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头顶安全成儿戏,央视曝光安全帽乱象,过期近20年还在卖,合格证网络上随意买卖,为何被多次曝光后安全帽质量问题依然严重?法律到底如何看?有什么办法根治?今天周律师为大家进行深度解读。

一、救命装备成杀器?工人命不值钱?

触目惊心的场景令人发指:在央视镜头之下,那看似坚固的安全帽竟如同脆弱的鸡蛋壳,轻轻一捏便碎成渣。这绝非影视中夸张的特效,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建筑工地上的恐怖场景。



《产品质量法》第13条早已明令:

危及人身安全的产品严禁销售

工业产品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标准

可某些黑心商人,把头部防护安全帽国家标准当废纸!用回收料造头盔,每顶成本不到3元,当法律遇上暴利,工人的头颅竟成了资本赌注。

甚至包工头和商家沆瀣一气,专挑便宜的采购,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型建筑项目中,这样的劣质安全帽更是泛滥成灾。工人为了生计,不得不戴着这些形同虚设的 “夺命帽” 在高危的建筑环境中作业,生命安全时刻受到严重威胁。



二、企业违法成本低,安全帽造假才屡禁不止

法律重锤为何绵软无力?一组数据足以令人惊掉下巴: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信息服务平台”查询发现,从2009年到2019年,涉及“安全帽”不合格的企业共达85家。

《产品质量法》49条罚款=货值3倍,而一部手机被盗都能立案3000元。劣质安全帽,成本可能仅 3 元,即便处以最高 3 倍罚款,也不过 9 元,相较于造假带来的巨额利润,这种处罚如同隔靴搔痒 。销营业执照作为一种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实施条件相对严格,在实际执法中,很多违法企业达不到吊销执照的严重程度。难怪黑作坊老板笑称:"处罚一次等于丢一车货而已!"



三、生死合同暗藏魔鬼条款!工人签的是卖命契?

更魔幻的来了!某些工地竟让工人签"安全责任书":"自愿购买符合行业标准的安全帽";"发生事故自行承担责任"。

殊不知《安全生产法》45条早已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提供合格防护用品

监督、教育工人按规佩戴、使用

当然,《劳动法》54条,也不允许用人单位转嫁责任。

用人单位得给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工作环境,还有必要的防护用品。要是工作有职业危害,还得定期做健康检查。别想着偷梁换柱,一旦违反规定,法律可不会轻饶,到时候罚款、整改一个都跑不了。

四、如何根治安全帽生产、销售乱象?三大法律手段!

(要让黑心老板夜不能寐!)

刑罚升级:将劣质防护用品纳入刑法,提高违法成本,具体参考"醉驾入刑"经验,让每个安全帽都有法律DNA!

赔偿翻倍:推行"工伤事故惩罚性赔偿制度"

链条追溯:建立"安全防护品终身追责码"

周律师拍案:

别让法律成为摆设!:

如果造成严重后果,依据《刑法》146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可处5年以上徒刑

遇见劣质装备,立即拨打12365质检热线,投诉处理,让假冒伪劣产品无处藏身

用人单位签订霸王条款直接劳动仲裁+媒体曝光

工人的安全帽,就该比老板的奔驰更金贵!转发!为3亿劳动者撑起法律保护伞!

我是周兆成,做一名专业且有温度的律师,我们下期再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