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我真是轻视流感了。

大S因流感离世之际,我写了一篇文章《致命的疏忽:大S夺命48小时》,其中我写了这样一段话:

流感,在我的认知中,就是一个大型感冒,它竟然可在48小时内夺去一个明星年仅48岁的生命,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当时好几个读者给我留言科普,说流感一词翻译不准确,它并不是感冒,比感冒严重多了。

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认为流感不过是一种跟感冒差不多的小病,过几天就好了。

事实上,除了致命的大流感之外,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球每年平均有1/3的儿童和1/10的成人会感染流感,全球每年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可导致约29万至65万人死亡。

今天,广州知名新闻周刊《新周刊》发文《无声守护〈新周刊〉16年的你,一路走好 | 告别玉燕》。

文中表示,新周刊审校室副主任吴玉燕因严重流感不幸去世,终年41岁。





又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生命,栽在了流感上。

据《新周刊》告别文中讲述,吴玉燕生于1984年,广东茂名化州人,是家中的长女、去年刚生了二胎,8月休完产假后恢复工作。

2025年1月,一场毫无征兆的流感打断了她如常的生活。她起初打算吃药缓解,后来反复高烧不退,只能住进医院。

10天后,她被确诊为严重的甲流合并乙流,转到ICU。玉燕的先生说,她每天在病房醒来,都会问同一句话:“我什么时候能回家?”

进入ICU第三天,玉燕的病情迅速恶化,身体指标骤降。还没来得及留下什么言语,她便与所有关心她的人匆匆作别。

真的很可惜,这么突然,这么年轻,家人想必一定非常的伤心难过,还有襁褓中的孩子,真是可怜。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前几年有一篇非常火的网络爆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作者讲述了自己的岳父从一个小小的感冒,到感染未知的流感病毒,然后发展到肺炎,最后离世的整个就医过程。

那位女婿在遭遇求医过程的种种无奈和彷徨,费尽精力、以及耗尽百万医药费后,最后还是落得个人财两空的境地。

文章很多点都暴击了人们的敏感神经。艰难的求医过程,如流水般的花费,金钱与生死之间的两难抉择……最令人唏嘘的是,作为北京的中产阶级,在一场流感面前,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而是那个致命的流感引起的关注最少。直到大S的猝然离世,流感的凶险才被大家感知。

这些天明显能感觉大家对流感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办公室有一个同事感冒了,大家都小心翼翼与他保持距离,悄悄地戴起了口罩。

小区群里的一个宝妈的孩子感冒住院,她说医院有人因流感离世后,个个都犹如惊弓之鸟。她女儿所在的幼儿园,有一大半孩子因感冒请假不来上学了。

一条鲜活生命的逝去,让大家重视流感这个致命杀手终究是一件好事。

《新周刊》在告别吴玉燕的文中这样写道:

2月5日,我们到广州银河园,与玉燕的亲人一同送别她。
仪式只有10分钟,短得没办法消化这份悲伤。为她送行的同事都恍惚了,有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大家都以为她只是得了一场普通的感冒,趁过年可以好好休息,回家陪陪家人;大家都等着年后一起领红包,一起完成未完成的专题……

以前看新闻提到流感死人,从来都不以为意,总以为是外国的事情,殊不知国外普遍认为流感是一种严重的流行病。

要知道,在人类历史上就多次发生因为流感导致数千万人死亡的悲惨事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