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激动,《哪吒2》票房不仅突破百亿,还超越了《狮子王》,成为全球票房前十。
《哪吒》导演饺子,彻底火了。
其实,五年前《哪吒1》横空出世的时候,饺子就出名了。
两部《哪吒》我们全家都去电影院看了,非常震撼,非常喜欢,也非常骄傲。
骄傲中国动画电影的崛起,更骄傲大导演饺子是我们华西校友。
01
— Dr小鱼 —
在校园里遇见饺子
这段时间我的华西本科校友群每天都热闹非凡,所有人都在为饺子开心骄傲,大家都想在记忆中搜索点饺子的印记。
我们是98级的,饺子是99级,我们年级有不少同学见过他。
我家先生说,他对饺子有印象,当年我们98级公卫男生和99级药学男生都住在“男二舍”,在宿舍上上下下经常碰到。
让校友们特别兴奋的是,饺子以医学生的身份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导演,这个界跨得相当大,也相当成功。
不得不说,医学院真的是个神奇的地方,多才多艺的人很多。
医生转行文艺界成功的人特别多。
我用DeepSeek查了一下,以下这些知名作家艺术家都是医学院出身。
中国作家有鲁迅、郭沫若、余华。
外国作家有契科夫、毛姆、渡边淳一。
文艺界有罗大佑、冯唐、侯文咏。
费翔也是医学院出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医学系。
饺子是新一代弃医从文的佼佼者。
跟上述牛人家境优越、年少成名的弃医从文不同,饺子的路走得并不容易。
他熬到中年才见到起色,所以他的成功更加令人敬佩。
随着《哪吒2》不断刷新中国甚至全球影史,饺子的成长经历也被大家了解。
在这个极度功利、极度内卷,乃至于“鸡娃正义”的时代,饺子妈妈高远的格局和无私的爱非常值得所有中国父母学习。
02
— Dr小鱼 —
你能接受孩子啃老吗?
饺子不是那种一出道就发达的幸运儿。
虽然毕业于国内顶尖医学院校——华西医科大学,但他并没有选择进入旱涝保收的医疗系统。
他选择做漫画。
这是一个非常小众而危险的选择。
要知道,当年我们华西医科大学的毕业生根本不愁工作。
饺子是99级的,药学读四年,他应该是和我同一年毕业。
我2003年毕业的时候,是工作找我,不是我找工作,那时候我们发愁的是到底是选哪个工作?是去上海,还是北京,还是深圳,或者留在成都?
而且我们的工作基本都是事业单位或公务员,有编制解决户口的那种。
他没去医院当药剂师,而是去当漫画师。
这个选择光靠勇气是不够的,还得有家人的支持。
因为根本没有动画公司要他。
谁会要一个学药学的人做动画?
饺子就自己对着二手电脑学MAYA软件,用三年零八个月打磨出16分钟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这部零预算的短片横扫多个动画界大奖,让他在业内有了基础。
他的妈妈太伟大了,在这三年里一直用微薄的工资支持他。
有个报道细节说,饺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家窝着,最后连亲戚都看不下去了,当面质问李爱琴,“你儿子快30岁了还靠你养着,不丢人吗?”
面对这种“啃老”的眼光,李爱琴回应很平静:“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我相信他。”
这些风言风语自然也传到了饺子耳朵里。
他跟母亲说要不我还是出去工作吧。但李爱琴却安慰他:“想清楚了就去做,大不了我养你辈子”。
试问,有几个父母能做到这样?
03
— Dr小鱼 —
你能让孩子学习无用的东西吗?
大家都羡慕全面发展的跨界能人,但可曾想过,这种跨界的能力从何而来?
跨界,不是成年人热血上头就能跨的,这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
饺子能从医学跨界到动漫,根本原因的从小学画画。
饺子从5岁开始学画,12岁把《西游记》《三国演义》里的人物画满整整12本素描册,画完了四大名著。
他的父母没有因"画小人耽误学习"而没收他的画具。
他的爸爸反而把医院废弃的X光片洗净给他当画布。"
饺子说,“透过那些发蓝的胶片画神将,特别有魔幻感"。
我经常听到家长说,学什么音乐,学什么画画,考试又不能加分!
还有家长因为孩子用画画挣钱接单,而怒撕孩子的作品。
他们可曾想过,也许就是这一撕,把一个天才画家给毁了?
在功利到极致的鸡娃时代,有多少父母能真心接受孩子去热爱那些“无用的东西”?
这个问题需要摸着良心来回答。
04
— Dr小鱼 —
现在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毕业,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大家在发愁孩子工作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时代变了,原有的工作和职业都在变化。
很多人没有工作,但也很多人挣钱挣到手软。
我有个朋友的小孩,从小喜欢做手工,喜欢给洋娃娃缝衣服。
大学毕业后她没有工作,她做玩偶时装在网上卖,接单都接不过来,每个月收入大几万。
越来越多靠热爱和兴趣获得高收入的人群,而那些标准化教育下的“人才”却失去了工作的机会。
"我相信你"是一个超级厉害的魔咒。
它能给孩子织起一张坚实的防护网,兜住他们勇往直前,创造奇迹。
我们也要争取做这样的父母,与大家共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