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知道,过寿和过生日是有区别的。其中过生日基本上是每年都会过的。

而过寿就不一样了,在我国民间的规矩是“五年一过小寿,十年一过大寿”,指的是一般大寿就是逢十年才过一次,像我国很多地方就一般都是逢十的年纪才过寿。

另外,在民间还流传着“寿有四不过,过了福气散”的说法,这让不少人疑惑,到底哪四种寿不能过?家有老人,确实很有必要了解一番。

一、暗九之年不过大寿

在我国传统习俗里,给老人祝寿是表达敬重与祝福的温暖仪式,承载着晚辈对长辈健康长寿的美好祈愿。但也并不是什么年纪都是能过寿的。其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逢“暗九之年”不过寿的。


所谓“暗九”,是指年龄是九的倍数,比如18、27、36等。在传统文化中,“九”被视为阳数之极,有到头、终结的意味。暗九之年,被认为是人生的一个坎儿,老人身体和运势可能相对脆弱。

在这个时候大张旗鼓地办寿宴,就好像把自己放在聚光灯下,过度消耗精力,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这时候,老人更适合低调养生,家人可以在日常生活里多关心照料,做些老人爱吃的美食,让老人平平稳稳度过。

既然有暗九,那也就有明九了,指的就是有九的年纪,比如49岁,59岁,69岁等,而明九这样的年纪就是可以过寿的。

二、本命年不过大寿

在过去很多地方,也认为逢本命年是不宜过寿的。所谓的本命年,也就是自己的生肖属相的年份,今年是蛇年,对于生肖属蛇的来说,就是本命年了。

在我国民间认为,本命年常被视作运势起伏较大的年份。传统观念里,本命年的人会被太岁影响,可能遭遇诸多不顺,这样的年份尽量要低调,不应该张扬。

若在本命年大肆庆祝生日,有过于张扬之嫌,容易冲撞太岁,给老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本命年时,老人过生日通常选择简单温馨的方式,比如家人一起吃顿家常便饭,送上贴心的关怀与祝福,避免大操大办。

三、父母健在不过大寿

在讲究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里,只要父母还在世,哪怕自己已到一定年纪,也不宜举办大寿。这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父在不留须,母在不庆生”。

之所以这样要求,这是对长辈的敬重,父母在,自己始终是子女,若先给自己大办寿宴,会被视为不懂孝道、不合规矩。

子女应把更多精力放在侍奉父母上,等到父母百年之后,再考虑自己的寿辰庆祝事宜。

四、身体抱恙不过大寿

如果老人身体不适,正在生病调养阶段,也不适合举办大寿。办寿宴是个热闹的大事,要招呼众多宾客,老人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应酬。

生病时身体本就虚弱,这样的劳累不利于病情恢复,还可能加重身体负担。

此时,家人要把重点放在老人的治疗和休养上,等老人身体康复,再为其庆祝寿辰,也不迟。不然,这样反而会影响到老人调养身体。过度劳累对其健康恢复也不利。

这些关于祝寿的讲究,从科学角度看,或许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它们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背后蕴含着对生命的敬畏、对长辈的关爱以及对家庭和睦的期盼。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必对这些说法过于迷信,但也应尊重传统习俗,从中汲取尊老、爱老、护老的精神内涵。

总之,家有老人,在考虑祝寿方式时,要多站在老人的角度,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

不管是否大办寿宴,最重要的是让老人感受到家人的关爱与陪伴,让他们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安享晚年。

这样,无论过不过寿,老人的生活都充满福气,家庭也能和和美美,幸福安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