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界的热度比技术发布会先一步到来。
2月14日,一则朋友圈截图在网上流传,内容显示一位名为何畅的人说“有些技术,无法平权利,尊贵的人,优先享受”,这20字下方的配图是尊界S800的海报。
图片来自网络
上述言论直接挑衅了行业关于科技平权的主张,也再一次强调了尊界的定位——超豪华品牌、价格百万、对标迈巴赫及劳斯莱斯。去年广州车展期间,尊界S800展台仅限受邀VIP进入,将“尊贵优先”的差异化体验进行到底。
但一个争议点在于,这款豪车的背后是被打上“低端车”标签的江淮,在此之前后者从未涉足高端车市场,甚至在低端乘用车领域都难有绝对话语权。
这样的“错配”令市场疑惑:尊界S800到底能走多远?
失意江淮
华为鸿蒙智行系列中,尊界是首个、也是唯一的百万级品牌,它是华为和江淮“联姻”的产物。
2023年12月,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江淮宣布将与华为终端联手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江淮总体负责开发、制造,华为则负责销售渠道。
大约一年后,尊界S800面世公开亮相,它的定位是D级轿车,预售价在100万至150万元之间,底盘搭载途灵Ⅱ龙行平台,智驾采用L3智能驾驶架构设计,官方称预售开启48小时内被预订了2108台,计划在今年上半年上市。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曾这样介绍尊界S800,“我们远远超越了迈巴赫、劳斯莱斯Phantom这个档次,比他们更豪华、更高端、更舒享的定位”。
剑指超高端瞄准的是具备强劲购买力的高净值人群,以及更高的利润空间。当前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里,能与尊界一较高下的不多,但它们都有个共同点——难以走量。
例如仰望U8,据媒体统计数据,去年国产百万豪车交付榜中,即便仰望U8排在榜首,全年销售也不过7226辆;仰望U9从2024年8月开始交付到今年1月的5个月里,累计交付了100辆;昊铂SSR截至2024年1至9月的累计销售只有25辆。
这些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产新能源豪车赛道的空间容量,且相比仰望,尊界还有一个隐形痛点,即江淮。
江淮是靠商用车发家,它的光辉时期停留在20世纪末,其1995年登顶国内客车底盘销量冠军,1996年全年销售客车底盘突破1万辆大关,开发了五十铃技术的HFC1061轻卡成为20世纪末最受欢迎的轻卡产品,1997年被确定为安徽12家重点企业集团之一……
此后,江淮想要补足短板,向乘用车市场发力,实现“两条腿”走路,但直到2007年初才获得轿车项目的“准生证”,成为当时市场上最后一个进入轿车领域的车企。
一步慢,步步慢。靠着宾悦敲开乘用车市场大门后,江淮又相继推出瑞鹰、同悦、和悦等品牌,但都算不上成功,直到“SUV双子星”——瑞风S3和瑞风S2诞生。凭借这两款车,江淮乘用车在2016年实现销量36.7万辆,达到历史峰值。
但江淮的高光时刻从此不再复刻,截至目前,其旗下仍仅有思皓、钇为、瑞风等乘用车品牌,其中思皓系列价格区间为5万至20万元,钇为至高不超20万元,最高的瑞风则在26万元左右。
这样的产品布局导致江淮一直未能打破“大众车”的固有印象,更何况上述品牌的销量也一直不温不火。以钇为3为例,根据懂车帝数据,该款车自去年11月销量达到1800辆的高点后迅速下滑,今年1月仅销售了171辆。
信息来源:懂车帝
另据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月江淮累计销量为3.556万辆,较去年同期减少9.39%。其中乘用车同比减少11.34%至1.1万辆左右,这之中又属轿车降幅最大,达到34.66%,MPV亦同比下降16.8%。
若算上该月,江淮的销售额已连跌四个月,其去年10至12月的同比降幅分别为20.15%、15.68%、11.06%。
背水一战
没有豪车基因,没有群众基础,一腔热血“杀”入豪车赛道的江淮其实已经来到背水一战的关键时刻。
十年前,由于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江淮无奈开启“寄生”模式,时任董事长安进打破上任舵手左延安“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的坚持,紧抱友商大腿。
2016年,其与蔚来汽车合作,成为最早与造车新势力合作代工的企业之一。双方互惠互利,蔚来汽车授权江淮试用期商标和技术,江淮汽车则负责生产制造。为了达成蔚来的产品要求,双方还合作打造了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正式成为新势力的代工厂。
这场合作中,江淮最大的收获便是代工费。根据蔚来财报数据,2018年—2022年间,蔚来总计向江淮支付约30.38亿元的代工费用。直至2023年末,蔚来以31.58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江淮乘用车公司相关资产,获得独立生产资质,双方加工合作就此结束。
几乎与蔚来合作的同一时期,江淮还“牵手”了大众集团,与大众中国投资以各出资50%的方式成立江淮大众,后者成为大众在华的第三家合资公司,随后双方联手推出全新电动车品牌思皓。但仅过了三年,双方的合作模式便开始“崩塌”。
新车思皓E20X失利后,大众中国投资于2020年末对江淮大众进一步增资,获得合资公司实际控制权,江淮大众直接更名为大众安徽。
几番折腾后,江淮能抱的“大腿”只剩下了华为。二者的合作始于2019年,彼时双方签署初步合作协议,计划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云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到2023年合作加深,江淮成为华为第四家智选模式的车企,尊界则成为江淮手中最重要的一张牌。
想要把这张牌打好,江淮独木难支,更多需要仰仗华为,但版图已拉开至五界的华为又能给其多大支撑?
困境待解
尊界与华为是江淮的唯一,但江淮与尊界却不是华为的唯一。
日前,市场有消息称华为与上汽达成合作,鸿蒙智行“第五界”揭开面纱,至此华为集齐了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及尚界(后两者尚未入市)。
根据太平洋汽车数据,2024年鸿蒙智行全年累计交付44.4956万辆,尤其是12月全系交付新车近4.95万辆,创月交付新高,且连续三个月突破4万辆。
其中问界表现最为亮眼,M7系列去年12月交付1.415万辆,全年累计交付新车19.7万辆,获2024年新势力车型年度销冠,再创中国新能源豪华品牌新纪录;问界M9发布12个月累计大定突破20万辆,连续9个月销量突破1.5万辆,并蝉联中国市场50万以上月度销冠。
问界的成功与其诞生背景有关。当时华为启动造车,需要打造一个标杆案例向其他车企证明与之合作的优势所在,即不仅能够提供先进的车机系统和智能驾驶技术,更能显著提升销量。在这个契机下,“长子”问界一出生便得到华为的大力支持。
依靠问界,华为车Bu走出亏损泥潭,实现盈利,这又进一步巩固了问界在鸿蒙智行系列中的地位。而作为第一家合作车企,赛力斯也同样深度受益,其预计2024年实现营收1442亿至1467亿元,同比增幅区间达到302.32%至309.3%,扣非净利润为51.5元至56.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问界的成功也打响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后来,其朋友圈不断扩容,奇瑞、北汽、江淮、上汽相继加入,这之中江淮经营情况最不乐观。安进执掌帅印的9年时间里,江淮错失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佳时机,经营一日不如一日。
回顾来看,安进任期中的高光时刻是在2016年。那年江淮创下了成立以来的最高销量——64.3万辆,当期营收达到524.91亿元,净利润11.62亿元。
但自2017年起,江淮的扣非净利润由正转负,持续至今。其2017年至2023年分别实现扣非净利润-0.93亿元、-18.77亿元、-9.78亿元、-17.19亿元、-18.84亿元、-27.95亿元和-17.18亿元,累计亏损超110亿元。
去年4月,安进被查,六个月后调查结果出炉,通报显示安进在职期间靠企吃企,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股权出让、项目承揽、技术转让等方面谋利,类似罪责累计达数十条。
虽然安进被抓,但江淮的阵痛仍在持续。
2024年,江淮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17.7亿元,创下新高,扣非净利润亏损27.4亿元。公司对此的解释是,报告期内大众安徽经营业绩出现亏损,因此确认了-13.5亿元左右的投资受益;且公司部分资产发生减值,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1亿元左右。
业绩亏损,销量下滑,高价位的尊界能给江淮带来多大改善?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作者:吴典