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不易,欢迎点赞、分享、收藏、评论”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的领军者,比亚迪的每一次出击都如同一场技术革命的序章。2023年,比亚迪率先推出“油电同价”策略,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2024年,比亚迪进一步升级,实现“油比电贵”,彻底颠覆了传统燃油车的市场格局。

到了2025年,比亚迪就凭借在2月10日举行的智驾大会上将高阶智驾技术下放至10万元级别的车型,再一次引发了市场的狂欢。

结果没过几天,在2月15日,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孙华军正式宣布,比亚迪计划于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应用,并预计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再一次震撼了整个行业;更让市场,对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格局,充满了期待。

一直以来固态电池都被认为是未来新能源汽车最具颠覆性的核心技术之一。它的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强、充电速度更快,甚至有希望能够把纯电续航里程提升到1000公里。

不过尽管很多车企以及电池厂商都在积极地展开布局,但是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却一直显得比较模糊且不明确。



尽管众多车企和电池厂商都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表却一直模糊不清。一些车企曾多次发布计划,却又屡屡推迟,导致消费者和投资者对固态电池的期待逐渐转为怀疑。

作为行业的领军者,比亚迪对固态电池的上车时间的清晰表述,可以说分量十足。这既给行业树立了榜样,又让市场看到了固态电池可以大规模应用的希望。

实际上,早在2016年前后,比亚迪就已经投入了很多资源,用于开展固态电池的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探索,比亚迪在2024年就成功下线了容量为60Ah的全固态电池中试产品。

从技术角度来看,比亚迪的固态电池采用了高镍三元(单晶)+硅基负极(低膨胀)+硫化物电解质(复合卤化物)的技术路线。



这种技术组合,不但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而且在循环充放电次数方面,达到了令人惊讶的10000次。

这就意味着,未来的比亚迪电动汽车使用固态电池后不仅续航更长,充电速度更快,使用寿命也将更长。

另外固态电池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提升。它采用了固体电解质,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液态电解质容易着火以及容易爆炸的那种危险。

尽管在技术层面取得了突破,不过在成本控制这一方面,还有在生产工艺的成熟程度方面,以及在供应链的稳定性方面,比亚迪依然需要去面对许许多多的挑战。

孙华军曾经表示,固态电池在进行规模化生产之后,其成本有希望能够跟液态三元电池相差不多。但在这之前,比亚迪需在技术研发以及生产制造方面持续进行投入,以此来确保固态电池的量产能够切实达到“固液同价”。

因此,固态电池的初期应用基本都将优先集中在高端车型中。等相关技术成熟,成本降下来后才能逐步向主流和入门车型推广。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比亚迪的首席科学家廉玉波还表明,虽说固态电池的发展历程遭遇着很多难题,不过在之后的15到20年这段时间内,磷酸铁锂电池不会彻底被取代,固态电池将会主要运用在高端车型上,二者会形成相互赋能的这种关联。



从行业角度来看,比亚迪的固态电池装车时间线的确定,无疑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将极大地提升电动汽车的竞争力,使它在续航方面、安全性方面以及使用寿命上全面超越传统燃油汽车。因此固态电池将成为压垮传统燃油车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同时也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之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毕竟技术的突破并不意味着市场的成功。

固态电池想实现真正的商业化价值,必须在技术方面、成本方面以及市场方面之间找到平衡。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行业巨头,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比亚迪的固态电池战略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更是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一种回应。

随着全球对于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程度一直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会持续地增长。

而固态电池的出现,无疑是这一趋势的有力推动者。

参考消息:
1、《比亚迪孙华军:2027年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财联社 2025-02-15
2、《全固态电池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