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软禁起来的张学良,听闻自己曾经的心腹秘书,率领东北军一部接受中共改编后,不怒反喜,欣慰道:“必之这条路走对了。”这话他还让弟弟张学思代为转告。必之是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吕正操的字。
1937年10月14日,国民革命军第53军691团团长的吕正操,率领本团将士接受中共改编。过去50年后,吕正操在回忆录中写到:“691团每一个官兵,此后无不始终牢记改编为人民自卫军的这个日期。因为从这一天起,我们的团队走向了新生,每一个人也走向了新生。”
吕正操是1922年加入东北军的,自东北讲武堂毕业后,就在张学良身边工作,任少校副官、秘书。从1929年到1936年西安事变,他不是在张学良身边工作,就是张学良部下任职。张学良是吕正操的贵人,也是影响吕正操思想的关键人物。
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吕正操跟着张学良也不例外。
1933年年初,张学良被迫下野并出国。他在国外的时候,蒋介石抓紧对东北军的改编,不顾侵略者威胁,频繁调动军队打内战。蒋介石命令东北军去鄂豫皖打红军,以此消耗两方力量,但东北军上下一致拒绝南下,并提出张学良回国统兵的坚决要求。
万般不情愿的蒋介石,于1934年1月电召张学良回国,并把剿灭鄂豫皖的担子丢给他,任命其为鄂豫皖“剿匪”代总司令。张学良不想带兵打内战,只希望留在蒋介石身边,试着“感化”他去领导全国抗日。可惜蒋介石不可能被感动的。
被逼无奈之下,张学良率军南下,不过三个月时间,近3个师的精锐部队被红军消灭。让张学良感到寒心的是,蒋介石不仅不补充兵员装备,还将这些部队的番号编制取消。
残酷的事实证明,这样“剿匪”没有出路,只是会不停消耗抗日力量。这时候的张学良,逐渐意识到“联共抗日”的必要性,兵谏种子开始茁壮成长。
西安事变吕正操虽然是个小人物,但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将吕正操调到身边,任内勤副官一职,负责自己在西安公馆的安全。西安事变中,吕正操跟前来谈判的罗瑞卿等中共代表多有接触。
很多人都感到奇怪,身为张学良心腹秘书的吕正操,为什么在东北军做到头,也还只是个团长?原因很简单,他得罪人了。被他得罪的不是别人,正是蒋介石。
1934年下半年,蒋介石在庐山设立军官训练团,并自任校长,妄图复刻黄埔军校的模式,拉拢更多军政人才为他一人所用。蒋介石在讲台上反复论述“攘外必先安内”的正确性时,吕正操跟身边的东北军将领,小声嘀咕着对“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对。
下面的动静被越说越起劲的蒋介石注意到,便停了下来。中央军将领早就注意到正说话的吕正操几人,趁这个机会狠狠瞪了他们一眼。到了晚上,吕正操等东北军将领,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时,想到东北的故土和亲人,不禁泪流满面。
碰巧白天瞪他们的中央军将领路过,见状不同情反耻笑,还有个人说出“亡省奴”的伤人话。吕正操等人闻言触电一般噌得一下站起来,质问道:“你说什么?有胆子再说一遍!”那人也是愣头青,可能自持有蒋介石嫡系身份,又说了一遍。
吕正操几人挥舞着拳头,跟故意挑衅得中央军将领们“打成一片”。这事闹到蒋介石处,以陈诚出面道歉结束。1936年8月,吕正操进入南京陆军大学高级班学习。
吕正操虽然出身东北军,但他若是追求功名利禄,可以说向蒋介石低个头就能得到。张学良有意提吕正操到116师做师长,奈何被心向蒋介石的东北军高级将领所阻挠。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去南京一去不复返的结果,是吕正操早就预料到的,所以他早早回到原来的部队——647团,抓紧掌握。1937年上半年,包括647团在内的许多东北军被缩编拆分,647团被分到三个旅里面。691团是合编成立的,吕正操这个团长一开始只能指挥下面的一个营,另两个营是别的团调来的。
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吕正操团在国民党军旗的引导下血战过一段时间,但由于中央军的一味南撤,侵略者占下华北大片土地。691团若是继续跟着国民党跑下去,除了打击不了侵略者外,还可能因蒋介石的调令全军覆没。
1937年10月14日,吕正操率领691团,正式脱离国民党军,开始接受中共的领导指挥。当时张学良没有人身自由,但对抗战情况还是颇为了解的。他十分认可吕正操的做法,既然在国民党的旗帜下无法打击侵略者、回不了东北,那就换一面旗帜吧。
吕正操的行为,深得张学良的认可,是张想做却下不定决心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