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逛超市的时候,促销员一个劲儿地说妹子呀买箱牛奶回去吧,过完年了哪个牌子的牛奶都降价促销了。

促销员的这些话已经突出了常温奶的社交属性。

回家以后,看着礼尚往来结余的那些牛奶,我就在感慨,幸亏这些牛奶的保质期长,要不喝不完只能浪费了。



因缺有需。
如果你不缺什么,就不会有购买需求。

春节送礼这个场景中,我们对保质期通常为6个月的常温奶有需求,因此,常温奶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

此外,春节送礼的常温奶已经升级到了金典和特仑苏,有个小朋友带了箱伊利的舒化无乳糖牛奶;这跟小时候骑着二八杠自行车,车后座带着一箱伊利纯牛奶走亲戚,那种感觉已经完全不同。

下面第一张图片是我用豆包生成的,差了点意思。

第二张图片是从网上找到的,比较原生态原汁原味。






一、牛奶下乡抢市场,还得是常温奶

低温巴氏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牛奶的核心营养价值,不知是不是错觉,我觉得低温奶的口感比很多常温奶要好,特别是兑咖啡的时候,低温奶是首选。

但是低温奶对冷链运输的要求高,售价也相对较高;且只从冷链运输看,“低温奶下乡”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据2024年12月的报道,全国县级冷链覆盖率已经超过70%,但是流通环节的覆盖率不到40%;

低温奶的主要竞争基础在于优质奶源和配套冷链,但是冷链拉胯,降低了鲜牛奶下乡的覆盖率。



伊利、三元等鲜牛奶已经覆盖到了我们老家的美团优选,今日下单次日就可以提货;但是,每次到货后零售端的人从不会把鲜奶冷藏,特别是夏天,我买的酸奶都成了糊。

从评论看,我遇到的这类情况并不少见;

其实就连我们社区的大超市,在大夏天也把八连杯的酸奶直接放在外面,不做冷藏处理;冷柜是个摆设,全年不打开。

如下图所示,三元这些鲜牛奶的售价并不高;但是,考虑下冷链运输环境没有保障,只能敬而远之了。



二、高端常温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如前所述,低温奶的普及难度要高于常温奶。
在县域及农村市场,大家对低温奶没有概念,且消费力不足,降低了低温奶的存货周转率;这与低温奶保质期短、要求快快卖货的产品特征是相悖的。

因此,比起低温奶,选择常温奶下乡抢占市场是更好的选择,特别是有机牛奶、功能性牛奶等品质更高的牛奶,普及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下图是去年在县里超市拍的照片,这种伊利金典的堆头我们社区的超市也有;保质期长,不需要开冷柜付电费,对开超市的人来说,常温奶的推广成本更低。




从我国奶源带的分布不均衡考虑,常温奶也存在很大的成长空间。

我国的黄金奶源带集中在内蒙古、河北、黑龙江以及宁夏,但是考虑到运输成本以及产品保质期,低温奶的可及性不如常温奶;

而高端常温奶的推出,成为乳企在竞争激烈的常温奶领域的新的增长点。





三、有机奶下乡,更显渠道力和品牌力

在推广产品的过程中,面对不同地域、不同的人群,产品力、渠道力和品牌力的排序是不一样的。
在农村卖牛奶就像是卖化肥,渠道力是关键。
村里人很少能够自主选择产品,通常是开商店的人货摊上摆的是什么,他们推荐什么,大家就买什么;以及,哪个牌子听得多,大家就买哪个。
开商店的人作为零售终端,还承担了促销讲解的角色,基于邻里间的信任关系,他们说的话买牛奶的人通常也愿意相信。
因此,在农村市场,对零售终端的掌控程度,体现了乳企的竞争力。


农村包围城市,还有这么个意思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