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故事基于真实事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不作为新闻报道。
- 故事情节主要参考官方媒体发布的信息,部分对话系根据情节发展进行合理想象,非实际对话记录,敬请留意。
"听说你们小区那套江景房要卖了?"王阿姨站在单元门口,拦住正要进门的林沁。
"没有啊,谁说的?"林沁一脸困惑。
"哎呀,前两天我看你婆婆带着好几个人来看房子,还在那量尺寸呢。那个男的说自己是装修公司的,要给你们重新装修。"王阿姨压低声音说。
林沁攥紧了手中的购物袋,心里突然升起一阵不安。
这个家,恐怕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01
我叫林沁,今年二十八岁,是一家高端画廊的策展人。
得益于父亲林志强在房地产界的成就,我从小就生活无忧。
我的母亲张雅芝是市图书馆馆长,在她的熏陶下,我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现在的画廊工作。
去年春天,我在一次当代艺术展上认识了蒋锐荣。
那是一场以"城市与人"为主题的展览,我正在为一位艺术家解说作品,突然注意到人群中有一个男人一直专注地看着展品,还时不时做些笔记。
这种认真的态度在如今的快餐式观展中很少见。
"这幅作品想表达的是现代都市人的孤独感。"我走过去,主动和他交谈。
"是啊,高楼大厦里的每一扇窗,都藏着一个孤独的灵魂。"他若有所思地说。
就这样,我们聊起了艺术、生活和理想。他西装革履,举止得体,对艺术有着独特的见解。更让我惊喜的是,他居然是在父亲公司工作的项目经理。短短半年,我们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爸,锐荣真的很优秀。"我为他在父亲面前说好话,"他从农村考上重点大学,现在做项目也很出色。"
父亲抽着雪茄,若有所思:"是个上进的孩子,不过..."
"不过什么?"
"没什么。"父亲摆摆手,"你喜欢就好。"
订婚前夜,母亲来到我房间。"沁沁,这个男孩子各方面都不错,就是家庭条件差了点。" 母亲握着我的手说,"妈妈准备了一份特别的嫁妆给你。"
那是一套位于城东江景高层的精装修房子,一百四十平米,落地玻璃能将整个城市景色尽收眼底。母亲特意找了律师将房产证办在我的名下。
"这是你的私人财产,要好好保管。现在的婚姻啊,都不是一辈子的事。"母亲郑重地将房产证交给我。
"妈,您这是什么意思?"我有些不高兴。
"傻丫头,妈这是为你着想。"母亲轻叹,"你还年轻,不懂人心险恶。"
婚后,蒋锐荣的父母从农村搬来和我们同住。婆婆蒋秀兰是个传统的农村妇女,起初还算和气,但随着时间推移,她对我的态度开始微妙起来。
"现在的年轻人,一个包就要好几万,也不知道省着点。"某天,我刚买了个包包回来,就听到婆婆在厨房里嘀咕。
"妈,这是我用自己工资买的。"我解释道。
"自己的工资?"婆婆冷笑,"还不是你爸给你找的工作?"
我愣住了,不知该如何回应。从那以后,我和婆婆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她嫌我不会持家,说我大手大脚;嫌我工作太忙,说现在的女人不顾家;就连我煮的汤也总是挑三拣四。
我试图和蒋锐荣沟通,但他总是忙于工作。"妈她就是那样的性格,你多担待。再说了,她说得也有道理,我们确实该省着点。"这是他的口头禅。
直到那天下班回来,我发现放房产证的抽屉被翻动过。虽然什么都没少,但物品的位置明显和之前不一样。保险柜的密码也被人试过,上面还留着细微的划痕。
"锐荣,是不是有人动过我的抽屉?"我试探地问。
"可能是妈打扫卫生吧。"他头也不抬地回答。
"打扫卫生需要翻我的保险柜吗?"
"你是不是太敏感了?"蒋锐荣终于放下手机,"我妈难道还能偷你东西不成?"
我没再说什么,但心里的不安越来越强。紧接着,婆婆开始频繁打听房子的具体信息。
"这么大的房子,两个人住着多浪费。"她时常这样说,"不如把楼上那间房间租出去?"
"妈,我们不缺这点租金。"我委婉地拒绝。
"你们年轻人就是不会过日子!"婆婆生气了,"房子空着就不心疼?"
后来,我在婆婆房间的抽屉里发现了很多房产中介的名片。有几张上面还写着详细的记录:面积、朝向、市场价格...
事情在小叔子蒋德天来访时达到高潮。他带着未婚妻晓丽来城里找工作,一进门就对房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嫂子,这房子真不错啊!"晓丽东张西望,"我和德天结婚后,也想在城里买房。"
"就你们那点工资,想都别想。"婆婆接话,"这房子可值五百多万呢!"
我注意到蒋德天在偷偷用卷尺量房间尺寸,还拿手机到处拍照。晚饭时,他突然问:"嫂子,你们这房子是按揭还是全款?"
"全款。"我淡淡地说。
"那产权是?"
我看了眼婆婆,她也正盯着我。"是我的婚前财产。"
餐桌上一阵沉默。
那天晚上,我无意中听到婆婆和蒋锐荣的对话。
"锐荣啊,德天在城里没有住处,这房子这么大,不如..."婆婆的话没说完。
"妈,我明白。我会想办法说服沁沁把房子过户给德天的。现在房价这么高,德天和晓丽不可能买得起。"蒋锐荣的话让我如坠冰窟。
"那丫头能同意吗?"婆婆担心地问。
"妈,您放心,我有一个好办法。"蒋锐荣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