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
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雨水节气翩然而至。
此时冰雪渐融,东风送暖,天地间如悬起亿万银丝,悄然唤醒蛰伏的生机。
作为春季第二个节气,雨水不仅标志着气象转折,更承载着农耕文明“敬天顺时”的千年智慧。
雨水
物候现象
一候獭祭鱼 | 水暖鱼肥
河冰初破,水獭捕鱼陈列岸边,宛如祭祀,古人谓之“獭祭”。这一灵动画面,实为自然对春信的庄严宣告。
二候鸿雁来 | 北归启程
感知阳气的鸿雁开始北迁,于云间书写“人”字,将南方的暖意衔回故土。
三候草木萌动 | 绿意破土
地气升腾,草木嫩芽顶开冻土,柳梢泛起朦胧青雾,李树枝头绽出米粒般的花苞。
雨水
传统习俗
▍ 接寿:以粥养春
川西地区有女婿为岳父母“送节”之俗,以罐罐肉谢养育之恩,红绸祈健康长寿。一碗炖得酥烂的肉汤,炖煮的是孝道传承的温度。
▍占稻色:预兆丰年
农人将糯谷爆炒成米花,以白花多寡占卜稻谷收成。爆米花的脆响中,藏着对五谷丰登的殷切期盼。
▍勤耕始:备耕正当时
“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江南农谚道出春耕序幕。整田修渠的忙碌身影,正是大地最美的春耕图。
雨水
养生之道
▶宜:健脾祛湿
· 晨起可饮姜枣茶驱寒暖胃
· 多食山药、薏米、莲子等甘淡之物
· 推荐时令菜:荠菜豆腐羹、春笋炒腊肉
▶忌:过早减衣
“春捂”尤重下肢保暖,可佩戴护膝,避免“倒春寒”侵袭。
▶ 起居调摄
· 早起顺应阳气升发,夜卧不迟于亥时
· 晨起梳头百下以疏利气血
· 适度舒展肢体,宜练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
雨水
文化意蕴
雨水是诗人笔尖的墨晕,晕染出万千气象:
杜甫笔下“好雨知时节”的欣喜,韩愈眼中“天街小雨润如酥”的细腻,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惆怅……这飘洒的雨丝,既润泽土地,亦滋养文心。
于现代人而言,雨水更似自然的隐喻:
它提醒我们——生命的勃发需要耐心与沉淀,正如草木在春雨中默默蓄力,方能在惊蛰时惊艳破土。
雨水至,万物始
当第一场春雨叩响窗棂
且沏一壶明前茶
细品天地交泰的韵律
待陌上柳色新
共赴一场与春天的郑重约会
图片来源:pixbay/pexels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责 编 | 姜 琼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 张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