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2月1日夜,白崇禧饮下药酒后浑身燥热,撕碎睡衣翻滚至死。次晨,副官发现尸体呈诡异青绿色,床头半杯残酒散发刺鼻苦味。蒋介石闻讯,特意嘱咐:按一级上将规格治丧。
追悼会上,他凝视白崇禧遗像良久,忽然对蒋经国低语:其实我最佩服的,还是他的硬骨头。
在台湾的十七年间,白崇禧书房始终挂着《漓江烟雨图》。某日他醉酒题诗:八桂云山空入梦,三湘子弟尽成灰。
这幅字后被保密局搜走,蒋经国批注:此人至死不忘广西,危险分子。
他能在战场上算尽机关,却参不透蒋介石“以桂制桂”的权谋;他笃信“军人不党”的信条,却不知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内,没有政治盟友等同自绝生路。
李宗仁晚年评价道:白崇禧若肯早反蒋,中国何至于此。
那么,白崇禧为何会突然暴亡呢?他的死和蒋介石父子有没有关系?李宗仁又为何会如此说呢?
桂系崛起:从草莽到庙堂
1893年3月18日,广西临桂县山脚村,白崇禧生于一个破落士绅家庭。
他的父亲白志书早逝,家道中落,母亲马氏以织布为生。年幼的白崇禧常蹲在村口听老兵讲述中法战争的故事,对镇南关大捷的细节如数家珍。
1907年,14岁的白崇禧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堂,与李宗仁、黄绍竑成为同窗。
三人常在独秀峰下演练兵法,白崇禧总以树枝作剑,模拟“围魏救赵”之策,被同学戏称“小诸葛”。
武昌起义爆发后,白崇禧剪辫参军,加入广西学生军敢死队。
在汉口刘家庙战役中,他率三十人夜袭清军炮兵阵地,身中三弹仍高呼冲锋。此役后,他一战成名,得了个“白疯子”的诨名,却也被保送至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
在保定期间,他精研《孙子兵法》,尤其推崇“兵贵神速”之道,常对同僚言:“用兵如弈棋,一子慢则满盘输。”
1921年,旧桂系军阀陆荣廷横征暴敛,民怨沸腾。白崇禧、李宗仁、黄绍竑密会于梧州白云洞,以鸡血酒盟誓:驱逐陆逆,再造桑梓!
三人分工明确:李宗仁联络旧部,黄绍竑筹措军饷,白崇禧制定“联沈倒陆”之策。借沈鸿英之力牵制陆荣廷主力,奇袭南宁。
1924年,他们以五千残兵在昆仑关大破陆荣廷三万大军,陆荣廷乘竹筏逃入越南,史称“三杰定桂”。
此役后,新桂系正式掌控广西,白崇禧任总参谋长,着手推行“三自政策”,创办广西军校,培养出廖磊、夏威等一批悍将。
北伐战争中,白崇禧的军事天才展露无遗。
1926年,他他提出“避实击虚,先取湖南”的战略,亲率第七军昼夜奔袭长沙,以“迂回包抄”战术三日破城。在汀泗桥战役中,他命工兵连夜架设浮桥,亲率敢死队泅渡咸宁河,突袭吴佩孚指挥部。
当北伐军攻入武昌时,苏联顾问加伦不由惊叹道:这个戴圆框眼镜的年轻人,比拿破仑更懂运动战,让我想起了苏沃洛夫。
蒋白纠葛:合作与对抗的二十年
然而,随着北伐的胜利,国共合作也出现了裂痕。“四一二政变”前夜,蒋介石召见白崇禧:“清党之事,健生以为如何?”
白崇禧扶了扶眼镜:共产党如野草,不除必成燎原之势。上海青帮杜月笙可用,学生愿往联络。
次日,他密会杜月笙于法租界,以十万银元买通青帮弟子,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宝山路惨案”。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白崇禧任总参谋长兼淞沪卫戍司令。
他主持制定的《国民革命军整编方案》,将各地军阀部队整编为四大集团军,却将桂系主力压缩至第七军。李宗仁愤然:蒋介石这是鸟尽弓藏。
白崇禧却不以为然,哈哈大笑道:无妨,军人当以战功立身。
中原大战时,白崇禧又创造了军事史上的神话。面对冯玉祥、阎锡山百万联军,他率三万桂军千里奔袭,七日攻占郑州。
在陇海线决战中,他命士兵每人背负二十斤沙袋,一夜筑起三里长的掩体工事。黎明时分,桂军突从侧翼杀出,冯玉祥望着飘扬的“白”字大旗,叹道:此子用兵,鬼神莫测。
然而,政治嗅觉的迟钝,也让白崇禧错失问鼎中原的良机。当李宗仁建议趁蒋冯两败俱伤,直取南京时,他却坚持军人不应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