较于“天府红”成体系成规模的二次元周边商品购物中心,成都印象城内的“谷店”主要集中在商场2楼。一家“谷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自己本身很喜欢二次元,平时也会到处去收集喜欢的“谷子”。谈及当前二次元周边商品交易乱象时,该老板表示:“希望买家擦亮眼睛,一上来就让你给钱的尤其要谨慎一点。”

2月13日,记者添加了一个“谷仓群”,群里会不定时发一些“谷子”的上新情况、线上代购、代拆,同时该群群主也会发公告提示群内消费者注意甄别,避免上当受骗。据群主介绍,目前群内已有390人,而除了这个“谷仓群”,他还负责管理另外5个同类型群。这类群一般是由货源比较充足、二次元知识储备丰富的爱好者自发创建,并且在发布“谷子”上新情况时标注明确价格。“那些发‘谷子’不配价格的,可能是没有货源,也可能有其他企图。”这名群主提醒道。

3

声音

“买谷”成社交刚需,需要正确引导

马香兰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目前正投身于乡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她看来,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会热衷于购买“谷子”,首先是因为可以通过购买谷子等周边产品来表达对某个动漫、游戏或角色的喜爱和认同,这种认同感能够让他们在同龄人中找到归属感。其次通过购买这些产品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和成就感,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更像是一种奖励机制。“这也是一种社交压力,想要融入一些群体,如果不购买这类产品很难拥有共同话题,这使得‘买谷子’成为一种社交刚需。”马香兰说道。

对于当前购买“谷子”的群体多为未成年人并引起不少争议,马香兰表示,每个时期学生群体中都会产生一些流行文化,比如以前的学生爱集邮,如今收集奥特曼卡片,收集玩偶和周边,其实都挺正常的。“喜欢某些物品和某种文化都没问题,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度原则,而学校和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把握这个原则。”她说道。

4

提示

保护个人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从去年开始,一些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虚假购物类、假冒公检法类诈骗案件频发,其中利用时下热门的“谷子”进行虚假交易的诈骗案件尤为突出,各地公安、消委会等部门都在持续发布相关警示。

据了解,这类诈骗往往针对于未成年学生,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发布私信广告以出售热门动漫周边产品为由,以“品种全、价格低”为噱头,诱导受害者上钩。随后引导受害者进入聊天群,骗取个人信息,之后诈骗分子便冒充公检法人员,以未成年不得购买周边产品为由进行恐吓,声称若继续购买将会承担法律责任,甚至影响父母声誉。在恐吓和压力之下,受害人往往会听从诈骗分子的建议,将钱款转至指定账户,以消除所谓的“法律责任”。

四川炜烨律师事务所律师程小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够在未成年群体中成功实施诈骗,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年龄尚小,缺乏社会经验和防范意识,容易听信谎言,同时部分受害者不愿报警,更不愿让父母知晓情况,面对不法分子的恐吓、威胁,处于高度恐惧、害怕的思想状态中,处理问题时缺乏理智;另一方面,部分不法分子冒用公检法身份,使受害者信以为真,认为其具有权威性,甚至可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加剧了恐惧、害怕的心理状态。

对此,程小航建议广大消费者提升自身辨别能力,区分“谷圈”爱好者与黄牛,牢记“一分钱一分货”“天上不会掉馅饼”;通过正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注意保留卖家信息、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做到交易留痕;下载反诈App,不要轻易扫描或点击交易方提供的二维码、网络链接,交易过程中提高警惕,不要将验证码、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告知他人;发现被骗,立即向平台举报并报警,也可联系其他受害者一起报案。

全媒体记者 何馥君

来源 | 消费质量报

编辑 | 陈蕊妮

校对 | 聂行

责编 | 张可

审核 | 开永丽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