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的抉择:向美国索要150万军队,还是加入北约?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似乎已经意识到,继续作为美国的棋子并非长久之计,他开始寻求与俄罗斯的直接对话。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希望美国能够给予一定的补偿。因此,泽连斯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要求,向特朗普索要一支150万人的军队。那么,特朗普会同意这个请求吗?
根据2月15日基辅独立报的报道,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泽连斯基明确表示,如果北约不愿意接纳乌克兰,那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应该为乌克兰提供一支150万人的军队。他认为,有了这支军队,乌克兰将能够独立应对俄罗斯的挑战。
泽连斯基进一步强调,这些军队的国籍和健康状况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数量必须达到150万。他还向西方国家发出了“善意的警告”,如果他们不能满足这个条件,那么最好让乌克兰加入北约,这将是最为经济的选择。
根据基辅当局公布的军力报告,乌克兰目前拥有98万现役军人,表面上看,只需要增加52万兵力就能达到150万。然而,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乌克兰现有的军队中,真正符合北约标准的作战部队不足一半,大量后勤保障和国土防卫部队的存在,使得前线作战力量始终不足。
与此同时,俄军在乌克兰战场部署了60万作战部队,其装备完好率和弹药储备量远超乌军。尽管乌军总兵力占优,但在关键战区往往面临3:1的局部劣势。这种差距迫使基辅提出看似夸张的扩军计划,试图通过规模优势弥补质量差距。
但泽连斯基所提出的条件,美西方国家能答应吗?他们有能力帮助乌克兰打造这样一支军队吗?这似乎很难。
要知道,打造北约标准部队并非简单的数字叠加。按照美军训练标准,培养一名合格的机械化步兵需要18个月周期,耗费约50万美元。若按此计算,新增52万部队仅训练费用就需2600亿美元,这还未包含价值数千亿美元的装备采购费用。
而乌克兰现有的军工体系在持续轰炸中已遭重创,90%的防空系统和70%的重型装备依赖外援。虽然豹2坦克、F-16战机等北约装备的引入提升了个别部队战力,但体系化作战能力仍待构建。
此外,欧盟承诺的千亿援助计划在具体落实时举步维艰,德国提供的18辆豹2坦克在经历三年战损后仅剩9辆可作战。美国600亿美元援乌法案在国会搁浅,这些都暴露出西方阵营的援乌疲劳。
这些情况泽连斯基难道不清楚吗?他当然清楚。他之所以设定北约难以企及的援助目标,实际上就是在倒逼西方国家做出选择:要么接纳乌克兰入约获得长期安全,要么承受天文数字的短期军援压力。这种“以攻为守”的策略,就是为了打破西方在军援问题上的拖延战术。
泽连斯基之所以提出让西方国家帮忙组建军队,而不是拿出武器或者更直接的美元,也是因为目前乌克兰的适龄兵源池已接近枯竭。据联合国数据显示,该国18-60岁男性人口仅剩980万,其中约40%已服役或属于预备役。强制征兵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大量适龄青年外逃导致人力资源危机雪上加霜。
在哈尔科夫前线,乌军某机械化旅长透露,其部队满编率长期徘徊在65%左右。新征士兵平均训练时间不足3个月,与俄军职业化合同兵存在显著差距。这种质量与数量的双重困境,使得单纯扩军难以转化为实际战斗力。
正是这些情况让泽连斯基不得不做出这种无奈之举。当然,这一切都是他自找的,所以后续美西方国家该如何回应泽连斯基的提议,我们还且拭目以待吧!
信息来源:基辅独立报:《乌克兰需要150万强大的军队,尽管没有北约成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