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历史上出名的乱世,后世对于三国向来是给予不一样重视,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出世更为这一段历史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

因受到演义的影响,后人对于蜀汉总是会更加惋惜,刘备和诸葛亮究其一生都没有能实现自己振兴汉室的远大志向,看到这总是让人一阵叹息。诸葛亮在刘备逝世后就将振兴汉室放在了自己的身上,开始多次北伐。



遗憾这几次北伐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了,并且因战争的影响让本就大伤元气的蜀汉,变得更加孱弱,在这不由地会产生一个思考,若是诸葛亮当年不北伐,而是选择休养生息,蜀汉是否就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一、北伐大业

其实故事的开始应该追溯到关羽大意失荆州,也正是因为关羽的战死才有了之后的一系列事情,在此对关羽失荆州,就不进行详细描写了。单单看失去荆州后的一系列事情,刘备作为关羽的结拜大哥,得知这件事后当即就坐不住了,不顾诸葛亮和赵云的劝说,执意要发动战争攻打东吴。



诸葛亮和赵云都对此战是反对的意见战争最终的结果也是能够想象到的,夷陵之战蜀汉惨败,死伤惨重,身为君主的刘备也是痛惜不已,悲痛之下刘备直接就病倒,在那之后刘备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后病逝白帝城,将年少的小皇帝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最初蜀汉和东吴之间是联盟的关系,不过关羽的死也预示两方的关系降至冰点,更不要说后刘备又发动了夷陵之战,东吴和蜀汉的关系已经僵到一定程度了。但等蜀汉新的主事人上位后就不是这样的了。



众所周知早年诸葛亮一直都是支持蜀汉和东吴联盟的,并且有远见的诸葛亮也意识到整个三国曹魏的实力最强,同时也是最有希望统一,为了能守住当前的领地,完成刘备的遗愿,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和东吴联盟。



虽说刘备和关羽都直接或间接因东吴而逝世,两方的关系却在诸葛亮等人的调和之下重归于好。诸葛亮成为了整个蜀汉真正的掌权人,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稳定了朝局,毕竟也是失去了一位君主。



蜀汉遭受了夷陵之战的惨败,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再进行什么大规模战争。并且因刘备不在了周边的很多小国家也开始蠢蠢欲动,解决这些事情又用了五年的时间。等到国内局面稳定后诸葛亮就开始了他的北伐大业。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实现兴复汉室,统一天下。遗憾的是因当前蜀汉的情况,诸葛亮的北伐也是很具有争议性的,即使是过去了一千多年,时至今日对于诸葛亮北伐的看法依旧是众说纷纭。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很简单,接下来从几点来说说,但凡是战争都不会是统一口径,总是会出现不一样的声音,每个人对局面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诸葛亮北伐具有争议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太过于理想化,虽说曹操在当年赤壁之战惨败,但从始至终他都是整个三国势力最强大的一股势力。



蜀汉最辉煌的时候和东吴联盟才能够和蜀汉相抗衡,更不要说是经历了夷陵之战惨败的蜀汉了,在这种环境之下诸葛亮的北伐目标太过于理想,并且蜀汉的也没有办法支撑北伐战争。

不能否认的是北伐消耗了蜀汉大量的国力,不到十年的时间根本就不够蜀汉休养生息的,这样蜀汉还要承担巨大的战争负担。



战争是需要粮草、兵马的,长时间的战争消耗,蜀汉根本就负担不起,这也就让普通百姓的压力更大了。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战争消耗是必须的,若是诸葛亮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取得了成功,就是值得的。



重点就是在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后,北伐还是没有成功,蜀汉的内部是存在很多的势力集团,地方势力和百姓可不看战争的过程,他们所看的只有结果。出于这种种原因,后世很多人都表示若是当年不北伐就不会有这样的劣势局面了。



虽说在演义中对诸葛亮有神化的点,但正史中诸葛亮的能力也是很突出,我们都能够看明白的局面诸葛亮怎么会不知道,诸葛亮北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二、潜在问题

诸葛亮也知道当前蜀汉的势力在那,所以他对曹魏出兵更多的是一种扰乱曹魏发展的目的,三国中期这段时间中一直都是东吴和蜀汉之间矛盾不断。



这两方的斗争已经占据了所有人的目光,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到此时的曹魏正在利用这个好机会休养生息呢,曹魏本就是三国中势力最强的一个国家了,再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他和剩下两国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夷陵之战结束的时候曹魏的军队高达五十万,蜀汉在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后北伐之际最多才只能拿出来十万军队,这十万人还是算上驻守军队的,若是常备军队连十万都到不了,诸葛亮要是不再付出行动干扰曹魏的发展,未来曹魏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这两国给灭了。



当年刘备起事的时候所打出的口号就是“兴复汉室”在蜀汉内部也有不少大臣是忠于大汉的。刘备究竟是为了自己称帝还是为了大汉,我们也不得而知,但他打出去的口号是兴复汉室,他就一定要为这个口号付出行动。



蜀汉后期本就人才凋零,这样的蜀汉更需凝聚人心,如果停止了北伐,蜀汉也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战士们要怎么相信国家,严重甚至可能会引起军队的动荡和哗变。

在战场上是要讲究主动性的,北伐虽说艰难,但诸葛亮的北伐却占据了主动性,要是停止了北伐军事上转攻为守,就丧失了主动权。



在面对外患的时候,内部会不由自主地凝聚成一股力量共同对抗外敌,如若长时间远离战争,国家趋于安定。地方势力一定会有所行动的,甚至会影响到中央的统治。

最后一点不要忘记,没有永远的朋友,当前东吴和蜀汉是有着共同的敌人才选择的联盟,联盟是不稳定,谁都不能保证东吴不会出尔反尔。



三、积极影响

当然要是停止了北伐还是有很多积极影响的,首先就是能够恢复蜀汉的经济和军事,蜀汉其实从关羽大意失荆州开始就没有恢复过来,刘备却在关羽被杀后执意发动夷陵之战,这一战已经伤到了蜀汉的根基。



上文也说了,从夷陵之战的失败到诸葛亮北伐,连十年的修养时间都没有,并且在这几年中,还有的时间是在整顿内部,平定周边势力,这段时间都是不能算上的。

要是不北伐了,不仅能给蜀汉时间修养。并且战争所需要的军资粮草也能够节省下来用作经济和一些建设的发展,就不会出现财政危机的情况了。



停止了战争,百姓们就能够将生活的重心都放在自己的农作上,不用为军队提供物资,也不会出现因战争流连失所的百姓。

战争影响最大的就是百姓,虽说蜀汉向来得人心,再得人心,若是你的统治下让百姓连一个安身之所都没有,他们也不会再推崇这个国家。并且不进行北伐诸葛亮就能够有时间整理蜀汉内部的政治局面。



结语

总的看来积极影响也只是恢复国内的发展,要是长远的看就不是这样了。即使诸葛亮放弃了北伐,蜀汉的局面也不会很可观。

虽说在经济和农业上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但同时也滋生了很多内部的矛盾,最终依旧逃脱不了被曹魏吞并的结局,若是内部不平定,可能会更早亡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