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虽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在乾隆在位期间,英国就派遣马夏尔尼使团出使中国,并为中国带去许多奇珍异宝,还商议互通海上贸易市场的事情。
乾隆为显示大国形象,也相应的回赠了许多中国的礼品,还为英国国王写了一封信,现依旧藏在大英博物馆。
从信中可以看到,字里行间体现出乾隆作为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不屑与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签订通商条约。
然而,正是乾隆皇帝的愚昧无知,导致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发生。
1.英国前往中国谈判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正在经历着工业革命,直到19世纪前中期已然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的快速提高,让英国当时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作为西方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纷纷与周边国家互通工商口岸。
原因在于正进行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大量机器代替手工业,产品原料消耗巨大,不得不与临近国家进行商业互通,以满足英国的发展。
而盘踞在东方的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在乾隆皇帝的统治之下,国库丰盈,百姓安居乐业,一片安静祥和的画面,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没有开辟海外市场。其实,这也与当时的主流思想有所关联。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在所有的东方国家中,大清国的综合国力异常雄厚,就连相邻的高丽、安国等国家都对大清国俯首称臣,每年为大清国进贡许多奇珍异宝。
一个是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一个是儒学为传统的大清国,分别在各自的的地方占据巅峰。由于两国相距较远,并没有进行商业上的商业互通,
由于英国已然与周边国家签订互通条约,唯独与大清国签订,使得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夏尔尼前往大清国谈判。
2.乾隆态度转变巨大
1792年英国乔治三世派遣著名外交官马夏尔尼出使大清国,其随行有百余人,还带着当时英国所生产出来的工艺产品,包括天文、军用品、书籍、车辆等,可见英国政府很重视此次的商谈。
马夏尔尼使团也是历经一年的时间抵达了大清国,随即由清朝大臣接待于天津,正在承德山庄避暑的乾隆皇帝得知马夏尔尼使团已到达天津,脸上也不由的开心起来。
得知英国马夏尔尼使团随身携带非常多稀奇古怪的物品,随即命大臣将物品运往承德山庄,乾隆皇帝看到如此多没见过的物品顿时爱不释手。
虽说马夏尔尼没于乾隆见面,但乾隆皇帝每日都听大臣回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马夏尔尼使团在朕八十大寿之日,与其他觐见国家一同向朕行三跪九叩之礼。以表敬意,钦此”
这让马夏尔尼顿时不快起来并说着“我大英国并非为大清国的附属国,我们不接受行如此礼仪,”马夏尔尼的话迅速传到了乾隆皇帝的耳中,这让皇帝勃然大怒,这让乾隆感觉到英国使团不是进贡珠宝,而是来商谈的。
随即大臣们削减马夏尔尼使团的用餐标准,以此来博得皇帝的好感。清朝大臣之所以能在这条路上走的长远,想必对察言观色已烂熟于心。
就这样,刚开始的祥和之气被一个小小的礼仪搞得一团乱麻,这让以谈判为目的的马夏尔尼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此时,大臣和坤的出现化解了此次的矛盾,提议让双方都退一步,为此,此次的矛盾被轻松化解,经过礼仪问题让乾隆皇帝对马夏尔尼使团产生厌恶,
就在乾隆皇帝宴请马夏尔尼使团之时,英国赠与了如此多的精美物品,乾隆皇帝也相应的做出了回礼。就在此时,马夏尔尼也想乾隆皇帝说出了此行的目的,那就是英国与中国免税通商。
由于是在宴会上,乾隆皇帝并未直接同意马夏尔尼的要求,而是转移话题,将其引导英国进贡物品中圆圆的大球,
“此为何物啊?”乾隆皇帝疑惑的询问马夏尔尼。
“回禀皇上,此物为热气球,可载人升空,球下有一处燃火之地,将其引燃,此物会慢慢升空,可居高临下俯瞰万物”马夏尔尼向乾隆皇帝解释道。
没等乾隆皇帝的回答,大臣和坤迅速答道“皇上贵为天子,岂敢有人俯瞰天子,”此话一出,让马夏尔尼觉得乾隆皇帝腐朽不堪,其升空之事,就此做罢。
而后的几天,马夏尔尼一直请求乾隆皇帝开启互通商业之事,但都被乾隆皇帝拒绝,没有完成使命的马夏尔尼不敢回国,而就在马夏尔尼最后的一次请求。
也让乾隆皇帝明白了英国马夏尔尼使团来中国的真实目的:出使中国并非臣服于我,而是从我国获取利益,来满足其英国的发展。
随即,乾隆皇帝就写了一封信,并让马夏尔尼使团即日带信遣返回国,马夏尔尼无奈,只好带百余人返回英国。
信的名称叫《敕英吉利国王谕》,信中就明确提出:大清国物产丰富,已被周边国家奉为“天朝上国”不需要与相距较远的英国签订互通商业条约。
至此,马夏尔尼使团带着信返回英国。
3乾隆拒绝与英国通商
当时的清政府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兼用佛教、道教、法家等辅助之,虽说作为天子要施行仁政于百姓,纵观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也是完全的做到这一点。
然而,儒家集大成者的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也牢牢的刻在乾隆皇帝的脑中。这也让乾隆皇帝难免自傲起来。
在者,当时的大清国作为东方唯一一个实力雄厚的国家,其周边国家都向大清国俯首称臣,这会让乾隆皇帝觉得所有国家都是大清国的附属国。
然而在同一时期的西方地区,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综合国力也进一步提升。乾隆皇帝还不知英国的综合国力是否比自己强,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之中。
殊不知,英国已经开始拥有比长枪、长矛、盾牌等厉害的手枪和大炮。这些相较于冷武器的热武器厉害几倍,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完全不知道世界到底发展如何,但在乾隆眼里,大清国就是世界最强的,更何况周边国家已成附属国。
也正是儒家传统主流思想的影响,加上与外界隔绝,周边国家每年借皆向我国进贡以臣服于我国,而英国是来谈判,不是来归顺,这让长久处于天子之位的乾隆感到异常荒唐。
结尾
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难免有些保守一些,乾隆皇帝如若也派遣使臣出使英国,想必也不会拒绝与英国的谈判。
在英国政府看来,中国乾隆皇帝真是愚昧至极,一直以来都称自己为“天朝上国”,殊不知在遥远的地方,一个国家的实力已然超越中国。
中国乾隆皇帝自持狂妄自大,实则愚昧无比。此次出使中国让英国政府看到了中国的国家实力,进而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做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