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一爆再爆,不仅仅是因为其震撼的视听效果以及流畅的叙事结构,也在于其背后可考的众多细节。无论是动画中人物的方言口音归属、还是妖族原型在自然界中的相关知识、抑或是打戏设计的背后物理原理等……皆不负这部佳作的五年打磨。这背后众多的拓展知识今天一次性看个够!
哪吒重塑肉身,最开始用的不是莲藕
其实最早在《封神演义》中哪吒为莲花化身,躯干取自荷叶梗。《封神演义》第十四回“哪吒现莲花化身”中曾言:“把五莲池中莲花摘二枝,荷叶摘三个来……又将荷叶梗儿折成三百骨节。”
而故事逐渐演变,莲藕成为重塑哪吒肉身的不二之选,也不无道理。首先,莲藕取自莲花,二者本是同源。再从莲藕的形态上看,成熟后的藕节与人体的骨骼关节以及手臂形态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而更为精妙的是,藕的横截面上有许多孔洞。折断藕时,藕内部会拉出无数细细的白丝——“维管束”组织,它们在藕的生长过程中起到水分和养料运输的作用,犹如血管之于人类。国外学者通过拓扑学结构分析发现,莲藕和人体结构在拓扑学上具有同胚关系。而在《哪吒2》在重塑经典时,又结合笑点与新意催生了用藕粉捏人的创新设计,成为对经典守正创新的又一美谈。
就文学性上看,既有“藕断丝连”这一说,恰如哪吒肉身被毁但魂魄尚在的状态,所以用莲藕重塑肉身,颇为贴切;亦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意象,与电影中哪吒出身魔丸却不自颓,勇做自我的坚韧品格相适配。
最后,作为本土植物,莲藕早已扎根于这片土地,全世界80%的莲藕产自中国。本土底蕴催生本土传说,中国莲藕资源丰富,莲花意象高洁,这才结下了哪吒与莲花、莲藕的不解之缘。
陈塘关到底在哪里
前段时间各地文旅局掀起了一股“抢孩”风波,针对“哪吒究竟是哪里人”“陈塘关又所属何地”展开了激烈讨论。有关陈塘关的现实地理位置无明确历史资料,目前网络上也以推测为主:有人认为是在天津河西区陈塘庄,也有人说是在安徽蚌埠固镇县九湾,还有观点认为在四川宜宾、福建惠安县或河南西峡县等地。
这些说法各有依据,但如果根据明代的《封神演义》原著设定,陈塘关应位于殷商疆域范围之内,四川宜宾和福建惠安就被排除在外了。
但是陈塘关有临海设定,紧邻东海,这在《封神演义》原著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中有所提及:“(哪吒)脱了衣裳......不知这河是九湾河,是东海口上。”而天津的陈塘庄有通往大海的海河,地理位置与这一描述高度吻合。此外,还有学者通过对天津沿岸贝壳堤的研究发现,在哪吒故事发生的商朝末年时期,天津陈塘关应该就是海滨关隘。
图源:冯哲,严亚玲,刘中举,等. 哪吒寻根记——贝壳堤背后的故事 [J]. 化石, 2020, (02): 72-75.
因此,综合“在殷商疆域内”和“靠近海边”两个条件,天津河西区陈塘庄似乎是最符合的选项。而在电影中陈塘关百姓的配音也有带天津口音,似乎也能与之对应。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神话史诗中的人物与地名,陈塘关或许或许只是一片地理位置的泛称,并不能完全以如今版图而划。哪吒作为据有天地灵气的神话人物,也并无明确的故乡之属。
海底妖族不死的秘密
在电影中,龙宫被颠覆性的设计为“海底炼狱”,遍布岩浆。令人惊讶的是,那里尽管环境极端,也仍有海洋生物繁衍生息。这一类自然奇观真实存在吗?
现实中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给予了我们肯定的答复。
地球内部的岩浆房好似一个高压锅,岩浆在锅中积聚,遇到裂隙便喷涌而出。这种裂隙大多为大洋中脊,灼热的岩浆在大洋中脊处的火山口中由地幔不断上涌。岩浆温度可高达1200℃,这是任何已知的生命都无法承受的。但岩浆加热海水,并和海底岩石发生反应,形成热液活动,这一区域被称作海底热液区。这个区域常有浓烟从海底冒出,形成所谓的“黑烟囱”或“白烟囱”。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这些“黑烟囱”附近的海水富含重金属离子和硫化物,缺乏阳光且温差巨大,却孕育了独特的生态系统,花朵般的管状蠕虫和白色的贝、蟹等典型生物在此繁衍,这也是电影中海底妖族为何带壳类居多的原因。
海妖首领章鱼将军敢自断肢体,自产自销,也是有考据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刘必林教授指出,章鱼将军的“自助铁板烧”绝非虚构,章鱼的腕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头足类的断腕再生是一个高度协调的多层次生物学过程,涉及干细胞动员、信号通路协同、表观遗传调控及能量代谢适应等。这一情节设计不仅构成轻松笑点,背后也有其生物学原理。
土拨鼠妖群原型来自川西
除了官方玩梗土拨鼠的“啊———”之外,电影中的土拨鼠妖群设计也很考究。其首领与副手配音带有西部口音,因为我国主要分布着 4 种旱獭(土拨鼠为“旱獭”俗称):灰旱獭、长尾旱獭、西伯利亚旱獭和喜马拉雅旱獭,主要活动于西北、西南等地。同时电影中还有一细节,即土拨鼠老大的座垫为藏狐皮,这也符合地理学与生物学常识。在我国,藏狐与旱獭活动区域大部分重合,且在生态链上为竞争关系。
导演饺子在采访时曾表示,电影中土拨鼠的原型来自川西地区,那很可能是喜马拉雅旱獭。它们以家族群居,共同觅食、挖洞和冬眠,这也是哪吒一进去就看到大群土拨鼠一同干饭的原因。
石矶娘娘的材质构成
根据地质学的划分,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关于电影里的石矶娘娘属于哪一类,目前讨论度最高的答案是:玄武岩。
玄武岩由岩浆冷却和凝固而成,颜色多为黑色,少数呈灰绿色或暗紫色,属于岩浆岩的一种。这种岩石的特点是岩浆喷发初期会产生大量气孔,有些气孔较大宛如杏仁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矿物质会填充这些气孔。
而石矶娘娘的“肤质”非常符合玄武岩的岩石特征——肤色暗沉偏紫,前刘海上可见明显,脸上散布着杏仁状结构。
不过,当石矶娘娘变小之后,她的岩石类型可能又发生了变化。mini版石矶娘娘外貌呈青灰色,质地致密,这一特征更接近石灰岩(沉积岩的一种)。
当然现实中的石质只能作为参考,石矶娘娘作为神话人物,或许有着囊括万石的不凡神力,电影人物形象的塑造也要综合美感、技术等因素。
神仙斗法也讲物理学
在电影里,哪吒和敖丙与申正道有着一场流畅精彩的打斗戏份,其中主电属性的攻击在水中肆意蔓延时,敖丙紧急动用神力将湖冰冻,利用了一个物理现象——水导电而冰不导电,限制了对手的行动化解了危机。
严格来说纯净水不导电,但日常用水因含溶解的矿物质离子具有导电性。当水凝结为冰时,规则的晶体结构会锁住离子运动,导电性骤降。虽然现实中的冰因含杂质仍有微弱导电性,但与液态水的导电性能存在量级差异,这个物理细节的运用既符合科学原理又具戏剧张力。”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地理、光明日报、澎湃新闻、中国新闻周刊)
(大众新闻编辑 张春宇 实习生 吕名晓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