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就像爬坡路上的一道陡坎。有人初一冲得猛,到这儿却开始打滑;有人原本慢悠悠的,突然像装了马达一样往上蹿;还有人卡在中间不上不下。
为啥差距越拉越大?
说到底,还是学习习惯、方法和时间管理这“三件套”没穿对!
但凡初二退步的同学,都有下面几个表现。
1、典型表现:对自己要求不够高。
症状诊断:作业考试总犯“低级错误”,题目看漏、计算抄错是家常便饭。每次痛心疾首说“下次一定改”,结果下次继续掉同一个坑,像极了减肥时发誓不吃夜宵的你。
解决方法:
错题本升级为“耻辱墙”!但凡粗心导致的错误,题目连答案抄十遍,重点用红笔圈成“警示灯”。
每天睡前默念三遍:“仔细读题是美德,检查三遍是保命符!”
2、典型表现:喜欢偷懒
症状诊断:上课托腮神游,课本比脸还干净。问笔记呢?“我都记脑子里了!”再问课堂重点?“老师PPT上有啊!”活生生把课堂变大型“意念学习”现场。
解决方法:
准备三色笔,黑色写框架,蓝色标重点,红色画问号。笔记不是书法比赛,鬼画符能看懂就行!放学路上花5分钟回忆今天知识点,记不清的立马翻书——这叫“知识保鲜术”!
3、典型表现:心态浮躁贪玩。
症状诊断:教室飞进只蝴蝶都能瞬间抬头,下课化身“走廊追风少年”。考试周复习像屁股长刺,东摸西碰就是静不下心,活脱脱现实版“多动症患者”。
解决方法:
①书桌贴纸条:“此刻拼命,将来奶茶随便喝!”
②把复习计划拆成“番茄块”:学25分钟奖励5分钟发呆,用计时器把自己训练成“时间驯兽师”。
4、典型表现:死记硬背不会变通。
症状诊断:老师教1+1=2,作业换成1+?=2就懵圈。错题本写得密密麻麻,但同类型题目换个马甲就不认识,妥妥的“学习工具人”。
解决方法:
①每道题逼自己开发“Plan B”:几何题加条辅助线?代数题换个公式套?
②周末当“小老师”给爸妈讲题,讲不通就说明没真懂,亲测比刷题管用十倍!
5、典型表现:手机成“电子鸦片”。
症状诊断:嘴上说查单词,转眼刷短视频两小时;睡前信誓旦旦“再看5分钟”,结果凌晨还在峡谷里冲锋。作业本和手机并排放,写着写着手指就自动摸向HOME键,像被下了蛊似的。
解决方法:
①和爸妈签“手机契约”:周一到周五手机进“隔离舱”(锁抽屉),周末完成学习任务才能“放风”。
②设置“痛苦替换法”:想玩手机就去跳绳100下/背10个单词,让多巴胺换个地方分泌。
③睡前看《被手机毁掉的学霸》这类文章——吓着吓着就戒了!
6、典型表现:偏科偏成“跷跷板”。
症状诊断:数学课上两眼放光,英语课秒变“休眠模式”;物理卷子做得风生水起,看见作文纸就头皮发麻。强科越学越嗨,弱科直接躺平,完美演绎“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解决方法:
①把弱科当“追星”:每天固定20分钟“打榜时间”,背5个单词/搞懂1个定理就算完成任务。
②玩“学科连连看”:用数学思维解物理题,把历史事件编成英语小故事——让知识组团打怪!
③弱科笔记本首页写:“现在你对它爱答不理,中考它让你高攀不起!”
以上六个表现,但凡初二退步的同学,基本都存在!初二真是分水岭,有不少同学在上学期就感受到“分水岭”的威力了,到了下学期,差距只会越拉越大,所以一刻都不能放松。
现在偷的懒,初三都得哭着还!记住:好习惯是复利,坏毛病是高利贷,现在的每个小坚持,都在给未来的自己存“学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