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前言

我叫王文旭,我一直觉得人只要善良,多做好事,就一定会获得福报,这也是我的父亲对我的言传身教。

小时候家里条件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是不愁吃穿的,相反我们家的邻居王叔一家过得很是艰难,中秋节那天父亲给他们家送去了饺子和肉。

去年父亲生病住院,很久没再联系过的王叔女儿却来到病房探望父亲,却两手空空,什么礼品都没拿。

01

1986年的秋天,那时候我们家还是住在村里,那个时候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依旧算得上安稳。

父母勤劳朴实,我们兄妹俩虽然没有什么奢侈的享受,但也从没缺过我们吃穿,父母对我们也很是疼爱。

可以说,我和妹妹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没吃过什么苦,但和我们同村的邻居王叔一家日子就过得艰难的多。



王叔是个善良淳朴的好人,经常帮着村里的人,谁家有难事,他总是第一个帮忙,前些年我家盖房子,他也来帮忙,干得十分卖力。

王叔家孩子多,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加上王婶身体不好,常年卧床,家里负担很重,都靠王叔一个人撑着。

家里孩子穿的衣服都是别人送的旧衣服,缝缝补补穿好多年,吃的饭更是不见荤腥,我有时候还会偷偷将自己攒的糖给他们吃。

王叔每天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工作也只能做些零散的活,收入微薄。可即便如此,王叔还是总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他不善言辞,却总能用行动表达自己的善良。

我记得那年中秋节,母亲一大早就开始忙碌,剁肉、和馅儿、包饺子。作为孩子,我和妹妹在院子里玩耍,嬉笑声充满了整个小院。

正在我们玩着玩着的时候,父亲突然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拎着一块大腊肉,另一只手端着两盖饺子。



“爸,你去哪儿?”我好奇地问,心里有些不解。

父亲放下肉,笑着说:“今天过节,你王叔家肯定没什么好吃的,平时他还给我们家帮忙,我们家多一些,给他们送去。”父亲的语气平淡,却让我感受到一股温暖。

我跟着父亲一起走到王叔家,王叔家的房子很是破旧,就只有三间房,一大家子挤在一起,比起我们家新盖的房差得多。

门口的老榆树下,王叔正坐在一张木凳上,低着头在那里抽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我和父亲就直接走了进去。

02

王叔看到父亲拎着肉和饺子走过来,一愣,眼里立刻涌上了泪水,起身连连摆手。

王叔哽咽地说:“大哥,你这太贵重了,怎么好意思呢?快拿回去!”

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道:“没什么,大家都是乡亲,过节互相照应一下,别太客气,孩子们也是长身体的时候呢。”



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无声的情谊,不是用语言表达的,而是用行动,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也记进了我的脑子里。

从那以后,我们两家的关系越来越好,平时的时候两家也会经常往来,一有什么事,王叔就来帮忙,父母也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照顾王叔家的几个孩子。

我和妹妹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学会了什么叫“为他人着想”,什么叫“乐于助人”。

时光流转,我和妹妹也都长大了,父母年纪也大了,就把他们都接到了城里来住,也方便我们照顾。

离开村子后,父母就很少回去了,平时偶尔的时候会打个电话聊一聊,但也不多。直到去年,父亲突然生病住院。

母亲年纪大了,不宜过度劳累,我和妹妹每天往医院跑,轮流照顾父亲。一天中午,我刚给父亲喂完药,准备出去透透气,突然看见病房门口站着一个女人。



她穿着一件简单的衣服,脸上没有过多的装饰,眉宇间带着一丝熟悉的感觉。等我仔细一看,竟然是王叔家的大女儿——王娟。

我愣了一下,急忙站起来:“王娟姐,好久不见了,怎么是你?”王娟看着我,微微一笑,“看来我没找错地方。”

听她说的话我有些疑惑不解,她就进了父亲的病房,我也跟着走了进去。看到父亲躺在床上,她哽咽着说了句:“叔,这些年没见,您老了很多啊...”

父亲一眼就认出了她。“娟儿,你怎么来了?”

“听说您生病住院了,我父亲在家急得不行,身体不好又不能亲自来,就打电话让我过来看您。”王娟回到。

我看着王娟,两手空空,也没带什么东西,也算是什么看望病人啊,可很快我就被打脸了,她从包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了我。

“这是……”我接过信封,心里有些疑惑。她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尴尬,又带有一丝丝期待。



03

“我来的有些急,也没买什么礼品,这信封的卡里有五万块钱,虽然不多,但也请收下。我们家一直记得您父亲当年给我们家的恩情。”

五万块钱?!我震惊了,手中的信封突然开始沉甸起来,虽然这对我们家来说并不算多,但对于王叔一家来说,肯定不是一个小数目。

我和父亲都连忙拒绝,让她收回去,心意我们已经收到了,父亲现在病情也没有恶化,再过几天就要出院了。

可王娟姐十分坚持,非让我们收下,“叔,您不拿着钱,我爸在老家心里不踏实,您就收着吧!”

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王娟和她父亲的举动都让我想起了那个86年的中秋,父亲送肉送饺子给王叔家的情景。

当年仅仅是那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让王叔一家记了那么多年,一直惦记着报恩,最终我们还是没收那个钱。



做什么事情都想要回报那就变了味道,也失去了做这件事的初衷,我告诉王娟姐,把这件钱拿回去,当年的事都是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小事,不必放在心上。

等过两天父亲出院了,我开车带父亲回去住几天,让他们两个见见面,聊聊天,也那么久没见了。

当时的病房显得特别安静,王娟站在那里,虽然没有过多的言语,却用自己的方式传递了那份感恩。

之后父亲病好之后出了院,我开车将父亲带回了老家,两个老人像是多年老友一样,见面眼含泪花,聊到半夜也不愿意睡觉。

我带着父亲在老家住了一个多星期,后来实在是工作上脱不开只能回去,临别时两个老人紧握着对方的手不放开。

因为他们真的这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见面了,又或者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我想,这份感恩,是父亲的善良与温暖在多年后传递给了她,也让她们一家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回馈给了我们。

每当我想起那年父亲在王叔家送去的肉和饺子,心里总会升起一种暖意,那种无私的善良,是父亲给我最宝贵的教诲。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配图来自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