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继续深化。1月27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 <按病种付费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规程(2025版)> 的通知》(以下简称《规程》)(全文见阅读原文链接)。
该规程自印发之日起实施,《规程》适用于纳入按病种付费的本地和异地住院医疗费用的经办管理工作。其中提到的按病种付费包括病组付费(DRG)和病种分值付费(DIP)两种形式。
《规程》明确,完善“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下的按病种付费管理,加强按病种付费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集中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谈判、商业健康保险、基金监管等工作的协同。做好与即时结算、直接结算、同步结算的协同推进。
其中,备受关注的医保DRG改革,正在全国推广,引发广泛关注。
很多不了解的朋友还一脸懵,什么是DRG支付?全面推行以后会对我们医保报销有什么影响?今天赢在寿险就一次性给大家说清楚!
医保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改革是国家医保支付方式的一次重大转变。从过去的“按项目付费”(做多少检查、治疗就付多少钱),变为“按病组付费”。也就是说,
简单理解就是,
举个例子:假设X先生因为胃病住院治疗,DRG支付给这个病的诊疗服务预算是5000元。
如果X先生实际治疗花费=5000元,医院不赚也不亏。
如果X先生实际治疗花费=6000元,医院亏损1000元。
如果X先生实际治疗花费=4000元,医院盈余1000元。
对患者来说,医保报销待遇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该报的还是能报。
以前看个病动不动要做一堆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存在过度医疗的情况,改革后医院会更加规范诊疗行为,控制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有效减轻老百姓看病的负担。
此外,由于DRG支付的成本控制,更多医院内的药品会流入社会药房,患者的药品费用负担会随之转移到院外。
看病更便宜了,不用担心被过度治疗,挺好!
但这么一来,想要用好的特效药也更困难了……
DRG改革对普通人就医的影响
看病更透明:DRG让每种病的治疗费用标准化,患者知道一个病大概要花多少钱,不容易被医院乱收费。
减少过度医疗:医院不会为了多赚医保的钱,随便让患者做一堆没必要的检查或治疗。
医保基金更可持续:控制医保费用增长,保障更多人都能用上医保。
就医更高效:医院为了降低成本,会加快流程,让病人更快康复、出院。
住院时间可能缩短:为了降低成本,医院可能会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于需要更多时间观察或恢复的患者,住院时长可能不够充分,可能增加复诊或二次住院的风险。
复杂病情患者可能被“挑选”:有些医院可能优先收治简单病人,复杂或高风险病人可能被转诊或推迟治疗。
可能导致自费增加:如果病情复杂,治疗费用超过病组的固定标准,超出的部分需要患者自掏腰包。
治疗方案可能受限制:。
复杂病情案例
小张因发热、咳嗽住院,但症状复杂,一时无法确诊是肺炎、结核还是其他疾病。医院先采取基础对症治疗,但因无法确定具体病组,许多检查费用未被医保覆盖,需自费支付。
此外,部分先进的诊断手段因费用高未被采用,可能会延迟确诊时间
在医保DRG支付时代
普通人如何实现看病自由
拥有更多选择权呢?
下面的提醒非常重要——
普通人如何应对DRG改革?(重点)1 根据自己的病情,正确选择医院
复杂疾病,优先选择综合性医院:对于疑难病症或复杂情况,尽量选择医疗水平高、诊断能力强的综合三甲医院。它们更有能力在DRG限制下,进行跨学科联合诊断,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已确诊的疾病,选专科强的医院:如果是特定疾病,选择专科排名靠前的医院,确保治疗效果。
主动与医生沟通,了解每项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确保关键环节不被忽略。
平衡医保与自费:结合自己的经济情况来选择自费药或者集采药。能有条件选进口药的,就选进口药。
我国医保的最大优势是普惠、公平、低价。提供平价的集采用药,虽然在药物疗效、副作用等方面可能不如进口的原研药,但是至少通过了上市前的一致性验证,基本的治疗作用,是能够保障的。
所谓的医疗自由,。
传统百万医疗险可考虑切换为“无社保版本的百万医疗险”,不然无法绕开医保DRG限制:大多数人在购买传统百万医疗险时,投保时大都是选择“有医保”的前提身份条件。
在DRG全面实施后,虽然原本社保版的百万医疗仍然能够起到补充医疗费用的作用。但
对此,赢在寿险建议有条件的朋友,
也可以自己主动给百万医疗险做个“升级”,选择可以支持特需部报销的产品,因为这些地方看病基本都是自费,不受DRG影响,治疗方式、药品等也更加丰富。
中高端医疗险:通常允许患者在国际部或私立医院以自费身份就医,不依赖医保报销,从而绕开DRG的限制,选择真正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药物, 中高端医疗,正慢慢变为刚需品。
重疾险:
如果“经济适用”是首要考虑因素,那么在用药时,优先使用医保目录内的药品。
如果追求更好的治疗效果、更少的副作用,那么进口原研药更好。
根据自身情况与医生充分沟通,做对自己最有利的合适选择。
5 做好日常健康管理
定期体检:提前发现健康问题,避免病情复杂化,减少对高成本治疗的依赖。
健康生活方式:科学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有助于预防疾病,从源头上降低医疗需求。
【延伸阅读】社保五险一金最新报销规则
社保五险一金,最常用的就是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医保),但关于医保报销,各种规则比例限制经常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要搞懂医保,只要明白“两条线、一个项目、一个比例”即可。
今天赢在寿险就带您一起仔细了解一下。
1、起付线:起付线以下,全部个人承担
医保报销有起付线要求,起付线以下部分均由病人承担。门诊和住院起付线不同;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级别起付线也不同。一般起付线设定在300-1800元不等。
2、封顶线:封顶线以上,全部个人承担
除了起付线,医保报销还有一个限制,即封顶线,超过封顶线以上的部分也由病人自身承担。不同地区封顶线不同。同一地区社会保险类别不同,封顶线也不同。住院报销的一般最高限额30万,门诊报销一般为2万。
3、自费项目:全部个人承担
医保对药品药品和治疗项目有严格的规定。一些进口药物、特殊药物、医疗设备、医疗服务项目,社保也不予报销,全部需要由病人个人承担。
4、自付比例:个人按比例承担的医疗费用
扣除了个人全部承担的自付项目后,在起付线和封顶线之间,个人仍需要承担一定比例承担医疗费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险、不同级别医院,自付比例也不同,一般设定在10%左右。
所以,社保报销=(封顶线-起付线-自费部分)×(100% - 自付比例)
也就是说,医保报销是只承担下面这张三角图中间的这一小部分医疗费用。
不难看出,如果罹患严重的疾病,社保报销后,患者仍需要承担很多医疗费用。
因此,患病特别是患重疾后,想要依靠社保承担大部分的医疗费用是不太现实的。增加了商业保险后,社保不能报销的部分,可以通过商业保险的补充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减少个人自负的损失:
1、起付线以下的费用:一般门诊、意外住院费用较低,不能达到社保起付线要求。因此,可以选择投保无起付线要求,且包含门诊费用、小额住院费用的商业保险产品,就可以轻松覆盖起付线以下的医疗费用支出。
2、封顶线和自费项目:一般是大病或重病会发生封顶线以上的费用和自费项目,因此可以投保健康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一旦确诊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条件,保险公司即可赔付,弥补患者的经济损失。
3、自付部分:大部分住院医疗保险包括住院津贴,每天支付患者一定金额以补偿,可以帮助患者承担自付部分的花费。
在此还要特别提醒大家:社保医疗是先治疗后报销,要患者先看病事后才报销费用。而商业保险特别是重疾险一经确诊直接赔付,先赔付后治疗,让患者不再为治疗费用发愁。
因此,我们说,社保、商保一个都不能少!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至其他平台所引发的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