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九的舟曲,震天的锣鼓声划破夜幕,一场盛大恢弘的民俗活动——迎“婆婆”,如期登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不仅是元宵松棚灯会中最为热闹、最具吸引力、规模最大的场面,更是整个灯会的巅峰时刻,为新春佳节画上浓墨重彩的句号。
傍晚时分,十六位“婆婆”燃亮灯火,按照先后次序有序入城。每位“婆婆”都由锣、鼓、钹、管、弦、唢呐等组成的乐队开道,激昂的乐声在山间回荡。随后,一对对牌灯和金瓜、钺斧、朝天蹬等仪仗队,整齐威严,年轻利索的青年人小心翼翼地“请上”(抬上)轿子,沿着崎岖山路缓缓盘桓下山,远远望去,场面甚为壮观。
群众房永录说:“对于咱们舟曲人来说,过了十九才算过完了新年,看着这么热闹的场面,我感到特别自豪。”
记者在现场看到,精心装扮的轿子虽高不过四尺,方不过三尺,却堪称工艺美术的结晶,集木工、雕刻、绘画、塑造、刺绣、剪纸、扎制等技艺于一体。精心绣制的各色荷包、香袋和彩灯,层层布满轿子周围,尽显飘逸精致。锣鼓声惊天动地,鞭炮声震彻云霄,仪仗队伍浩浩荡荡,所到之处人头攒动,让这座小城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去年来过一次,感觉意犹未尽,所以今年又来了,这次又有不同的感受,觉得氛围更加热烈。”游客杨安林说。
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游客与舟曲人民汇聚一堂,足有数万人之多。不同的口音相互交织,惊叹声、欢笑声此消彼长,一片热闹欢腾的景象。游客王淑琴说:“我之前听朋友说,今晚也是慕名而来,‘婆婆’们的轿子打扮得非常精美,到现场观看的人也是人山人海,给我的感觉非常震撼。”
正月十九的舟曲古城,以“迎婆婆”为媒,点燃了跨越时空的文化薪火。这不仅是非遗瑰宝的活态展演,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弘扬。在时代的浪潮中坚守初心,让沉淀千年的文化基因在当代脉搏中跳动,让古老非遗不再囿于历史的褶皱,而是化作流淌在生活长河中的精神原乡,见证着藏乡江南的文化自觉与生生不息。
甘南融媒记者 高淑兰 薛六十生 杨占喜加草
往期推荐 ●●
// 1
// 2
// 3
编辑丨陈 宁 责编丨苏琳喜
审核丨张大勇
获取最及时、最全面、最权威的甘南新闻,带您了解最新的甘南动态!您还可以通过2455038805@qq.com邮箱向我们投稿,欢迎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