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政治的品质决定这政治的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毛泽东对于他的政治品质可是高度地认可,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管理城市的时候,毛泽东首先想起来的就是他。

他的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让众人熟知,他对党的问题上却是无比忠诚,虽然他经常遭到批判,就算是遭受到残酷的打击,他也是百折不挠。还在顽强地同那些“不怀好意”的人作斗争。



毛主席针对他的聪明才智也是非常肯定,更是在一些重大事项的处理中,甚至三次点名让他前来处理,在晚年的时候,他还说:“没有人比毛主席更加高明!”这个“他”究竟是谁,竟受到毛主席的如此重用,下边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革命友情

虽然毛泽东和黄克诚两人都是湖南人,但两人在之前并不认识,只是在后来一起投身做革命时才相识的。当时正巧毛泽东去衡阳宣传革命,黄克诚听同学说毛泽东在那里演讲的内容,觉得毛泽东讲的很有道理,便开始积极参加各种的革命活动。



后来黄克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这以后,实现共产主义成为黄克诚终生追求的目标。在国共合作的时候,选拔了一批人前往国民党中央政治补习班,黄克诚被选中了,前往补习班上课。

而毛泽东又是补习班的领导成员之一,更是主要的讲课人,在那里毛泽东身穿长袍,虽说像一个学生,但他讲起打倒军阀的革命话语来说,并不觉得是在说空话,语言虽说通俗但道理十分深刻。

在当时毛泽东的演讲给黄克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黄克诚也没想到,两人竟会在不久的将来结下深刻的革命友谊。



在大革命失败后,黄克诚参加了湘南起义,在当时中央执行这一个不好的指导思想,但黄克诚就觉得那种行为是不得人心的,便说可以把那些要烧掉的房子给那些穷苦人民住,而这一说法被组织上批评了,但这时毛泽东站在黄克诚的这边,也认为那些行为是不好的。

而毛泽东的想法一直就是以百姓们为主,毛泽东带领着黄克诚走上革命的道路,就可以说是黄克诚的领路人了。



黄克诚成平

1902年黄克诚出生在湖南永兴下青村,黄克诚读书时也很用心,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学校里,黄克诚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还参加一些爱国的学生运动,开始慢慢树立为国家和民族而献身的革命信念。

在加入共产党后,黄克诚通过组织上的推荐考到了广州那里的国共两党合办的军政干部学校。在那里,黄克诚勤奋好学,积极学习一些革命理论、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还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军事训练,完成了严格的军事操练课...总而言之,黄克诚在那里学了很多。



后来在北伐前夕,黄克诚就已经结业了,他便主动向组织上交了一份申请书,表达了自己想要参加打仗的想法。后来黄克诚被编入到国民革命军那里,后来他还担任一个团的教导队政治教官,负责培训基层的军官。

在这过程中,黄克诚也带军打了几场仗,在打仗的过程中,黄克诚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他认识到革命是需要流血牺牲的。在那里他与那些基层的官兵们同吃同住,关系十分密切,深受那些人的信任。



在那里,黄克诚向他们灌输一些革命思想,还秘密地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在后来国共分裂后,黄克诚便借机离开了那里,前往武汉、长沙等地寻找党组织。后来被中央军委派遣到永兴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在永兴,黄克诚联络了一批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并且秘密发动群众,准备组织农民就此开展一场武装起义。

在后来的湘南起义中,黄克诚因为抵制他们乱烧滥杀的坏作风而遭受到严厉的批判,但他还是坚持着自己的看法,后来毛泽东也说那种行为是不好的。



后来湘南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率领着起义军们前往井冈山,在那里与毛泽东所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黄克诚领导的永兴农民被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五团,黄克诚担任团长。

在这之后,黄克诚经常带领军队打仗,他凭借着自己的足智多谋屡屡带领部队打胜仗。在抗日战争初期时,八路军和新四军执行国民革命军的统一编制,取消了政治委员,降低了政治机关的职能和地位。



在平型关战役后,当时任命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的部长黄克诚到第115师蹲点,在蹲点半个月后,感到部队“政治工作显著削弱”便立即回到机关向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汇报这一情况,并建议恢复军队的政治委员制度,来保证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的作风。

在黄克诚的建议下,任弼时便指示起草关于恢复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的建议,下边还有朱德、彭德怀等人的署名,后来经过组织上的同意,这个制度又恢复了。这是黄克诚在抗日战争时提出了一个重大意义的建议。



毛泽东三次点名要重用

在天津解放之前,毛泽东就经常在想,打天津的主要部队是东北的,那在这部队中选择一名领导干部来主持这军管会的工作,肯定是有利于天津地区的稳定和工作的开展。但这个人该选谁呢?

这成了毛泽东的心头之大难,在这时一个人的名字突然出现在毛泽东的脑海中,那就是黄克诚。黄克诚在之前的打仗中都表现出沉稳的感觉,再加上这个人就很老练,做事不急躁,并且还很富有开创新局面的经验,感觉就很不错。



于是在1948年11月18日,辽沈战役刚刚结束16天,中央军委决定发起平津战役。11月20日时,黄克诚便接到了中央的任命,还是毛泽东亲自点名的,让他去天津开始工作。

在天津解放后,黄克诚便率领大批人马进入天津了,开始对天津全面接管。因为事先的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再加上攻城部队的纪律比较严明,在进城后,便严格要求工作的制度,执行起来也比较的稳固,那些工作接收进展非常顺利。



后来黄克诚便给中共中央写了报告,把自己接管天津的经历都写了下来,还有在建设完成之后的经验和教训全部给做成报告汇报上去。这报告中体现了黄克诚的积极向上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并且他在天津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新解放城市管理的技巧。

毛泽东看完黄克诚的报告后,对黄克诚写的东西十分赞赏,便连忙致电让黄克诚前往香山来当面汇报。黄克诚得知要去香山去汇报工作的时候,心情十分激动。

在黄克诚到达香山看到毛泽东的时候,心情十分激动,连忙上前握住主席的手:“主席,您辛苦了,现在您身体还好吗?”



这是黄克诚阔别多年后第一次与主席近距离接触,他内心既紧张又兴奋,因为毛泽东是他投身革命的领路人,当时要不是毛主席,黄克诚也不会走上革命这一条道路。

毛主席便对黄克诚说:“这次天津的工作你做的非常不错,我们都一致决定你是一个好苗子,准备再给你派一个任务,前去湖南继续工作。”

黄克诚听完这话便觉得身上的担子比较重,湖南是自己的家乡,自己到湖南的工作肯定是要做的更好,不然怎么有脸见父老乡亲们。

于是黄克诚便启程前往湖南,黄克诚在湖南的工作也是非常用心,紧紧遵守着中央制定的规章制度。



在湖南工作了三年,黄克诚带领着湖南省委消灭了大量的封建势力,根绝了那些猖狂了百年的匪患,不仅发展了生产,还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使社会安定下来,百姓们安居乐业,一个崭新的湖南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而黄克诚也没有辜负领导们对他的期望,用了3年的时间,就做到了这个样子,黄克诚的实力还是很厉害的。

当湖南的各项工作走向了正轨,全省上上下下准备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黄克诚再一次接到了中央电令,准备调任他去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再加上总后勤部部长。



虽然说黄克诚还想留在湖南进行工作,但党中央想让黄克诚去,那黄克诚又怎么能够拒绝呢?上级下达命令下属就要执行,于是黄克诚便服从命令前往述职。

黄克诚在到中央军委工作后,积极帮助后勤工作,在那里黄克诚还把好的风气带给干部们,要求他们勤动脑多想办法,勤俭建军。还尽心尽力协助彭德怀处理军委日常工作。在黄克诚中央军委工作的时候还深得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肯定。



小结

虽说黄克诚在庐山会议后,受到了审查,在“特殊时期”时,黄克诚又惨遭迫害,好在后来被调查清楚,黄克诚便被任命为中央军委顾问。在他晚年的时候,他还在对身边的人说:“没有人比毛主席更加高明了!”

虽然黄克诚在历史上遭受到许多打击,但黄克诚还是无私无畏、顾全大局,始终把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黄克诚的这种精神令人敬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