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政协原主席张贤福落马,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张贤福仅是一名正处级退休干部,为何能在众多的落马官员中“脱颖而出”,赢得超高的流量?

原来,老张主席属实有点太老了,1950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经75岁,退休也将近15年了。

真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逍遥法外十多年,老张头最终还是被抓进去吃牢饭、踩缝纫机。只是如此风烛残年,如此长期养尊处优之身,能经受狱中生活否?能活着出来否?

此外,张贤福被查,还有一大新闻点:他的宝贝儿子、担任金口河区自然资源局局长的张川,也跟着他一起“进去”了!



张贤福落马的消息发布不到半小时,张川落马的消息便紧接着公布了。这对父子,脚跟脚一起被请去“喝茶”,堪称创造了当地官场的“奇迹”!

北大博士冯军旗在《中县干部》中提到,在县区官场,政治家族现象特别突出。而政治家族的大小,往往和家族核心人物的权力和位置成正比——核心人物权力和位置越重要,家族内出的干部也就越多。

作者还根据一个家族出“干部”的多少,把政治家族分为“大家族”和“小家族”,一个家族产生5个以上副科级干部为“大家族”,5个以下、2人以上的为“小家族”。

根据作者的细致调查,在中县之内,竟然梳理出21家政治“大家族”、140家政治“小家族”。

在金口河区,张贤福家族绝对算得上不容小觑的政治家族。

1950年10月出生的张贤福,是土生土长的乐山人,21岁参加工作,曾长期深耕乐山金口河区,历任金口河工农示范区团委副书记、金口河工农区金河公社党委书记、区委宣传部部长。


1990年3月,张贤福升任金口河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跻身县处级干部行列,成为当地官场的佼佼者。

其后,一直未进入县委常委班子、仅是普通副区长的张贤福,更是迎来仕途的罕见升迁:荣升区政协主席。

县区政协主席,虽然实际权力不是很大,却是一个如假包换的正处级,在一个县区的政治序列中,是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之一,是高居金字塔顶的大佬。

因为,一个县区的正处级干部,连一只手的手指——5个都不到,除了区委书记、区长、区人大主任,也就是区政协主席。这4个人,才是妥妥的正处级,县区普通的公务员,终其一生也很难混个副处级干部。

在县区官场,按惯例,一般都是年龄偏大且排名靠前的县(区)委常委才能当上政协主席。

就是在省一级,能荣升正部级的省政协主席,要么是省委副书记,要么是资深省委常委,普通的副省长,一般连想也不敢想。

作为普通副区长的张贤福,能够击败多位区委常委而坐上政协主席的宝座,说明其人脉、能量都不一般。

2010年8月,已改任区政协调研员的张贤福突然提前退休。实际上,还有两个月他就满60周岁了,就可以正式办理退休手续了,为何两个月也不能等,偏要提前退休,的确令人费解。

而退休以后,张贤福一直居住在金口河区。作为老政协主席、正处级退休干部,在当地官场也不乏出头露面的机会。而按照惯例,对于张贤福这样的老干部,每到逢年过节,当地主要领导一般都会登门拜访慰问的。

据金口河区区人民政府网站消息,2024年10月11日,金口河区委书记专程看望慰问张贤福、王禄春等离退休老同志,并通过他们向全区老干部、老同志、老年人致以重阳节问候和美好祝愿。


据中国发展网消息,2021年6月30日,时任乐山市金口河区委书记率队走访慰问部分老党员和退休老干部,他们首先来到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张贤福家中,拉家常、聊近况、话发展,并为张贤福送上“七一”慰问金。

在得知张贤福作为退休党员,充分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一如既往支持全区中心工作,张书记代表金口河区委向张贤福表示感谢和敬意。

值得一提的是,张贤福和其子张川的学历都是“在职大专”。

作为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张贤福,拥有在职大专学历很正常,他这个年龄段的干部,学历普遍都不高。

但张川生于1977年12月,而他却连个全日制大专也没有考上,只能通过在职形式提升学历,可见老张对儿子的教育并不成功,小张的学业实在乏善可陈,只能上个中专就参加工作了。

但有老张这把“大伞”,在学校里混得不咋样的小张,在官场上却令人刮目相看,仕途之初便一路青云直上。


2003年2月,张川从一名永和镇政府的普通干部直接晋升乐山市金口河区农业畜牧局副局长,时年仅26岁位列副科级,此时距离其参加工作仅5年。

此后不久,张川便重新杀回永和镇,直接出任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按时间推算,当时张川不会超过30岁。

2009年11月,张川更换赛道转任乐山市金口河区金口大峡谷景区管委会主任。这一操作似乎不符合常理,唯一可能的合理解释是他们预期该景区会升格为副处级建制或者经由该岗位直升副处的可能比较大。


2011年3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大瓦山湿地公园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张川同时担任四川大瓦山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

2014年9月,张川重回主干线担任乐山市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党委书记,这个安排很一般,主要原因恐怕是张贤福已经退休,影响力明显变弱了。

2020年11月,43岁的张川转任乐山市金口河区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此时的张川,正科级任职年限已远超10年,具有4个正科级岗位任职经历,虽然弄了个四级调研员的副处职级,却一直无法跻身县区领导行列。

或许是在职大专的学历影响了他的仕途升迁。说实话,这个学历实在太寒酸了,在当下的县域官场,能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的,哪一个没有本科文凭,甚至不少人还是硕士甚至博士。

难道小张局长没有能力去拿个在职本科文凭?抑或是自恃有老爸作后台,不屑去拿什么文凭?

看来,在当下的县域官场,如果硬件不够或能力不强,政治家族的代际传承也不灵了。

对于一个长期得不到提拔的官员来说,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报复性腐败。

也就是说,对于一名失意官员来说,在仕途上遭遇挫折之时,常常会在经济上、享乐上寻求补偿,从而走上腐败之路。

在现实生活中,失意官员也最易失足,从而成为别有用心之徒张网以待的“猎物”。

而对于金口河区自然资源局局长的张川来说,其职务贪权量又颇大,执掌土地、项目大权,过手的资金很多,在区直部门单位中,是个数一数二的肥差。

因此,作为官二代、长期得不到提拔的学渣官员,张川成为腐败分子的可能性很大。

而在小张利用职务便利大搞权钱交易的同时,那个将小张扶上局长宝座、如今退休在家的老张,恐怕也不会闲着,而是积极充当掮客,利用儿子的权力搞钱。

于是乎,父子联手,以权谋私,上演了“家族式腐败”的丑剧。

于是乎,老张在退休15年后被查,小张则是任上落马,一对父子携手走进班房,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去年初,中纪委机关刊物《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曾专门刊发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的署名文章。该文提到,从办案情况来看,部分县级纪委监委办案呈现“两多两少”现象。

“两多两少”即:查办一般党员干部案件多、查办县管干部案件少,留置上级交办人员多、留置县管干部少,全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县全年没有留置一名县管干部,聚焦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不够。

“全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县全年没有留置一名县管干部”,真是太令人震惊了!

是这些县里的县管干部全都清正廉洁,没有腐败分子吗?

非也!从常识来说,越到基层,干部的数量越庞大,素质越参差不齐,受到的监督越薄弱,因此走向贪腐的可能性越大。

之所以出现“全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县全年没有留置一名县管干部”的现象,是因为腐败的县管干部们没有受到查处、逍遥法外而已。

为何县域办案难、县管干部查处难?关键的原因是,县城是“熟人社会”,关系盘根错节,人情风盛行。对于某些县管干部来说,如果不是民愤极大,或被举报人死死咬住,往往是很难受到查处的。

县管干部一般都是科级干部,手中都有大大小小的权力,其廉洁与否、履职如何,对县域发展有重要影响。

而县管干部、基层干部就生活在群众身边,他们的违纪违法行为,会严重啃食群众的获得感,严重玷污党员干部队伍的威信和整体形象。

反腐败斗争,绝对不应该“上热下冷”“上严下松”!全面从严治党,需要零容忍、全覆盖,县域不应该成为反腐败的“死角”和“薄弱环节”!

既然高层关注到部分县域存在从严治党宽松软的现象,自然会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诸如强化对基层的巡视巡察、加大异地办案力度等。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县区干部、基层干部受到查处,而且夫妻、父子等同时落马的情况也频频出现,“全家腐”导致“全家覆”的现象屡屡出现在媒体的公开报道中。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的数据,2024 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乡科级干部 11.2 万人,立案查处乡科级干部 12.1 万人。

乐山张氏父子一同落马,不会是个例,类似的现象在未来还会反复出现。

在大数据反腐的新时代,县域“政治家族”的好日子到头了!

来源:仕道,作者:仕道君

关注下方公众号回复:deep

获取《DeepSeek15天指导手册—从入门到精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