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军号》对南部战区空军的报道中,竟然出现了两款服役了很久的机型。一款是歼教-7,另一款则是歼教-7A。后者于1996年正式定型,迄今已经服役了29年。值得注意的是,歼教-7A的生产线,一直维持到2016年才正式停产。
歼教-7和歼教-7A在外形上十分相似,和前者相比,后者加装了抬头显示器和视频系统、空中管制系统、新型飞行记录仪、座舱盖天线及新型供氧设备,并提高了可维护性。
从外观上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观看后座驾驶舱的后方,是否有一根额外的天线。如果没有,就是歼教-7,如果有,那就是歼教-7A。
无论是歼教-7,还是歼教-7A,因为本身都是从歼-7战斗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来的,所以并不是十分适合用作教练机。最大的问题,就是后舱飞行员的视野很差,只能够依靠视频系统来改善视野。所以,即使是1987年设计定型的歼教-7型教练机,也装备了当时全军都比较少见的视频系统。
除了后座飞行员视野比较差之外,因为最开始的底子是高空高速,所以无论是歼教-7还是歼教-7A,其低空低速飞行能力都不是很好。而现代教练机,尤其重视低空低速的飞行能力,以训练飞行员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
那么,歼教-7和歼教-7A有这么多的问题,为什么现在还在中国空军中承担着培训飞行员的重任呢?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是使用成本比较低。和我军目前装备的大量第四代战斗机相比,歼教-7/7A和歼-7系列战斗机一样,日常的维护成本和使用费用是明显更低的。
尤其是部分歼教-7A还是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后生产的,机况很好,使用成本更低。在飞行员培训这种极为耗费飞机寿命的事情上,是有明显优势的。
第二,是歼教-7和歼教-7A虽然低空低速飞行性能不是非常好,但超音速飞行能力和近距离格斗空战能力不错。这两个训练项目,恰恰是飞行员培训中耗资明显的两个科目。用使用成本更加低廉的歼教-7和歼教-7A来执行这类训练任务,显然是既划算又适合。
所以,虽然诸如“教-10”等新锐教练机不断加入我军的战斗序列,并开始参与我军飞行员的培训任务。但歼教-7和歼教-7A,尤其是后者,在中国空军之中,估计还能再服役个十几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