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闭国际开发署之后,美西方媒体闹出来的笑话越来越多了。

继“大水淹了龙王庙”,马斯克查援助账查到特朗普女儿伊万卡头上之后,英国最知名的媒体BBC,也加入到了这场混战当中来。

不过,BBC不愧是老牌媒体,跟那群只会嚷嚷着自己缺钱就没办法帮美国“维护民主”的所谓“独立媒体人”不一样,它跟特朗普要钱的手段,明显技高一筹。

这个手段,叫“逼宫”。



打开Youtube看新闻,不料看到这则BBC的新闻视频,里面罗列中国在各方面(新能源、电动汽车、无人机、手机与芯片、AI科技……各行业取得的成就)。



这种罗列式的密集夸赞,让我都有点尴尬了;而且也感觉这个片子多少带着点宣传味道……一看评论区,果然大家都在调侃美援一停,BBC就变腔调了……BBC甚至点赞了一些讽刺性评论。

例如BBC点赞了这位大哥说:谁在等待那句厚颜无耻的BBC字句:“但是代价是什么?”随后在这条评论的评论中,BBC点赞了“come on BBC,快说啊,快说啊”。BBC还是有一些幽默感的!





主业更是更新了一则7分钟的视频短片,标题叫“不只是DeepSeek:‘中国制造2025’如何让中国崛起”。

这个短片的内容,跟以往BBC的对华报道相比,可谓是“两级反转”。  



首先,BBC撤掉了过去拍摄中国城市景观时特别喜欢用的、灰蒙蒙的“阴间滤镜”,罕见地对自己的受众展示了中国各大城市的高楼大厦、蓝天白云。

要知道,过去,BBC在展示中国的时候,别说这种“阳间片段”了,就连正经八百的现代城市掠影都非常少见。BBC巴不得全世界对中国的认知都停留在上世纪。

如今,特朗普的“狗粮”一断,它居然就愿意展示真实的21世纪的中国了。这也证明,过去BBC对中国的恶意,不是因为蠢,更不是因为什么单纯的技术或者风格问题,就是纯粹的坏。



其次,这个BBC短篇,不但全篇盛赞中国制造2025取得的成就,而且居然直到最后,都没有“大思考”的内容。众所周知,过去,美西方媒体就算捏着鼻子夸了几句中国,最后基本都得加上一句“但是,代价是什么呢?”。

BBC的这条短片,居然没有遵循这种套路,让不少人都不习惯了。这则短片下点赞最高的一条评论,就是在讽刺BBC,说你们居然没有在结尾加上一句“这一切的代价是什么”,都没有纯正的“BBC味道”了,让人忍俊不禁。

最后,也是最让人震惊的一点,就是BBC居然在这则短片里,破天荒地夸起了中国的“制度优势”。

中国的“制度优势”,在美西方的叙事语境下,一直是个禁区。但是这一次,BBC直接引用了德国马歇尔基金会智库研究员的一大段评论,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极大成功”。  



而且,视频里还直言,正是美西方的科技封锁,进一步刺激了中国走上如今这条自立自强之路。卡迪夫大学商学院教授还引用了一句中国的老话,叫“天无绝人之路”,来说明“中国制造”是如何一步步下定决心,飞速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的。

总结来说,就是这个视频短片太正常了,正常得都不像BBC了。

说白了,BBC就是用这条视频在警告特朗普——如果你不继续给我“打钱”,那在中国问题上,我可就要说实话了。

根据《星洲日报》的统计,美国国际开发署是BBC媒体行动的第二大捐助方。特朗普砍支出,砍到了BBC的大动脉,BBC自然就要好好摆点脸色给他看了。



BBC和特朗普现在,是“狗咬狗,一嘴毛”,全世界都一起看笑话。美西方所谓的“独立媒体精神”,就是一句彻头彻尾的谎言。

素材来源于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