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在网络论坛中痛心疾首地讲述道,其所在单位有位处长的儿子,在国内求学期间就表现得极为厌学,完全不把学业当回事。这位处长无奈之下,寄希望于国外的教育环境能让儿子有所改变,于是花费了高达两百多万的巨资,将儿子送到了新西兰留学。
然而,事与愿违。其儿子到了新西兰后,依旧我行我素,丝毫没有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他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完全将学业抛诸脑后。整整三年的时间,别人在努力提升自己,而他却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虚度光阴。以至于三年下来,连最基本的英语交流都存在很大障碍,说得磕磕绊绊、极为不利索。
更令人咋舌的是,为了应付父母,他竟然不知廉耻地买了一张假文凭回国企图蒙混过关。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当单位招聘新员工时,对学历进行了严格的鉴定,这张假文凭很快就被无情地揭穿。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那位处长真是欲哭无泪、追悔莫及。无奈之下,为了给儿子谋一份生计,只好动用自己仅有的一点关系,安排他去加油站当了个临时工。
此后,为了儿子的前途可谓是操碎了心,处长只能不断地找人帮忙。然而,即便换了几个工作,情况依旧没有好转。直到儿媳都忍无可忍提出离婚,这才给了他儿子极大的触动,终于有所醒悟,后来好转了去开网约车了。
此事一经曝光,在网上瞬间掀起了轩然大波,众多网友纷纷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场面可谓是热闹非凡。
有网友言辞犀利地说道:“不是读书的料是赶不上架的,就算放在架子上也要掉下来。”这话可谓一针见血。确实,学习并非仅仅依靠金钱的投入就能取得成效。即便花费巨额资金混到了文凭,可一旦进入企业和真正的社会环境中,自身的真实水平立刻就会原形毕露。毕竟,真金不怕火炼,没有真才实学,是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现实中立足的。这种靠金钱堆砌出来的“伪学历”,实则毫无用处。
还有网友满是感慨地讲述道:“我们有个领导的儿子也一模一样,同样是被送到新西兰留学。然而,回来之后只能到一家国有企业给老总开车,工作期间依旧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模样。后来,那位领导退休了,老总也退了,他便被安排去仓库当保安。可他依旧没有丝毫改变,这份工作干了不到一年就离职了。”
这无疑是典型的坑爹行为,竟然花费高达几百万将孩子送去新西兰留学,可这孩子却丝毫不懂得珍惜这样难得的机会,不好好学习,每天只知道沉迷于打游戏,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更令人愤怒的是,到最后居然还弄出一张假文凭来糊弄含辛茹苦的父母,实在是让人看了都火冒三丈。
说实话,像这类孩子在国内其实数量还不少。而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平时父母对孩子太过于溺爱,可谓是有求必应,将孩子宠得无法无天,致使孩子缺乏自律和责任感。比如,孩子想要什么玩具、想吃什么美食,父母都会毫不犹豫地满足,从而让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知努力为何物的不良习惯。其二,孩子的生长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可能周围充满了不良的诱惑和消极的影响,以至于让孩子极度厌学。比如,身边的朋友都不重视学习,只知道玩乐,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很难独善其身。其三,父母没有正确认识孩子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绝不放弃。这种过高的期望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反而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正如古往今来的诸多事例所表明的那样,那些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之人往往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名垂青史。而那些玩物丧志、投机取巧之辈则多以失败告终,被世人所唾弃。就如同这位处长的儿子,在当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格外注重真才实学的社会中,妄图凭借一张假文凭蒙混过关,最终只能落得个狼狈不堪、声名狼藉的下场。
客观地说,如果是我的话,我坚决不会花这么多钱让孩子去补习,简直就是纯纯地做了大冤种。既然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又何必苦苦强求、勉强孩子呢?还不如坦然接受孩子的平庸,把这钱节省下来,将来用在孩子最需要花费的地方,比如为孩子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在孩子遇到其他困难时给予切实的帮助,难道不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